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主要意思有两句话,一是“英语已经事实上成为地球村的共同语”,二是“现代是双语言时代”。 第二到第七部分是本文的本论部分。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二、三部分是第一层,从全球范围论述英语已逐渐取代法语,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第四到第六部分是第二层,以东南亚、印度、日本几个地区或国家为例,反映世界各国殊路同归,论证走向双语言时代是国际大趋势。第七部分是第三层,将双语言的发展与现代化结合起来,指出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改进汉语教学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双重紧迫任务,从而引出了本文的结论。 文章最后一段包含了本文的结论——“双语言是一种现代化的指标。从双语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测知国家现代化的程度”。 (二)精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国际共同语”下一个定义。 国际共同语是一种由历史逐渐形成的各个国家都可以方便使用的语言。 注意,要点在“一种”。 2、“英语的洪水泛滥”应如何理解?造成这种现象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指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原因有政治、经济、英语本身的优势和美国的推动等。 3、法语为什么在与英语的竞争中失败? 原文中有四条明示信息。 4、印度与日本的英语发展有哪些不同之处? 印度:英语长期作为教学语言得以流通;英语成为有利可图的商品。日本:受美国影响;受旅游影响;受大企业用人制度影响;受教育影响。 5、在改革开放时代,形势对我国的双语言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 内外并举,兼程前进。 以上这些问题都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总结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获得了两方面的收获。一方面,我们对信息化时代的当今世界对语言的要求有了比较清楚地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对论文的内容和结构(尤其是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广泛地接触这种问题(特别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同学),希望本课的学习对你们有所帮助。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