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题解 1.(P76) 生活在新世纪新阶段,你想怎样祝福祖国的未来? 提示 可结合自己的情感,从祖国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等方面来祝福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未来。 2.(P77) (1)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对两位诗人的诗句作出自己的解读,并由此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感受和理解。 (2)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想一想,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提示 (1)结合时代背景来解读这两位诗人的诗句,进而体会、感悟博大精深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比如艰苦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精神等。 (2)这些革命传统是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形成的,对于战胜艰难曲折、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必须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3.(P78) (1)你认为上述这些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2)你能否结合当时的背景,就其中一种精神说明它的时代意义? 提示 (1)这些精神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抗洪精神是在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抗洪救灾工作时,把广大党政军民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进行高度概括后形成的。抗洪精神对于鼓舞和动员全国人民夺取抗洪斗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伟大的抗洪精神也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动力。 4.(P79) 你赞成哪种观点?能否进一步阐述你的观点? 提示 观点二,正确地表述了弘扬民族精神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5.(P80) 当年,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啊?"在你看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赶考"同胡锦涛同志来到西柏坡考查学习,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来看,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提示 毛泽东的进京"赶考"意在告诫全党,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和发扬在长期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胡锦涛到西柏坡考查学习,重温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其目的在于提醒全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要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因此,二者尽管所处背景不同,但在高举民族的精神火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是一致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