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5~7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点明时间氛围。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空山"之"空",含有宁静之意。 B.第二联描画了幽清明净的自然图景。诗人是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C.第三联描画了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浣衣女子,结伴归来,竹林中传出一阵喧笑,溪中莲花动荡,那是渔船在沿水下行。 D.《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尾联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春暖花开,春意正浓,景色可人,王孙们可随意停歇,自可留在这洁净纯朴的山中。 6.苏轼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有几幅画面,请找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B ) A.描写了六幅秋山晚景图B.描写了五幅秋山晚景图 C.描写了四幅秋山晚景图D.描写了三幅秋山晚景图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第二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第三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 B.诗中,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C.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先写"竹喧"、"莲动",再写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四、鉴赏阅读二 阅读《约客》,回答1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阅读《书愤》,回答2、3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对这首诗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书愤" 的"书"作动词,书写。标题意为书写一腔悲愤。 B."早岁"即"早年",指诗人的青壮年时期。 C.这是一首七律,三、四句和五、六句对仗工整。 D."谁堪伯仲间"是说谁能写出像《出师表》那样的名篇呢?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首联前句是对现在的慨叹,后句是早岁的豪情,构成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B.第二联回忆两次不寻常的战争经历,是对"气如山" 的具体描写。 C.第三联诗意悲凉,一个"空自许" 的"空"字,包含多少人生的悔恨与沮丧。 D.全诗由慷慨到苍凉,沉郁顿挫,声情激越,愤慨之情充溢其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