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阶级产生以前,人类走着大体相同的道路,先是原始群居,以后是氏族,继而发展为部落。这些组织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但在阶级和国家产生后,由于自然环境和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态出现了重大差异。地中海沿岸国家,特别是古希腊,人们生活在多岛的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很早就从事海上的工商业贸易活动。这种流动性很强的生活方式,强有力地冲破了蒙昧时代的血缘纽带,形成了以地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与地中海沿岸国家不同,中华民族是在一块广袤的大陆上独立发展起来的,其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有别于古希腊。中华民族栖息的这块东亚大陆,有无数河流、湖泊,有高山峻岭,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因此在先民的眼里,中国就是天下。但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却相当狭小,很早就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定居农业生活。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即使从野蛮进入到文明阶段以后,亦无法冲破人类原有的血缘关系,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被长期保留下来。
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当然,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与文明时代的血缘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原始民主制的基础,而后者则是阶级专制的基础。从现存文献和地下发掘材料看,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根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周王室分鲁公“以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周公”;分康叔以“般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崎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分唐叔以“怀姓九宗”。这里所说的氏、族、宗就是宗族存在的证明。由此看来,西周建立以后,统治者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
(摘编自王连升《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材料二:
文化是一种人类现象,而人类只有组成一定的社会结构,方能创造并发展文化。人类社会组织的演变趋势,大体上是由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变。古希腊便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典型。然而,中国的社会结构虽发生过诸多变迁,但由血缘纽带雏系着的宗法制度及其遗存却长期保留,这与中国人的主体从事聚族而居的农耕生活有关,也使得中国跨入文明门槛以后,氏族社会血缘纽带解体很不充分。直至近代,广大农村、集镇还大体沿袭宗法式社会结构,被农村包围的城市也深受其制约,巴金的《家》《春》《秋》等表现20世纪上半叶社会生活的作品,展现了宗法制度的幽灵仍笼罩现代中国的现实。
宗法制源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公社成员间的亲族血缘联系。作为一种庞大、复杂却又井然有序的血缘—政治社会构造体系,宗法制或孕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宗法制规定,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天子”是天帝的长子,奉天承运,治理天下土地臣民。以政治关系而论,天子是天下共主;以宗法关系而论,天子是天下大宗。君王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其余王子(嫡系非长子和庶子)则封诸侯,他们对天子为小宗,但在各自封国内又为大宗,其国君之位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封卿大夫。卿大夫以下,大、小宗关系依上例。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和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共同构成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使宗法秩序呈瓦解之势;秦汉以降,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外,行政官员的选拔、任用主要实行荐举、考试制(隋唐以后定型为科举制),即以“贤贤”代替“亲亲”。但是,宗法制的影响仍然延及后世——
其一,政治权力和经济产权的继承,普遍遵循父系的单系世袭原则,排斥女性成员的地位,以确保权力和财富不致流入异姓他族之手。
其二,由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组织——家族长盛不衰,成为超越朝代更迭的社会细胞。这种家族香火的延绵,又往往依赖祠堂、家谱、族田三要素的顽强存在。
其三,族权与政权相结合。族权在宣扬纲常名教、执行礼法、维护宗法专制秩序方面,与国家政权目标一致;国家政权也以家族精神统驭臣民,正所谓“家国同构”“君父一体”。诚如近人梁启超所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近人严复也认为,直至近世,中国人“犹然一宗法之民而已矣”。这些都是透视古今的真知灼见。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社会在阶级产生以前所走的道路大体相同,从原始群居到部落,其组织无一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
B.根据史书记载,西周统治者在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宗族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
C.在政治关系上,天子是所有臣民共同崇奉的宗主;在宗法制度下,天子代表天帝治理天下土地臣民,是整个天下的大宗。
D.秦汉以后主要通过荐举和考试制度选拔、任用行政官员,这为有才华的平民提供了一条进身之阶,堪称历史的进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
B.文献研究与考古学相结合,对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C.古希腊实现了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的转变,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发展方向。
D.春秋战国时宗法秩序呈瓦解之势,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奠定了历史基础。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B.《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C.《春秋繁路·顺命》:“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
D.《乡土中国》:“中国的血缘社会是指用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
4.“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出自《后汉书·韦彪传》,在古代影响深远。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名言加以分析。(4分)
5.宗法制对中国而言有哪些利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烟 缸
郑行健
赵科长从外地旅游回来,到家时大街上已是灯火阑珊。第二天起床晚了,但一向敬业的他,还是在午前赶到所里上班。
旅游地的“回头货”派送完毕,他来到自己的科室,科里仅打字员小钱一人在办公室。赵科长在自己那张老板桌后坐下,像平常一样以“君临”的眼光环视一下整个办公室。忽然感到有些异常。再定睛一看,对了,是那只烟缸。
这是一只很普通的玻璃烟缸,放在靠门招待来客的沙发茶几上。敦实的圆形底座,厚厚的缸壁,壁沿上一侧凸起的把手,雕成一条弓形的鲤鱼,红色的鱼身翘头翘尾,朝天的鲤鱼嘴因努力而张成一个小圆。
那是他的前任科长升迁后留下的。赵科长对前任的旧物很有一番心灵感应:那烟缸,底座圆润沉稳,似乎在隐喻他平时为人处世的门道;而那缸沿上的鲤鱼,又在预示着有朝一日会鱼跃龙门。因此,赵科长对这只烟缸,是另有一番青睐在心头。
其实赵科长不但自己不抽烟,而且在内心深处对抽烟的人还有反感:吞云吐雾扮什么酷?自己上瘾不算,还要强迫别人吸你的二手烟!不过作为久经历练的“老江湖”,赵科长在场面上可是丝毫看不出有这种情绪的。他甚至还会很大度地对自己的部下说:我这个人是烟灰堆里熬出来的,不怕熏,你们想抽只管抽。
幸好赵科长的部下一个都不抽烟。
赵科长的办公室里一共三个部下。小钱是进单位不久的女青年,自然不抽烟。而小周,是他看中了从基层一手提拔上来的。这小子人挺机灵,办事有眼锋。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如此活络的人居然也不抽烟。说到抽烟,小周甚至还呈现出深恶痛疾的表情。还有一位部下是外边打招呼进来的,大家叫他“潜力股”,手机上炒股炒得飞起来,但在赵科长面前,倒也唯唯诺诺,顺从听话,说起抽烟,当然也是连连摇手了。
因此,办公室里这只烟缸就成了一件摆设的工艺品了。但因赵科长对它别有钟情,大家也都对它爱护有加。有时有客人来到办公室,赵科长也会从抽屉里拿包“软中华”来招待人家,将一尘不染的烟缸递到客人面前。但只等客人一出门,小钱就会马上停下打字的工作,起身将那只烟缸里的烟蒂烟灰倒干净,再用小毛巾把烟缸擦拭得通透锃亮,就像一只造型奇特的玻璃小雕饰,倒也别有情调。
而今天,赵科长看到那只烟缸,里面竟然有一层烟灰三个烟蒂,缸沿上那条鲤鱼身上,也有烟渍未擦清。“唔?”赵科长疑惑的眼光从烟缸转到小钱身上。
小钱只管打她的字,嘴角撇了一下:“无效劳动,做也白做。总不见得一天到晚都服侍那只烟缸吧。”
这小妮子有病啊?正想着,“潜力股”从门外一边和人讲话一边推门讲来:“……赶紧割肉!三十六计走为上。跌到两千点,再抄底!你听我的,包你杠头开花,不输反赚,——噢哟,科长回来了?”说着就要将夹在手指上那根香烟的烟灰掸掉,一看科长正诧异地看他的香烟,顿时有些尴尬,但随即又坦然了,落落大方地将烟灰掸在烟缸里。
“科长驾到,有失远迎——”人未进屋,小周的声音已经飘了进来。进了门,小周忙不迭地从口袋里掏出香烟,一支扔给“潜力股”,一支叼在自己嘴上,又拍出一支要扔给赵科长,手抡到一半缩了回来:“对了,科长不抽烟的。”趁势将手拢在嘴边,歪了头接吸“潜力股”点过来的火。
今天怎么了?大家都吃错药了?一丝愠怒爬上赵科长的心头。这时,孙副所长推门进来,打着哈哈对赵科长说:“老赵啊,你也不必这么急么,晚几天移交不碍事的。”
“移交?什么移交?”赵科长一头雾水。
孙副所长和赵科长是老朋友了。见赵科长还蒙在鼓里,忙凑到他耳边告诉他,说,其实你前次到海南岛考察,时间隔得还不长,这次又安排你去九寨沟调研,完全是奖励性质。实在是所里的后备人才像排队一样一长串了,而你年纪已偏大,所以前天所里办公会议正式决定,让你提前退居二线,一切待遇不变。科里工作由李工接替。这个决定所里私下里都传开了,就你旅游去了不知道。末了,孙副所长又打着哈哈说:“这下你们这只烟缸可有用武之地了——接任的李科长,可是根老烟枪啊!”
赵科长一下子全明白了。小周这时马上接嘴:“对对对。嗅这个,唉——老领导你倒享福了,三份报纸两开茶,科长待遇照单拿。我们可不知要熬到哪年哪月哩!”说罢,将吸剩的烟蒂,狠狠地塞进了烟缸上那鲤鱼努力张圆的嘴里,还用劲按了按。
这时赵科长的感觉,就像是一大包烟熏腾腾的香烟,统统塞进了他的嘴里……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科长回家的第二天起床晚了,但“一向敬业”的他还是在“午前”赶到所里上班,作者的遣词造句中不乏讽刺之意。
B.“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赵科长习惯以“君临”的眼光环视整个办公室,这透露出他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内心想法。
C.赵科长虽然内心深处反感抽烟,但很“青睐”前任科长留下的烟缸,三名部下对此心领神会,都对烟缸“爱护有加”。
D.小周说不知道“要熬到哪年哪月哩”,说完将烟蒂“狠狠地”塞进鲤鱼嘴里,这或许是他升迁希望破灭后的泄愤之举。
7.关于文中“潜力股”和小周抽烟、谈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潜力股”和别人谈话的内容,与上文介绍他热衷于手机炒股一事形成了前后照应。
B.“潜力股”由尴尬迅速转为坦然,是因为眼前的赵科长毕竟已不再是先前的赵科长。
C.小周人未进屋,先对“科长驾到,有失远迎”表示歉意,可见其本性稍微厚道一些。
D.文本通过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将抽烟、谈论的情节描摹得绘声绘色,如闻如见。
8.文本以“烟缸”为题,起到了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汪曾祺认为:“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本文可以说实践了这一主张。试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谏而不见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为①也。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悦,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人,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也。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令吏致千家之县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锌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代君为君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筐箧存也,仁人不为也;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婴也闻为人臣进不事上以为忠,退不克下以为廉,八升之布、一豆之食足矣。”使者三返,遂辞不受也。
(节选自《说苑·臣术》)
【注】①为:同“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B.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C.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D.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裂地指分割土地,封赏臣子。周代卿大夫在封地上行使统治权,但须受命于诸侯。
B.驽马指劣马,即不能快跑的马。与《劝学》“驽马十驾”中的“驽马”意义相同。
C.再拜指第二次下拜,是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又作为敬辞,用于书信开头或末尾。
D.三族在文中指父族、母族和妻族。有时指父母、兄弟和妻子,有时又可泛指亲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晏子见识高远,对忠臣的看法与齐侯不同。他认为忠臣要恪尽职守,建言献策,使君主接受正确的意见,避免君主出现有难和出逃这些情况。
B.齐景公派人送去高大华美的马车,晏子多次辞谢。景公不高兴,认为晏子是给自己难堪,表示晏子不乘坐这样的马车,那么自己也不会乘坐。
C.晏子将食物分给景公的使者,结果自己没有吃饱。使者向景公报告此事,景公于是命人将一个千户县的赋税全部送给晏子,晏子仍然辞谢了。
D.晏子认为,忠臣不会将君主赏赐的很多财物大量施舍,仁人不会将君主赏赐的很多财物储藏起来,智者不会像主管收藏的官员一样对待财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4.晏子身为齐国国相,却能厉行节约,是出于哪些原因?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菩萨蛮①
苏 轼
风回仙驭②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③。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注】①原注:“七夕黄州朝天门上二首。”此为第二首。②仙驭:仙驾,指仙人骑的鹤。③世传牛郎、织女相见之夕必有微雨。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风回”句写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快要出现。“云开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更阑”句具体描述五更时景象,月亮西沉,银河斜转。“阑”是将尽的意思。
C.“枕上”二句拟想牛郎、织女从梦中惊醒的情景,“疏雨”渲染了悲伤的气氛。
D.“相逢”二句与“金风玉露一相逢”二句写法有相似之处,情感则有同有异。
16.下阕后两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从正面指出持之以恒、用心专一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在古代诗歌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杜甫《登高》中与酒有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的风雨常常会引发古人的种种思绪,这在唐诗宋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巴黎蒙马特高地是个耐人流连的所在。它不如香榭丽舍大街和埃菲尔铁塔那样声名绚烂,来自世界各地的巴黎游客 ① ,恐怕也少有人对蒙马特独垂青眼,认为它是必须观光的花都一景。
蒙马特虎踞巴黎城北,地势陡峭,俨然是万丈红尘中的大荒山无稽崖,如果顽石通灵,一定也有许多古今传奇可记。站在蒙马特教堂前面,凭栏远眺,下界密密麻麻的通衢、华屋、车尘、河流、烟树,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好一片波翻浪卷的浩荡人海!许多我们或面熟或陌生的怨女痴男,茶花女、于连、包法利夫人、贝姨、高老头、搅水姑娘、钟楼怪人、冉阿让、约翰·克利斯朵夫……他们 ② 的故事,都和这个城市有关。我们远隔重洋,曾为他们赔过多少笑声泪影,这时就会 ③ 地想起他们。多少文明先驱、思想巨人,在此作狮子吼;这个大城里爆发了多少震天撼地、牵动世界历史的大事。巴黎公社的一场血战,蒙马特就是双方激烈争夺的炮兵阵地,我们想象中还能听到震耳的炮声,看到冲天的火焰。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句式须与上一分句保持大体一致。(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拟和用典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元稹《咏廿四气诗》中的这两句诗,描绘了霜降时节天空高旷和万物萧瑟的状态。进入霜降之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 ① 。就全国平均气温而言,“霜降”节气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从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看,霜降节气是寒气强于金气的开始。金气是指秋季的凉气,寒气是指冬季的冷气,秋分是金气增长的顶点,之后随着秋之金气的减弱,冬之寒气逐渐增强。霜降之前,金气强于寒气,天气比较凉爽;霜降之后,寒气强于金气,② 。金气与寒气此消彼长的关系,一直持续到立冬之时才告结束。
霜降期间,白天较热,夜晚气温却很低,逐渐低至零下。此时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天地闭塞则降雨减少,最大的特点就是寒和燥。霜降节气以后早晚温差比较大,水汽明显减少。寒和燥成了这个节气最主要的特点,因此人们最需要的就是做好“外御寒,内清热”,补充水分,防寒降燥。这时也正是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因此, ③ 。
21.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助人为乐,自己也会因之而获得快乐。
B.寒冷又乏食物的冬天,叫人好生难捱。
C.故地重游,物是人非,谁不感慨唏嘘?
D.老师提醒学生,不要“人在曹营心在汉”。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在社会交往中记住别人的名字是一种美德。
在班级里,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知道自己的名字,这是合情合理的想法。但是,毕业几年之后,自己是否还记得老师的名字,或者哪怕仅仅只是一个姓氏呢?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