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期末考 >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再次牵动人心,与之相关的“舌尖上的安全”问题,也引发人们关注。
    “进口冷链食品,是2020年关注度非常高的食品话题,因为它们本身及其包装可能成为远距离跨境携带和传播新冠病毒的载体。”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说。
    她告诉记者,新冠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长,目前,国外很多国家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期,各种物体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包装都有可能被污染。而随着冬季气温降低,不仅是冷链食品及其包装,所有国际运输环境都类似于冷链系统,相关物品都有可能成为远距离跨境携带和传播新冠病毒的载体。
    李宁同时表示,虽然近期多地时有在进口冷链食品及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但总体来看,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包装总体污染率比较低,且主要集中在外包装。
    她因此给出建议:
    第一,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要加强关口前移。进口冷链食品到普通公众手中需要入关、运输、仓储、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具有流通链长、范围广、时间长的特点,这个过程中,疫情防控措施执行越靠前,防控效力和成本就越低,因此要关口前移,强化源头管控。
    第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虽然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但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对食品全产业链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卫生要求。
    第三,疫情防控须做好“人”“物”同防。目前,疫情传播呈现出“从物到人”“从人到人”并存的特征。因此,疫情防控在堵住境外输入病例的同时,也要严控经物流途径,尤其是冷链物流输入的风险。
    尽管有证据表明,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除了人传人,还可能物传人,但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看来,对普通公众来说,这种感染的机会非常小,目前为止,还没有普通公众由于购买、制备被污染的食品而发生感染的报道;不过,搬运进口货物的工人,如果预防措施不到位,通过物传人而被感染的几率较大。
    “新冠肺炎是呼吸道传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也就是说它不是‘食物中毒’,不是‘吃出来的病’。”陈君石强调。
    他进一步解释,尽管新冠病毒的元凶尚未找到,但可以确定,它是和禽流感同类的动物源性的传染病,而不是食品安全的问题。
    陈君石因此建议,要大力开展科学防疫的科普宣传活动,让普通公众正确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点和传播途径——“不是吃进去的”,不必害怕购买和制备冷冻食品,包括冷冻海鲜、冷冻肉类。
    他给出建议,为避免食品被病毒污染,进而在食品链条发生交叉污染的情况,普通公众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安全五个要素: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彻底煮熟、安全温度下保存食物、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
    一年来的疫情防控,也再次让人们注意到一个词:免疫力。
    “免疫力不仅和疫情相关,更重要的是和健康有关。人体免疫力是否强大,免疫系统是关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说。
    据他介绍,人类的免疫系统主要有三道防线:一是皮肤和黏膜;二是体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三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良好的免疫系统对生存至关重要,人体免疫能力一旦下降,人体很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引发各种疾病。
    “在免疫力提升方面,膳食营养是保证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坚持平衡膳食,达到良好的营养状况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基础和保障。”丁钢强说,没有一种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食物多样化,才能获取均衡营养。
    至于后疫情时代,丁钢强说,普通公众的首要健康需求是提升免疫力。他建议,要以国家政策和普通公众需求为导向,提升食品营养健康高质量供给能力。后疫情时代,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的食品必将迎来市场契机,鉴于目前该类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企业应以科技创新不断提升食品营养健康高质量供给能力,满足不同人群在营养健康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提高免疫力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并非一蹴而就,更不能‘临时抱佛脚’,普通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牢固树立均衡营养的健康理念,饮食中尽量做到食物多样、荤素搭配,谷豆混吃,蛋奶兼顾,果蔬充足,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的供给合理搭配。”丁钢强说。
    他还专门强调,除了合理膳食,公众还应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量运动并保持放松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中青网”记者邱晨辉《疫情之下的舌尖安全》)
    材料二
    “抗疫”与“后疫情时代”形成2020年两个不同的主题词。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有五大新特征:
    一是消费模式快速变化,家庭购买成主要消费重心,网购的习惯将被保持。在现有网红食品企业中,诸多企业品牌之下有数百个不知名的代加工厂。虽然这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创新意识激活了其产品创新,为食品工业带来活力,但它同时伴生的是,品牌企业对这些代加工企业产业链安全的把控尚未到位,快而不稳,有重大风险与空白。
    二是以“植物基食品”(即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而制作的食品)为代表的新一代食品,因具有健康内涵已形成被全球市场追捧而快速发展的格局,大规模进入市场。我国对功能食品、植物基肉制品等面向未来、具健康内涵的食品仍处于谨慎观望中,对于这一类新食品的监管,相关配套的标准、法规等,需同步推进。
    三是食品安全整体形势依然严峻。个别品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仍较高。如餐饮食品的不合格率为5.85%,较上年升高0.34%,主要是微生物污染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和食品添加剂超标三大问题,仍然是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此外,农残、药残及土地污染导致的原料污染,短期内难以化解。
    四是舆情认知的长期性、反复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一些陈年谣言仍然很有市场;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仍存误解;对部分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风险的问题认识不足;部分公众迷信“纯天然”“特殊”等食品;对一些早已形成科学认知的问题,如丙烯酰胺,被移植到不同行业进行新一轮炒作。
    五是“新冠肺炎疫情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但由此带来的对冷链食品与新冠肺炎病毒的关联性受到高度关注,我国在冷链物流环节上的疫情防控仍面临巨大挑战。
    (摘编自《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疫情中,我国食品安全经受住考验》,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有国际运输环境都类似于冷链系统,相关物品都可能携带和传播新冠病毒。
    B. 疫情防控在堵住境外输入病例的同时,也要严控冷链物流途径输入的风险。
    C. 良好的免疫系统对健康至关重要,只要提升免疫力,就能有效防控新冠病毒。
    D. 新冠肺炎是呼吸道传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因此吃冷冻食品不需要担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如果想提升免疫力,就要保证膳食合理、睡眠充足、运动适量、心理状态放松
    B.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但食品安全问题仍是后疫情时代的重要问题。
    C. 功能食品、植物基肉制品等具健康内涵的食品代表着我国未来食品市场发展的方向。
    D. 随着消费模式改变,品牌企业要加强对代加工企业产业链安全的把控,确保食品安全。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范畴的一项是(  )
    A. 冷冻鱼虾等海鲜 B. 豆腐、腐竹、豆皮
    C. 有机白菜、萝卜 D. 非转基因玉米、土豆
    4. 假如你是一名记者,请根据材料一内容,列一个采访提纲。
    5. 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材料二是运用哪些思维方法来看待和分析问题的?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幽人苏家桥
    土家野夫
    幽人之谓,语出《易经》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孔颖达疏解为“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此即谓仅仅是幽居岩户还不能唤作隐士,还必须践履大道、守正不阿才行。
    当世江湖林泉俱为国有,隐逸的客观条件已然无存。然则内心像幽人一样生存于此俗世的人,其实尚未绝迹。以此衡之友侪,苏家桥兄庶几近之。
    其人好读书,尤擅于旧学;初时痴迷于魏晋,故言行风度颇类于竹林人物。既有拔剑四顾的自雄,也多穷途而哭的绝望。然则哭笑歌行之内,却是心底的悲悯和温良恭让。某夜深雪覆盖寂寂小城,除夕将至,我与他醺然还家,路遇一老丐蜷缩某机关门前。他拉着我上前询问,老丐曰当年水灾,其家颗粒无存,只好年关进城行乞,言毕泣下。老翁勾起我们各自童年颠沛的记忆,顿时三人抱头痛哭于当街;我们倾尽囊中散银,再三拱手揖别。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恍惚还残存这样一点古风。
    那时,他在故乡利川一乡镇中学教书。他的授课别具一格。经常兴致所至,便抛开教科书大谈某些课文的拙劣。然后从怀中掏出我们诗社的地下油印诗刊,给孩子们开讲其中的佳妙。他的课堂,我称之为“茶馆式教学”;经常组织孩子们自由讨论,他只负责启发思路并偶尔参与评判。最初校长颇为忧虑,不免有些讽谏之词;哪知年年期末会考,他的科目却往往拔得头筹。再后来,则谁也不敢不刮目相视了。
    1988年,我再次毕业分到海南。回山辞别,那时他也调到了州府某中专任教。他从利川送我到恩施,过家门而不入,又陪我坐货车到武汉。想到旅途迢遥,孤乘无趣,他遂陪我坐火车到湛江。还是不忍看我独行远引,又颠沛到海安;最后干脆一帆渡海,万里相送到了海口,次日才又独自踏上漫长归途。那时我们都是囊无余钱的人,这样的友道深情,不啻于桃花千尺矣。
    后来,中文系毕业的苏家桥,竟然成为了银行的经济师;终于步入了他日渐安稳的中年。行长曾经是其父一手栽培的旧部,他的同学也多已成为州里的要员。唯独他坚持不党不群,身于经济时代的洪潮浪底,凭手艺悄无声息地枯澹生活着。
    他现在是银行唯一最老资格的科员,独往独来,绝不逢迎于任何上司。单位福利甚好,时常瓜分蔬菜水果;他总是在一众挑拣离开后才去看看,倘有残余便随兴取一点回家。他完全与世无争,且幽默豁达,与人为善,自然便成了众人欢喜的怪物。大家戏称其为行长,就是面对真的行长,他也一样朗声模拟官腔应诺。领导知其向无野心,不以为忤,同事则暗佩其浑无体制之俗。
    他若宿酒未醒,午餐兴致好时,会在食堂把领导叫来陪坐。故意问:你们是党员吧?领导茫然点头。他又问:读过《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吗?领导赧然摇头。他会笑着说:那我来给你们上上党课吧。领导只当他是嘻哈疯癲之徒,不以为意,也就顺便听他倾倒满腹掌故。他可以口若悬河地从马恩开讲,从国际共运扯到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老布与托派的区别,斯大林与毛泽东的同异,一直讲到领导瞠目结舌为止。
    苏家桥日夕坐拥书城,是鄂西不多的藏书小家之一。他腹笥深厚,笔锋暗藏,乃吾侪之中最先泡网的虾客。但他从不投稿梓世,更不以本尊现身,乃至迄今知其何人者无几。
    他亦新旧文体悉能熟练操刀者,散文之淡雅且冷幽默走丰子恺一路。苏家桥的旧诗词功底也非同寻常,其文白夹杂苦笑冷嘲,则酷似聂绀弩杨宪益一辈之披风刀法。当年我在槛中时,他曾遥寄《贺新凉》一阕,词曰——
    别后相思久。点支烟,挑灯枯坐,吃杯烧酒。江上飞寒风且大,未晓冬衣可有。怕只怕,杜郎穷瘦。一别经年何日见,偶回来欲语兄寻走。思往事,空垂首。
    外头过活兄安否?待书来,看它几遍,莫教离手。自是危楼休独倚,怕说吹箫屠狗。但记取,死生师友。留得故园三分地,俟功名料理归田后。我与汝,再相守。
    许多年来,我曾经为他扼腕而惜,总认为以他的才华品性,埋没深山是一种浪费。现在,我开始慢慢领会他那种生活的自适了。自古读书人多要为“出”与“处”的矛盾而纠结,多半是在出而未果的情形下,再选择做一个处士。而他却是,从青春时代开始,就早早放弃了他在尘世的一切有为,选择了这种不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方式。
    东坡词谓: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每念及此,我就想起他那时隐时现在故乡人丛中,无人曾识的面容。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家桥为行乞的老翁倾尽囊中钱财,体现了他的善良悲悯,而后与老翁“再三拱手揖别”,则展现了他温良恭俭的君子之风。
    B. 苏家桥为“我”远赴海南一送再送,一直送到目的地再孤身返回。这种看似浪费时间和金钱的痴傻举动,正是他重情轻财的体现。
    C. 苏家桥宿酒未醒,强拉领导听他讲党课,直至领导瞠目结舌,说明苏家桥虽平时不争不抢,内心却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D. 对于友人苏家桥的满腹才华和名士风度,作者赞赏有加,但对友人“不求上进”的人生选择,作者曾经难以理解也不认同。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引用易经和孔颖达的注疏,点明了“幽人”的涵义,为后文读者理解苏家桥的性格特点和人生选择提供了依据。
    B. 对于苏家桥“茶馆式教学”,校长的态度发生了较大转变:从忧虑讽谏到刮目相看,由此正面突出了苏家桥的个性与才华。
    C. 文章完整转录苏家桥写给作者的《贺新凉》一词,不仅直接展现了苏家桥深厚的古诗词功底,也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D. 文章最后引用东坡词,既呼应了开头“幽人”一说,也借孤鸿这一形象抒怀,表达了对友人人生选择和人格品质的赞许。
    8. 苏家桥被作者称为“幽人”,文中他“幽人”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9. 作者土家野夫的语言很有特色,曾获“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请就本文的语言进行赏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书法遂工。髫年,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
    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出为杭停。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澶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逍遥堂。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百余日而去。
    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账”就逮台狱,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上见而怜之,自此一意宽释。会以曹太后泣问故,上意益解。于是黄州之命下矣。
    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逅,雅道大振。而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
    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
    (摘编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账”/
    B. 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账”/
    C. 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账”/
    D. 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髫年,指幼童时期,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相同。
    B. 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不取字。
    C. 礼部,六部之一,下辖四司,分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长官称尚书。
    D. 元符,宋哲宗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始创年号为建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子瞻自幼聪敏,博学多才。对于自己亲手抄写的经史书籍皆明了谙熟,并在抄写过程中成就了高超的书法技艺,其著作得到父亲的高度赞赏。
    B. 苏子瞻因事出官,兄弟分离。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得以和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之悲。
    C. 苏氏兄弟得罪权臣,饱受迫害。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遭受了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章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的奸恶事实。
    D. 苏氏兄弟相约终老,憾未成行。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子瞻最终没有成行,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
    (2)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
    14. 苏子瞻遭遇“诗账”事件,被捕人狱,后因何原因被释放?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陈亮,字同甫,多次向宋孝宗上书陈述抗金方略。据《丽情集》记载,唐朝御史裴质和成都歌女灼灼有情,裴质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写景,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气氛,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 “冷烟浓”中的“冷”,既指秋天薄暮时天气微冷,也暗示着词人的冷寂心境。
    C. 下阕用典,体现出词人的满腔忠诚,同时有忠心无处可诉的悲苦,用语含蓄。
    D. “江南阔”中的“阔”,指地之辽阔,使全词在哀婉之上添了一丝悲壮与豪放。
    16. 简要赏析这首词上阕的写景艺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对于世间“有主”的万物的个人态度。
    (2)《师说》中,韩愈指出当时士大夫对于从师学习普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观念,使得传统的从师风尚在当时社会难以恢复。
    (3)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备尝凄清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深秋天气的冷暖不定,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画哺育了唐诗、【甲】宋词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乙】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丙】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城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丁】还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刻骨铭心的呢?
    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
    18. 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B. 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C. 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D. 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20.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画波浪线句子一致的一项是(  )
    A.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B.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 她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
    D. 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21. 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高个子、背着锨、摇摇摆摆的人,他并不知觉他的脊背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蜓,他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时前面留下长长的影子”。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已经伸进家。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了进来: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然后是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她喊孩子,“快打洗脸水,准备吃饭了。”
    22. 下面是《乡土中国》“礼治秩序”章节有关秩序维持的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国庆档热门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回乡创业的故事,他们从大城市回到家乡云南古寨,借助快递、电商和互联网,实现了改变家乡的梦想。近日,四川甘孜藏族小伙丁真意外在网络上走红,他放弃了娱乐公司的包装,“留守”家乡,白岩松评价说:“他干净的笑容让更多人关注了他的家乡。”而22岁的志愿者小张带领10余名志愿者组建产业助力志愿服务项目小组,服务城市社区百姓,他说:“虽然这里不是我的家乡,但我希望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和这片热土一起腾飞!”
    班级计划以“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为主题举行讨论会,请围绕以上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