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0:11:30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1.B
2.C
3.D
4.①放慢了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严重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节奏。②加速提高老年人口的比重,让养老和社会保障开支面临巨大压力。
5.①以清晰的论证逻辑开展论证。先由《人民日报》的文章引入,提出“生育从来都是国家大事”的观点;然后纵横举例,论证观点;最后提出人口政策调整建议。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开展论证。运用了引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让论证和说理更有说服力,为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张本。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2017-2019年数据显示,生育率逐年微增”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国家统计局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中国的生育率分别是1.58、1.495和1.47,虽较之前略有回升,但下降趋势并未得到逆转”可知,“生育率逐年微增”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古今有识之士和所有国家都很重视发展人口”错误。根据材料二“而吐蕃、古罗马等文明由于不注重人口发展,人口减少,文明衰微”可知,不是所有的国家都重视发展人口。B.“生育率的走高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活力呈正相关”太过绝对。根据材料二“较高的生育率,奠定了美国现在的经济活力高于日本和欧盟的人口学基础”可知,这里只是提到了美国的个例,因此得不出“生育率的走高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活力呈正相关”这个普遍的结论;D.“实施鼓励生育的积极政策,就能走人口可持续发展之路”错误。根据材料二“让人们愿意生孩子、养得起孩子,最终走向人口可持续的道路”可知,“就”,把必要条件表述成了充分条件。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生育是大事应该做好计划。A.“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可以论证:中国古代在人口上一直都“有所作为”的观点,可以作为支撑材料二的论据;B.“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地大国富,人众兵强”可以论证: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支柱,生育从来都是“家国大事”的观点,因此,可以作为支撑材料二的论据;C.“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多,役众而兵强”也可以论证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支柱,生育从来都是“家国大事”的观点,因此,可以作为支撑材料二的论据;D.“百人农一人居者王,十人农一人居者强,半农半居者危”是在强调农业劳动的重要性,因此,不能作为支撑材料二的论据。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低迷的生育率快速放慢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劳动年龄人口的衰减趋势将难以逆转,并将严重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节奏”可知,低生育率放慢了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严重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节奏。根据材料一“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低生育率还加速提高老年人口的比重”和“但现实依然是,未来数十年,应对养老和社会保障开支上的史无前例的压力,将成为中国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可知,低生产率会加速提高老年人口的比重,让养老和社会保障开支面临巨大压力。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要明确论证特点类题目既要考虑论证结构,也要考虑论证方法。从论证结构上看,材料二首段先写“《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引起一些议论”,第二段接着写“有人认为生育是私事,政府任其自然就是。其实,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支柱,生育从来都是‘家国大事’”,因此是由《人民日报》的文章引入,提出“生育从来都是国家大事”的观点;第三段到第六段依次写中国古代对人口的重视,法国生育率,美国生育率以及“人口总量过快减少必然导致结构老化和经济活力的下降”的情况,纵横举例,论证观点;最后一段“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国家需要有‘顶层设计’,家庭更要有‘底层设计’”,提出人口政策调整建议。整篇文章逻辑严密,论证清晰。因此可以概括为以清晰的论证逻辑开展论证。先由《人民日报》的文章引入,提出“生育从来都是国家大事”的观点;然后纵横举例,论证观点;最后提出人口政策调整建议;从论证方法来看,材料二中“管仲、孟子都提出‘国以人为本’的思想,亚当·斯密也认为,‘国家繁荣最关键的因素是其居民数量的增长’”是引用论证;“中国古代在人口上一直都‘有所作为’,比如唐太宗将人口增长作为考核官吏升降的标准。而吐蕃、古罗马等文明由于不注重人口发展,人口减少,文明衰微”是对比论证;第四段法国的生育率和第五段美国的生育率是举例论证;同时文段中还有诸如“2015年的10%提高到2030年的18%、2050年的33%”的权威数据和卡特总统认识到“美国家庭出了毛病”的名人观点,可见还有道理论证,所有的这些论证方法,都是为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张本。因此可以概括为: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开展论证。运用了引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让论证和说理更有说服力,为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张本。由此我们梳理答案为:①以清晰的论证逻辑开展论证。先由《人民日报》的文章引入,提出“生育从来都是国家大事”的观点;然后纵横举例,论证观点;最后提出人口政策调整建议。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开展论证。运用了引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让论证和说理更有说服力,为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张本。
6.B
7.A
8.①“琥珀色的篝火”是猎人尼库在帮助迷路人时点燃的火堆,象征着温暖与生机。②“琥珀色的篝火”象征着以尼库为代表的鄂温克族人如火的热情和无私的品格。
9.①人物自身的矛盾:一面是亟待救治的妻子,一面是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的迷路人,选择救助对象的矛盾凸显了尼库淳朴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②人物与外在环境的矛盾:搜寻迷路人刻不容缓,但在暴雨夜横穿密林却无比艰难,这一矛盾突显了尼库的勇敢坚持,同时引出后文在风雨中点篝火搭帐篷救人等情节。
【解析】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充分表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错,尼库抛下重病的妻子来救助三个迷路的陌生人,体现的是人性的善良。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明线写秋卡送妈妈下山看病,暗线写尼库冒着大雨教助迷路人”错。明线写尼库冒着大雨救助迷路人,暗线写秋卡送妈妈下山看病。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关于标题“琥珀色的篝火”的含义,应该注意表层和深层象征意义。尼库找到三个冻僵的城里人后,他找来木柴,点起了篝火,“火花变成火团,发出呼呼的燃烧声。一堆篝火着了起来,火光是琥珀色的,很好看”,由此可知,“琥珀色的篝火”是猎人尼库在帮助迷路人时点燃的火堆,象征着温暖与生机。面对冻僵的三个城里人,此时尼库的妻子病情很严重,尼库却抛下妻子来救助三个陌生人,并为他们点燃篝火取暖,还“把三人湿透的外衣脱掉,挂在火堆上面的枝杈上,拿出带来的烤饼、烤肉,摊在火堆边”,这熊熊燃烧的火堆象征的是鄂温克族人如火的热情和无私的品质。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及分析其作用的能力。材料二中有:“‘矛盾冲突’则是用来展现人物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特殊艺术形式”,结合文本分析,尼库在救人中体现的矛盾冲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他自身的矛盾:一边是急等着救治的妻子,“明天翻过前面的山脊,下午就能赶到公路。晚上就住上医院了”;一边是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的迷路人,“这样冷飕飕的秋雨是能冻死人的。他的脑袋里闪出迷路人的影子:绝望的,饥饿的,僵硬的”。最后他选择救助陌生人,“秋卡,你明天送妈妈下山看病”“去找那三个人。你没看见脚印?他们那是迷路了”。尼库最后的选择体现他舍己为人、淳朴善良的高尚品质。二是人与外在环境的矛盾:“林子里走夜路比白天费力,尼库穿过黑幽幽的密林。大雨泼下来了,大粒的雨珠辟辟叭叭落在树叶上、岩石上,汇成气势无比的音响。他被淋得浑身精湿,冷气针刺般穿透胸脯。这样冷飕飕的秋雨是能冻死人的。他的脑袋里闪出迷路人的影子:绝望的,饥饿的,僵硬的”,由此可知,搜寻迷路人刻不容缓,但在暴雨夜横穿密林却无比艰难,但尼库依然奋不顾身地去寻找这三个陌生人,人与环境的矛盾突显了尼库的勇敢坚持;从结构上来看,下大雨的环境描写也引出后文在风雨中点篝火搭帐篷救人等情节。
10.B
11.C
12.A
13.(1)当时朝廷正在惩治越王李贞的党羽,按照法令应当被判罪的有六七百家,登记没收家产(抄家)的 有五十户,司刑寺催促执行判决。
(2)从此,朝廷一遇到大事,如果百官决断不了,武则天就会叹息道:“老天为什么要把我的国老这么早夺走呢?”
14.①免除宫中值宿义务,无大事不让大臣烦扰他。②时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③狄仁杰的马受惊,武则天命令太子追上惊马将它拴好。④武则天还时常阻止他行跪拜礼,体谅他身体的不适。⑤狄仁杰的直谏有时违背了武则天的本意,她也会接纳,从不在意。(答出3点即可)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起初,狄仁杰担任并州法曹一职,同僚郑崇质本应出使遥远的地方。可是郑崇质的母亲年迈多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不妙,怎能再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呢!”随即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他代替郑崇质担当出使的任务。故选“初”,意思是“当初,起初”,作句前状语,应在“初”后断开,排除AC;“仁杰为并州法曹”中“为”是动词,作谓语,其宾语为官职名“并州法曹”,故“法曹”后断开,排除D。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和乞骸骨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致仕、视事、休致等”错,“视事”是官吏到职办公的意思。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A.“皇帝非常气愤,不听狄仁杰的辩解、理论”错误,原文是“上怒稍解”,可见,唐高宗听狄仁杰这样一说,他的怒气才稍微消了一点,并不是非常气愤,不听狄仁杰的辩解、理论。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治”,惩治;“坐”,按照法令判罪;“籍没”,登记没收;“趣”,通“促”,催促。(2)“自是”,从这以后;“决”,决断;“辄”,就;“何……邪”,为什么……呢。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可知,武则天常称狄仁杰为“国老”。(2)根据“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可知,狄仁杰好在朝廷上直言相争,武则天即使不满也会同意。(3)根据“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可知,狄仁杰马惊之后,命令太子牵住缰绳并拴好。(4)根据“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可知,武则天免除了狄仁杰在宫中值宿的任务,并且让其他官员没有大事不要烦扰狄仁杰。(5)概括“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可知,武则天还时常阻止他行跪拜礼,体谅他身体的不适。参考译文:
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大理寺上奏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上的柏树,按照罪责法令应当被除去官吏名籍;唐高宗却特意命令将他们处死。大理丞太原人狄仁杰上奏道:“这两个人的罪责不应当被处死。”唐高宗说:“权善才等砍昭陵柏树,我不杀了他们就是我的不孝。”狄仁杰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唐高宗满脸怒色,命令他出去,狄仁杰说:“冒犯陛下的威严,直言强谏,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很难做到的。但我认为如果遇到桀、纣固然会很困难,而如果遇到尧、舜这样的仁君却很容易做到。如今依照法令不应当被处死的人,而陛下却执意要处死,这样一来,就会让法律失去取信于人的根本,那么人们以后将何所依从呢?汉朝张释之曾对隋文帝说过:‘假如有人盗取高祖长陵一抔土,那么陛下将如何处分他呢?’如今因误砍一棵柏树而将两位将军处死,那么后代会怎么看待陛下?我之所以不奉诏执行陛下的命令,是唯恐让陛下陷落到无道的境地,也是因为害怕无颜去九泉之下见张释之的缘故。”听他这样一说,唐高宗的怒气才稍微消了一点。
起初,狄仁杰担任并州法曹一职,同僚郑崇质本应出使遥远的地方。可是郑崇质的母亲年迈多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不妙,怎能再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呢!”随即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他代替郑崇质担当出使的任务。调露元年,左司郎中王本立仗恃皇帝的恩宠而滥用权力,朝中文武百官因此都对他畏惧有加。唯独狄仁杰上奏揭发他的奸恶行径,并请求将他移交司法部门查办,唐高宗特地将他赦免。狄仁杰说:“尽管国家缺乏优秀人才,可是难道缺少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吗!陛下为什么要爱惜罪人,从而使王法得到损害?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那就请先将我流放到荒无人烟的边远地带,给忠贞的人作为将来的警戒。”王本立最终被治罪。朝廷上下从此严肃而有法度。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当时朝廷正在惩治越王李贞的党羽,按照法令应当被判罪的有六七百家,登记没收家产有五十家,司刑寺催促执行判决。狄仁杰为太后上密奏道:“他们都是受牵连的,我本打算奏明皇上,可是似乎有为叛逆的人申辩的嫌疑;可是知而不言,又深恐违背陛下仁爱怜悯的本意。”太后因此特地原谅了他们,将他们全都流放丰州。
武则天十分信任和器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众大臣没有哪一个可以与他相比的,她时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也习惯于当堂直言强谏,而武则天也经常采纳他的建议,尽管这样做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也从不在意。有一次,狄仁杰随从武则天巡游,途中忽然遇到大风,将狄仁杰的头巾吹落在地,他的坐骑也因此受惊而飞奔不止,武则天于是命令太子李显追上惊马,抓住马的笼头并将它拴好。狄仁杰曾经多次以年老多病为缘由向太后提出回家养老的请求,武则天每次都拒绝了。每当狄仁杰入朝参见的时候,武则天还时常阻止他行跪拜礼,她说:“每当看见爱卿行跪拜大礼的时候,朕的身体都会隐隐作痛。”武则天还免除了狄仁杰晚上在宫中值宿的义务,并告诫他的同僚们说:“如果不是什么军国大事,就不要去烦扰狄公。”公元700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痛哭流涕,说:“朝堂空了!”从此以后,朝廷一遇到大事,如果百官决断不了,武则天就会叹息道:“老天为什么要把我的国老这么早夺走呢?”
狄仁杰曾经向武则天举荐了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随后这些人都成了唐代的名臣。于是就有人对狄仁杰说道:“治理天下的贤能良将,全都出自您狄公的门下啊。”狄仁杰回答道:“引荐贤良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并非为了我的一己私利啊。”
15.D
16.(1)沉痛哀悼,将军之死令天下同悲。(2)由衷赞美,将军功绩必为后人铭记;(3)无比惋惜,将军功业未竟、未得封侯。
【解析】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D.“将军封侯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错误,“封侯意疏阔”意思是武卫将军自己对封侯之事看得很淡,所以“将军封侯的愿望”曲解文意,只是杜甫为将军感慨功业未竟,没能封侯。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结合颔联“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分析,可见诗人沉痛哀悼之情,想想英武的将军在敌军面前曾经多么勇敢果断,死亡的信息昭告天下时令天下人惋惜哀痛至极。结合颈联“书生已勒铭”分析,可见诗人对将军的由衷赞美,将军功绩显著,其英勇精神必为后人永远铭记于心。结合尾联“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分析,可见诗人内心为逝者深深地遗憾惋惜,战死沙场的将军终究是功业未就,青史册上自然不能记录将军的大名,情不自禁地为之怅然叹息。
17. 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斯用兵之效也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舷”“啸”“嬴”“鼎铛”“砾”。
18.D
19.A
20.D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表示列举的省略。 A.表示重复词句的省略。 B.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 C.表示引文的省略。D.表示列举的省略,与文中相同。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运用了借代修辞,用题字借代建筑。A.借代,“帆”代“船”;B.比喻,把“愁”比作“春水”;C.夸张、比喻,“三千尺”为夸张,把“瀑布飞落”比作“银河落九天”;D.拟人,“咬”赋予竹子人的行为动作,为拟人。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D.“乔迁新居”用于祝贺他人,是敬语,不能说自己,应改为“搬新家”。故选D。
21.①删去“大约”“左右”
②“生死与共”改为“生死攸关”
④“是因为”与“原因是……”删掉其一
⑧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上“电影”
⑩“《夺冠》更是”改为“不如说《夺冠》是”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不合逻辑,“大约”与“左右”都表约数,文中有“突破”一词,所以应删去两个约数词。
②“生死与共”形容相依为命,情谊极深重,这里应该用“生死攸关”,意为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关键,形容局势或斗争发展到最后关头。
④结构混乱,“的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是因为”与“原因是……”删掉其一。
⑧成分残缺,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上“电影”。
⑩搭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与其……更是”搭配不当,改为“与其……不如”。
22. 只有解决续航难题 也要“用得好” 相比于充电模式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前面提到新能源汽车出现续航问题,“在买与不买的选择中,续航难题还是难倒了不少人”,后面说“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说明解决了续航问题才有这个结果,因此可以写“只有解决续航难题”。
第二空,前面提到充电桩的一些问题,数量有了,但是“私人充电桩安装率偏低,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高,充电桩的使用体验也不佳”,然后说“既要“装得上”,说明后面要接“也要‘用得好’”。
第三空,后面说的“换电模式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是相对于上文的“充电模式”而言的,因此可以写“相比于充电模式”。
23.示例:
晴雯之勇
作为怡红公子的大丫头,晴雯是一位极其尽职、要强的仆人。她的针线功夫冠绝怡红院,甚至得到贾母的肯定。不仅如此,她对工作的态度也十分认真、尽心。即使自己着凉病倒,也不顾痛病,勇敢地挺身而出,“挣了命”为宝玉补雀金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从表达方式看:记叙类微写作。
写作要求:题干要求任选一个字,以“黛玉之酸”“王熙凤之毒”“袭人之贤”等“xx之x”的形式作为题目,结合相应回目中的故事情节进行阐释。
写作思路指导:考生首先解释了何为“一字评”,即“用一个字对人物进行评价,来概括或凸显其品性”然后列举了很多《红楼梦》中的“一字评”。考生要仔细分析,理解这“一字”对人物品性概括的准确性。然后分析要求,以“xx之x”的形式做题目,用一个字概括人物特点,并结合相关情节阐释。
比如,考生可以结合《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分析,贾母送给宝玉一件产自俄罗斯国用孔雀毛捻成线后织成的孔雀毛披衣。这件披衣金翠辉煌、碧彩闪烁,堪称稀世珍宝。不料宝玉刚披上就被手炉中迸出的炭火烧了指顶大的一个洞。恰巧第二天是正日子,老太太嘱咐了要穿去见她。宝玉心急火燎,让婆子拿出去缝补,能工巧匠们没有一个敢揽这个活。此时的晴雯恰好生病,“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她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就狠命咬牙捱着。她带着病体,补不上三五针,便伏在枕上歇一会,即便这样,她还是撑到天将明。待补完时,已力尽神危地倒下了”。晴雯不顾痛病,勇敢地挺身而出,“挣了命”为宝玉补雀金裘,从中可以看出晴雯的品性,因此可以用一个“勇”字概括晴雯,再结合以上相关内容阐释即可。
24.例文:
青年聚伟力,携手向未来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新年伊始,冬奥会在乍暖还寒之时圆满落幕,“一起向未来”的贺词依然温暖而明亮。那是嘱托,是号角,是国家对青年人殷切的期盼;那是号召,是倡议,是青年对未来的浪漫告白。今日青年,应聚青年伟力,一同奔赴未来的星辰大海。
同学们,青年,面向未来,无惧全新挑战。
世界环境错综复杂,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在不确定的诸多因素作用下,青年何去何从,又该如何审视自我,面对未来?被一场大雨耽误的,永远不是一场奔赴,没有勇气去迎接未来,或许只是我们还不够热爱。青年的发展,本就同任何事物的存在规律一样,要经历曲折的蜕变,在颠簸中前进。环境复杂又如何?百年前山河动荡尚且没能阻挡青年奋进的步伐,何况今日生于如斯中国,我们有何理由胆怯退缩?青年的力量,在于热血,在于一往无前。敢于迎接未知的挑战,敢于将自己置于艰难的历练,才能成长为时代的舵手,掌握个人与祖国命运的航向。失聪女孩江梦南未曾向命运低头,她以无声的抗争为自己改写了命运的羊皮书卷,而一路的坚持与拼搏最终也成就了她的清华梦。趟过苦难湍急的河流,她昂起头,将自己开成一株向日葵,未曾生而向阳,但她选择向阳而生。
同学们,青年,迎向未来,尽展个性风采。
时代是最绚烂的舞台,青年们在奋斗之路上大放异彩。无论是技压群芳,凌空绽放,夺得冬奥两金一银的谷爱凌,还是提前完成高中学业,顺利拿到斯坦福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谷爱凌,无论是决赛中的完美表现,还是最后一跳的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她的人生从不设限,她的青春闪耀着个性之光和年轻人的肆意飞扬。而苏翊鸣在17岁的尾声,以一金一银冬奥会奖牌赋予了十八岁以最沉甸甸的仪式感,作为刷新了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项目记录的他,每一个动作都是成千上万次训练的结果,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准安排和反复的打磨。他的认真如是,他的坚持如是。个性鲜明,年轻的执着或许就是这个样子吧。所以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做到最好的自己,未来便大可期许。
同学们,青年,奔向未来,勇承时代重担。
新时代里,或许有风有雨,但风雨无阻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青春可气贯长虹,进取总会压倒怯懦。别迷茫,别困惑,环境或许是必然,但时代总会携着机会而来。家国情怀化担当,奔赴未来向远方,青年,该带着这份炽热与深沉,冲破阴霾,乘风破浪。青年,该敢想敢干,敢冲敢闯,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无畏勇气,承担起时代赋予青年的光荣使命。为国家,勇于守一方乡间为心安;为自己,将年轻生命的无限活力汇入时代的洪流。奉献或坚守,都是个人价值最充分的体现,也会引我们走向最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年要闪耀自我,实现自我。
同学们,过往,留作纪念;未来,请你张开双臂去迎接!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中,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一起向未来”,也是本次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而材料二中奥运小将苏翊鸣和谷爱凌的成功,说明“向未来”不是与己无关的国家大事,“人生本来就有无数种可能,只要你自己不设限,就能活出闪光的未来”的评论更说明这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只要我们努力、尽力,每个人都能实现。
材料一“一起向未来”指的是面对疫情,全世界必须团结起来,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病毒前面独善其身。“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只要各国人民心连心、肩并肩、手挽手,那么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从大的角度来说,“一起向未来”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它彰显了团结世人克服挑战、共创人类的未来的力量,体现了团结和集体的力量,更体现了我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而材料二是从个体来谈的,作为青年人,只要努力拼搏,只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未来是不可限量的。写作时,需要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
从写作任务来看,“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及年轻人对未来信心不足”这是写作背景,主题是学校举办的以“青年,向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写作对象是高中生。在写作时要注意结合背景、主题和写作对象等。
所以,在写作时,可以先从大的角度展开,指出虽然如今疫情、战争等困境与争端让世界局势不是很明朗,但我们仍坚信,人类正在不断走向未来,人类终将走向未来。而走向未来的唯一途径便是团结协作,而非矛盾争端。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材料二中个人的角度,思考我们广大青少年应如何向未来,总体而言我们“向未来”的思想态度应是积极的、向上的。当然,若能将个人与国家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则更佳。写作时注意演讲稿的文体要求。
立意:
1.一起向未来,需要携手前行。
2.唯有奋进,才有未来。
3.在祖国庇佑下,奋力前行向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