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11-08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
    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一时俱逝”,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减)
    材料二:
    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不过分。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之一就是生死主题。
    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薤露》《蒿里》之作,以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曹丕的《与吴质书》很真切地表现了当时带有普遍性的想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他因疾疫造成众多亲故死亡而深感悲痛,由此想到少壮当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又想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得有血有肉,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拟挽歌辞》)“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江淹《恨赋》)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
    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诗人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生灵,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
    (节选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诗人的活动和观念时常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那么对生死存亡的思考就不可能出现。
    B.东汉末至魏晋诗歌中突出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伤,这是人的觉醒在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表现。
    C.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体是乱世,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上出现生死主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D.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中,诗人的第四种态度无疑与同时代其他诗人不同,因此这一类作品便有了新的风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诗十九首》以及苏李诗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时间的跨度上,也体现在群体的广度上。
    B.魏晋时期之所以会产生出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是这个时期的人们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怀疑和否定的结果。
    C.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想见,酒和药在文人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D.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
    3.最能体现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的一项是(3分)
    A.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B.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C.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D.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4.请简述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请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说明它如何体现了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观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荣军鞋铺
    石钟山
    老兵姓吴,一只脚是跛的。吴老兵参加过抗美援朝,那只跛脚就是在朝鲜战场上留下的纪念。
    那一年,军营正门口,马路对面,多了一个修鞋铺,起名“荣军鞋铺”,吴老兵便成了这家鞋铺的主人。店内店外就他一个人,戴着一副花镜,低着头,有一缕花白的头发从额头滑下来,认真又执着地修理堆在眼前的鞋。
    鞋大都是对面军营里的军官送来的,那些年部队上只有军官才发皮鞋,四年一双,军官们对鞋都很仔细。有时鞋刚发下来,为了防止鞋底磨损,都来他这里钉掌儿。钉了掌儿的皮鞋,穿在脚上,走起路来不仅有声有色,后背也挺得格外直。
    荣军鞋铺的窗子上立了块纸壳,纸壳上标明了钉鞋掌的价格,后掌儿两角,前掌儿七角。春夏秋冬,吴老兵把鞋摊摆在门外,身上系了条黑色围裙,低着头、弓着身子,一丝不苟地钉鞋掌。
    午休或傍晚,是荣军鞋铺最热闹的时候,三三两两的军人从军营大门里走出来,轻车熟路地来到吴老兵的鞋铺,把鞋放下,亲切地叫一声:“吴师傅,鞋放这了。”这时,吴老兵会半仰起头,交代一句:“把名字写好。”
    凡是来过荣军鞋铺的人都知道,吴师傅有个习惯,总会让来人用纸条把钉鞋人的名字写上,放在鞋窠里,这样不会拿乱。
    从大院出来的军官们,有时放下鞋并不急着走,而是立在鞋摊前和吴老兵聊一会儿。久了,便知道修鞋的吴师傅是名老兵,而且参过战。聊到兴致处,吴老兵会说几句当年去朝鲜参战的事,他话不多,三言两语后总是适时打住。军官们把吴老兵的故事连缀起来,慢慢地把吴老兵的经历铺展开来——吴老兵叫吴先发,是第二批入朝作战的,参加过第三次和第四次战役,脚就是在第四次战役中受的伤。回国后,他在锅炉厂上班,退休了,就搞起这个鞋摊。
    青年军官们连缀起吴老兵的经历后都啧着嘴,眼神里多了崇敬,再称呼吴师傅时,有的叫班长,有的叫老兵,也有人仍称吴师傅。
    吴老兵总是在每晚军营响起音乐时收摊。不用问,此时是九点四十,他知道,再过二十分钟,军营的熄灯号就该吹响了。他把摆在门口的工具,还没来得及修的鞋拿到鞋铺里,用一把铁锁把门锁了,推起立在一旁的自行车,跛着脚上车,影子便遁到了暗夜里。有一天吴老兵来到鞋铺门前,像往常一样开门、搬出工具,却猛然发现了异样,抬眼向对面的军营望去,军营安静得出奇。一夜之间,军营里的军人开拔了。那阵子,电视、收音机里天天播放的都是南部战事(对越反击战)。
    吴老兵有个收音机,就放在摊位前,他不仅把音量调到最大,还要竖起耳朵来倾听。手里的活儿已经干完了,他并不收摊,仍旧坐在那儿,跟前只有收音机陪伴着他。日子忽悠一下,三个月过去了。他在一天早晨来到鞋摊前,军营突然又热闹起来,又听到了熟悉的军号,还有士兵列队走过的声音。
    吴老兵的脸色又活泛起来。这时,军营里有两个军官直奔他的鞋摊而来,报上姓名,他很快在那一排修好的鞋里找到属于他们的鞋,庄重地递过去。
    接下来的日子,又有一些军官陆续来取自己的鞋。
    日子似乎又回到了从前,他却发现还有十双鞋没人认领。他从鞋窠里把纸条掏出来,姓名清晰,他找了一块比较大的纸壳,依次把这些人的名字写上,立在摊位显眼的地方,希望鞋的主人早点来把它们取走。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那十双鞋仍没人来认领。一天,团长来了,站在纸壳前依次把那些名字看了,叹了口气,说:“吴师傅,他们都成了烈士。”说完弯下身子把纸壳反转过来。团长他认识,当营长时就到他这儿来钉鞋。他死死盯着团长的脸,虽然已有预感,但还是觉得有些突然。团长又看了眼玻璃窗后那十双摆放整齐的鞋,说:“鞋就放这儿吧,权当留个念想。”
    团长走了,他的目光久久收不回来。
    从此,每天打开鞋铺门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擦拭那十双鞋,然后把它们又庄重地摆到原处,像展览橱窗。①更多时候,他的眼睛先是盯着那没人认领的鞋,随后,眼神定在某一处。
    偶然的一天,有两个军官在鞋摊前说起要去南方某省新建的烈士陵园参加纪念仪式……②后来军官走了,他的心也不在了,眼神飘飘地定在天边的某一个地方。
    后来,儿子成了他的徒弟。鞋摊前一老一少,叮叮当当的钉鞋声,像二重奏。儿子三十几岁,胡茬儿硬硬地扎在脸上的样子,很硬朗,但修鞋的动作却很温柔,这是父亲要求的。
    又过了些时日,鞋摊前突然少了父亲。
    南方某省的烈士陵园来了一个老人,背着包袱,不时停下来,从鞋窠里拿出纸条在碑上查对着名字,终于对上一个,他把鞋摆放在烈士墓前,冲着那墓说:“李大生排长,鞋给你送来了。穿上鞋,脚不冷。”
    十双鞋,他找了三处墓地,终于都找到了它们的主人,一双双摆好,敬礼。
    两个月后,他又回到鞋摊前,儿子修鞋的手艺已经很熟练了,他能腾出空来发呆了。③他经常抬起眼,望着远处的天际,一望就是半晌。
    (文章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真又执着地修理堆在眼前的鞋”这一细节,意在表明吴老兵非常热爱修鞋这一工作。
    B.军官们将刚发的皮鞋交给吴老兵钉上鞋掌,是为了让自己走起路来更具有军人气质。
    C.吴师傅让修鞋人用纸条写上名字放在鞋窠里的习惯,既体现了人物性格特点,也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
    D.吴老兵修鞋的时候就竖起耳朵来倾听收音机,忙完了活,仍然坐着听,这说明他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简要介绍吴老兵,既写出了吴老兵的身体特征和人生经历,确立了其大致形象,也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吴老兵听到军营的音乐就收摊,“跛脚上车”“遁到暗夜里”,写出了他的凄惨孤独。
    C.小说通过设置“团长”这个人物,来揭开“那十双鞋仍没人来认领”的谜底,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小说借助“吴老兵修鞋”这一核心事件,巧妙地将其过去与现在一系列经历串联起来,使结构浑然一体,主题鲜明且意蕴丰富。
    8.小说开头简介了吴老兵的经历,却又在后文让“青年军官们连缀起吴老兵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9.小说三处画线语句都写到了吴老兵的“眼睛”,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结合文本加以简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①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②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枸木必将待櫽栝③蒸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节选自《荀子·性恶》)
    【注】①伪:通“为”,人为努力。②文理:礼法。③櫽栝(yǐn guā):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B.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C.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D.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11.下列句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木直中绳,以为轮。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劝学》选文开篇即提出中心观点,接着有条理、有层次地阐述了学习对人的重要作
    用。
    B.《性恶》选文中认为人性之所以为恶,是因为人生来而有好利等人性,而这些人性会令礼义辞让等德行消失。
    C.《性恶》选文中认为人一定要靠师法,得到礼义,然后得到安定,才能成为君子。否则,放纵性情,违背礼义,会成为小人。
    D.《劝学》选文善用比喻阐述道理,说理透彻。《性恶》选文在阐释相似道理时,所用
    的手法却完全不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3)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4分)
    14.选文乙中的观点,能否论证选文甲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功名薄,刘向③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他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诗人日日独坐江楼,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颔联紧承首联,写眼前所见。渔舟泛泛,燕子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颈联运用典故,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
    D.全诗结构严密、抒情深挚,整体基调与《登高》相似,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16.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
    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意动林泉,使人心胆战。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以一杯清酒祭月来凭吊英雄,抒发情感的语句是“                 ,                 ”。
    (4)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
    选句,应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近日,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因其热烈的氛围而迅速走红网络,火爆出圈。与NBA相比,贵州乡村篮球赛在专业性上显然只能算“草台班子”,但这并不能阻止当地群众对它的热爱——88岁的老爷爷中午就顶着烈日来占座,村民用铁盆充当锣鼓来加油助威,有的球迷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8月2日的决赛更是     ,座无虚席。比赛现场,四面看台完全被热情的观众填满,欢呼与加油声也       ,现场气氛堪比职业篮球赛。新华社、环球时报、天眼新闻等许多媒体都对赛事进行了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到上千万。网友们戏称:这简直就是乡村版的NBA,并给它取了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
    “村BA”的爆火,说明农村群众对文体活动有着旺盛需求。近些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不少地方农民朋友精神文化需求也        。精彩激烈的篮球赛、足球赛,优美欢快的广场舞,        的“快走团”,这些乡村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是对全民健身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虽然没有职业比赛的明星号召力,但类似乡村篮球赛这样的活动,却有着浓浓的“烟火气”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满足了乡亲们的文体精神需要,(       ),其爆火绝非偶然。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万人空巷        此起彼伏       水涨船高        健步如飞
    B.十室九空        此消彼长       水到渠成        健步如飞
    C.万人空巷       此消彼长       水到渠成        矫若惊龙    
    D.十室九空        此起彼伏       水涨船高        矫若惊龙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还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增进沟通、加强感情的桥梁
    B.还给他们搭建了加强沟通、增进感情的一个桥梁
    C.还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加强沟通、增进感情的桥梁
    D.还给他们搭建了增进沟通、加强感情的一个桥梁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它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B.“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C.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
    D.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 ①      ,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可见,读书并不在多,      ②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      ③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读书有两种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不仅记笔记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而且可以帮助你记忆。
    21.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冷与热不仅存在于自然现象中,还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中,以及对事物的处理方式中……有时我们需要以热来应对冷,有时却需要以冷来应对热。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