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美是清欢 □江来恩(湖北省咸宁高级中学高二) 牡丹亭有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人们对于美的热爱,可谓是甘醇似蜜,热烈如酒。世间百态,各得其味——有人能以蜩鸠之乐安然自适,静度日月长;亦有人能乐鲲鹏,欢唱风云变。而桓子野所谓“奈何”之美,正是一种清欢之美。 翻开历史的画卷,清欢之美的佳音流淌于五千年的史话中——歌罢悠然自乐的灼灼桃花,我如是聆听血脉深处的簌簌低语:将心中的雾气淘洗干净,鉴美之光自会照亮最初对美的渴望。 听,桂棹兮兰桨,谈笑清歌还,王献之雪夜访戴,乘兴而至,尽兴而归,不必汲汲于成果的洒脱间是物我两忘、相看不厌的自得清欢。嗅,采菊东篱,清香氤氲,陶渊明坚守本我,自言田园将芜胡不归,甘愿于桑麻中缱绻清欢之美,审容膝之易安的朴淡在时光深处层层堆叠,久久醇香。看,水清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苏东坡不顾油光小人的明枪暗箭,悦纳命运安排的泥篱陋舍,坚信“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且揽长川入樽俎,其雪沫乳花浮午盏的恬淡令人艳羡。更不用说易安“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玩味,陆放翁“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聊以自慰。 正如王开岭在《再见,萤火虫》中的感叹:“较之现代人的刻板与物理,古人更多地有一种务虚之美。”历尽前贤国与家,命运的局限尽可永在,对清欢之美的追求却不可须臾或缺。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带仙风,以清欢之美挥毫,自可有丹青绘彩霞。 揆诸当下的世界,清欢之美的火光辉耀于九万里神州——饮罢清欢之美的清冽觥筹,我如是洞见千仞岗上的摇曳灯光: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清欢之美自在青山之外。 “我希望人死后,能有一颗莲子留下”,叶嘉莹身罹亲人一一过世之悲,动而见尤,身系老朽,但她却于唐诗宋词的清词丽句中觅得清欢之美,终以掬水月在手,蕴玉抱清辉。“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脱贫致富的号角,奏响陈贝儿向乡村觅诗意栖居的行程,她于霓虹灯的森林中转身,不动心于宝马雕车香漫路的都市丽人生活,而是选择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中释放生命,窥得清欢之美。 宗白华有言:“昨夜灿烂的繁星,今日眼底的万花。”同样是跋涉数十里去游赏阿波罗神庙,友人哀叹于只有几只柱子的零落残缺,美学家蒋勋却慧眼识得其无限意蕴。以清欢之美欢歌,自得清音颂盛世。 联系当下的生活,清欢之美不正充斥于生活各处吗? 海子有言:“从今往后,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平凡生活中亦有无可言表之美。朝露未晞时,谁能说那一杯温暖的牛奶不是一种清欢之美?东曦既驾时,谁能说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是一种清欢之美?月明星稀时,谁能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馨不是一种清欢之美?放乎四海之内,当导弹的尾焰撕裂叙利亚的夜空,我庆幸于自己躬逢中华复兴盛世:当疫病的阴影甚嚣尘上,我安心于白衣天使构筑的钢铁长城;当暴力犯罪的恶魔大行其道,我喜悦于和睦共处的安康升平——这些小确幸中不正蕴含着清欢之美吗? 毕淑敏曾呢喃道:“深深的话我们要浅浅的说,长长的路我们要慢慢的走。”诚哉斯言,在生活轴中浅斟低唱,品味清欢之美不亦乐乎? “黄金时代,不在将来,乃在当下”,身为当代青年,吾辈若能以“奈何”之美载道,以清欢之美焕彩,自可缔造一个“郁郁家国盛,济济经道兴”的美丽新世界,华夏自当神女无恙,磅礴东方。 指导老师:周清秀 【点评】 本文亮点有二。一是对文题材料内涵的准确把握。“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作者将“奈何” 理解为“怎么办”“(美得)受不了”,那么,这种美是怎样的一种美?作者界定为“清欢之美”。这种理解切合题旨,并且在行文上,由古而今,紧扣“清欢之美”展开。二是语言表达具有典雅之美。文中直接引用诗文多达十几处,间接化用处更多,还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都使得语言富有特色,更可贵的是,文章并未“因文害意”,典雅优美的语言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营造如诗如画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这个角度说,语言的“典雅之美”与内容的“清欢之美”完美结合,达到了“文质兼美”。本文获决赛特等奖。(尤立增 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