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竞赛 >

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基础学科知识竞赛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7-0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2年高一基础学科知识竞赛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W·C·丹皮尔的著作《科学史》中有这样一句话:“科学解释按其本质来说,一般也就是用我们的心灵比较熟悉的现象来说明新的现象。”实际上科普大抵也是一样,我们需要用公众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来解释他们未必熟悉的,或者可以这样说,科普要从受众已经知道了什么开始。
    但是对于某些参与到科普之中的科学家来说,他们会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我们是来讨论科学的,所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单刀直入,直奔正题。这其实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如果在开始之前不能达成共识,或者说不知道目标受众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和层次,那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为有时候你叙述的是他们完全不懂的,或者是他们完全不感兴趣的,往小了说这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往大了说这无益于“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这也就是说,在正式开始之前,双方要达成共识,寻找共同点,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交流和沟通,实际上这也是为了后续的交流能够“共情”。
    不可否认的是,科学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这种“融入”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公众难以察觉的,他们消费科学和技术产品,但是往往并不知道这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和技术,所以就此而论,科学实际上在某些“消费者”看来跟他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当然这种距离往往是心理距离或者认知距离,而非物理意义上的距离。同时,得到公众的理解和赏识的东西,都容易得到公众的支持,所以有必要从公众理解的角度来探讨科学,传播科学,但是理解的前提就是需要他们知晓科学。至于如何知晓,那就需要从他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东西入手。
    为什么我们主张科普需要从公众的身边之事开始呢?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非科学从业者来说,走出校园之后他们就很少会系统性地接受科学方面的信息了,他们的大部分精力也放在了解决“吃穿住用行”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方面。因而从他们关注的方面着手也能获得传播科学的最大公约数。第二,公众的身边之事往往是他们沉溺其中而没有真正体会到这里蕴含着大量科学的“琐事”,从这些地方出发,更能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能够引领他们更多地关注科学。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科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到经济、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而科学文化也不仅仅是科学共同体的文化,而是为广大公众所接纳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说应该成为一种精神气质,那么公众的身边之事往往会成为普及科学,建设科学文化的“变压器”。就目前来说,让所有人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实现起来还有难度,但是科研人员也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要比非科学专业人士对科学的理解更深入,因而从“就低不就高”的角度来说,让科普“放低身段”从受众的身边之事做起更容易达到效果。
    (摘编自王大鹏《科普不妨从公众的身边之事做起》)
    材料二:
    通常来说,我们说某个人不说“人话”带有某种侮辱的意思,但是在科普这个问题上,“说人话”可能是科普人员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当然这里的“说人话”意指说普通公众能理解的话,或者说就是要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科学道理。毕竟科研人员经过“十年苦修”而习得的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不太可能期望普通人能够“一夕顿悟”。那么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从受众的视角去思考和看待问题;不过也有人并不认同这一点,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只满足了某些特定的受众,也就是具有很多“前置知识”的受众,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也许某些消费科学内容的人本身就是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呢。而如果我们想获得更多的受众,或者说让更多的人理解科学,那么“说人话”依然是必须的。
    在谈到科学家与媒体关系的很多文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记者会抱怨说科研人员不“说人话”,不会讲故事。实际上,他们这里谈到的是受访人员无法将专业术语进行转化,这会使得访谈人员和受众“如坠云雾”,继而不得要领,我们也丧失掉了一次开展科普的机会。
    当然,我们这并不是说术语不好,而是说术语应该用在适当的场合,比如学术交流过程中。这就好比足球运动员与球鞋的关系,不是说他们不能穿球鞋,而是说最好不要在室内穿球鞋,球鞋最适合的场所是球场上的草坪。术语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一方面节省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另外一方面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共同体的集体认知。“隔行如隔山”,如果你不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那么你可能真就不明白某些术语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当我们从学术交流撰写大众传播的时候,就需要警惕对专业术语的使用。实际上,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知识的诅咒”。
    (摘编自王大鹏《科普要尽量用公众能够理解的语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心理距离或者认知距离使得某些“消费者”觉得跟科学有一定的距离,但实际上科学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B.需要从公众理解的角度来探讨、传播科学,是因为得到公众的理解和赏识的东西,都容易得到公众的支持。
    C.科普从公众的身边之事做起,能够引发“共情”,激发出他们的探索欲,引领更多人在科学领域做出贡献。
    D.让更多的人理解科学,就必须“说人话”,获得更多的受众,而不仅仅局限于本身就对科学感兴趣的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科学家会觉得科普是浪费时间,难以“放低身段”,是因为讨论科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单刀直入,直奔正题。
    B.科学文化是为广大公众所接纳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因而科学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不是孤立存在的。
    C.术语应该用在适当的场合,科普人员应将专业术语进行必要的转化,针对访谈人员开展一次科普活动。
    D.从公众关注的方面着手能获得传播科学的最大公约数,是需要从公众的身边之事入手进行科普的原因之一。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能支持“科普需要从公众的身边之事做起”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公众不仅要理解科学,更要参与科学。从公众身边的事做起,更能激发出公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B.“果壳网”发表的很多科普文章,不仅切中公众日常生活知识“痛点”,而且形式活泼生动,让内容生产者与读者形成了良性互动。
    C.公众参与科学要从信任开始,因为信任是关键,所以首先应该确立信任关系。
    D.科普需要讲故事,也就是先与日常生活关联起来,然后逐渐“升级”,最后讲到科学的本质和方法。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请结合材料谈一谈,科普应该如何从公众的身边之事做起。(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苏雅的过去
    田洪波
    ①她叫苏雅,是我新结交的一位明星朋友。这个故事是她讲给我的……
    ②你是知道的,我刚出道时在歌舞团跳舞。那一年,具体哪一年我先不说,你能猜得到。那一年歌舞团的效益不好,两百多元的工资还总是施欠,我常吃了上顿愁下顿,于是决定离职,通过高考重整山河,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③我面临的困难是,离职属于单方面的违约行为,必须交付给歌舞团十万元违约金,才能盖章同意,同时,离高考报名截止时间,只有区区十几天。
    ④违约金就像一座大山,压得我喘息都困难。告诉给父亲后,他半晌不语,许久才吁出口气,把两只手放在我肩上说,好吧,你已经成人了,我尊重你的选择,我这就去筹钱,应该没问题的。
    ⑤我嚅动了几下嘴唇,眼泪顺着眼睑流下。其实,我比谁都清楚面临的窘境。我父亲只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建筑工人,他所能求援的渠道,不过就是一些亲戚和朋友。据我所知,他们并不怎么富裕,如何才能解此燃眉之急啊?更让人揪心的是,我父亲从工地脚手架上摔下后,刚大病初愈,怎堪再经此折磨?
    ⑥可时间不等人,我父亲决定抓紧筹钱。他先把范围限定在邻居上,拄了支单拐,走了东家串西家,脸上堆积的情感语言,让我没有看到借钱的情景也能猜得出。还算不错,加上手头积蓄,父亲很快筹到七万多元。
    ⑦晚上坐在院子里,我父亲的烟抽得很勤。他那个样子,真是让我心疼。那几天,我总是彻夜难眠。说实话,我对父亲是有愧疚的,自从母亲因病离世,我就与父亲交流甚少。我忌恨他经济上的拮据,但凡他多一些积蓄,母亲也不会死得那么快。因此我一心闯荡世界,想通过打拼改变现状。
    ⑧这期间,我父亲想与一位姓王的阿姨重组家庭,被我凛然拒绝了。想来,我过于意气用事了,那位王阿姨对我父亲还是不错的。她不是眼中只有钱的主儿,看着是个持家的好手,低眉顺眼的。有几次,我无意中遇到她,她都急急躲开了。可能我对她的排斥伤害到了她吧。
    ⑨那几天,兜兜转转的,我父亲带回家的总是压抑不住的叹息。有时,他站在窗前看天,一支烟掐灭又点燃一支。另外我发现,他不再与我眼神碰撞,话越来越少。甚至,又端起了久违的酒杯。
    ⑩那天晚上吃饭时,我把筷子在碗里杵了许久,迟疑着说,要不我还回歌舞团吧?父亲诧异着看向我,半天笑一下说,姑娘,高考是正经事,爸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我还有一些朋友没去找,而且工地上还有那么多工友呢!你完全不用担心。说着父亲仰脖喝干了杯中的酒。我无言以对,我知道那酒杯里盛着的,一定是复杂的涟漪。
    ⑪离高考报名截止只剩最后一天,我父亲拄着拐棍,精神抖擞地穿了一件白衬衣,斜挎个黄旧书包,斗志昂扬地出门了。临出门,他嘱咐我,你安心在家等我,我这么大个活人,不用惦记。借到了钱我就回来。
    ⑫说实话,看着父亲远去的蹒跚背影,我再一次流下眼泪,内心纠结得不行。我们住在这个城市的城乡接合部,父亲此行,是去市里找他自认为熟悉的那些人,成败可能在此一举吧。可市区那么大,我真的担忧,他能有多少可靠的关系可以依赖呢?
    ⑬他会去找王阿姨吗?或者,会去找那些上夜班的工友?一切未知,我心惴难安。惶惶的一上午过去了,我猜想父亲此刻到了哪里。他会坐公交车吗?他受伤的腿会发作疼痛吗?我逼迫自己不再去想,却越来越明白了,自己的担心也许是对的,如此情境下,父亲怎么会舍得坐公交车呢?他也许连饭都舍不得在外面吃吧?我揪着心,不断自问,参加高考的决定是否太任性了?
    ⑭天黑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知道父亲是带了伞的,却依然担心,牵挂他何时能回来。索性晚饭也没有吃,就那么痴呆地坐在窗前,祈祷父亲早些回来。不知何时,我竟睡着了。
    ⑮我醒来的时候,已是凌晨五点多,父亲依然不见身影。我慌了手脚,疯狂出门去找,甚至思量要不要报案。踉跄中的我走出不远,就迎面撞见了父亲。那个黄布书包,就鼓鼓囊囊地挂在他的胸前。他的拐棍不见了,他用两只手托抱着书包,正一步步向前挪动。
    ⑯我喊了一声爸,给了他一个久违的拥抱,眼泪喷涌而出。我父亲成就感爆棚,他把书包摘下说,三万元凑齐了,凑齐了!你今天就去交费吧,我在家等你好消息。
    ⑰我哽咽着点头。就在这一瞬间,我看到父亲的白衬衫上都是土,头发上也都是灰,于是下意识用手去拂。父亲微笑着,不急不急,回家洗洗就行了。我的手停在了他的头发上,怎么拂也拂不去灰,定睛一看,我的天!哪是灰啊,那分明是一夜间泛出的茬茬白发!扑通一声,我跪下了,把头狠命地磕在地上,声嘶力竭喊出一声“爸”!
    ⑱苏雅说,我现在可以告诉你,那是一九九三年。那个凌晨,我和父亲哭抱在一起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我就是在那一夜间长大的。
    ⑲我喟叹着,怪不得这些年,你一直坚持资助那些贫困大学生,为你,点赞!
    (选自《小说林》2022年第3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雅故意不先说故事发生在哪一年,是因为“我”熟悉她的生活,“我”能猜到。
    B.苏雅要参加高考的决定给父亲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其举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C.小说有许多语句富含深意,“脸上堆积的情感语言”“那酒杯里盛着,一定是复杂的涟漪”,这样的用语引而不发,令人深思。
    D.“我”在小说中是个次要人物,但是小说却通过结尾“我的喟叹”深化了中心思想,使苏雅的人物形象更加高大。
    7.文中关于父亲形象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亲摆出“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神态有为了安慰苏雅,让苏雅安心的意思。
    B.小说中父亲的许多表现能让读者联想到父亲在借钱时遇到的困难,体现了父爱的无声、伟大。
    C.小说第③段运用了一连串设问句,这既表现了苏雅复杂的心理,也让读者感受到父亲对女儿甘于牺牲的爱。
    D.小说在叙述苏雅观察父亲时运用了细节描写,比如“他不再与我眼神碰触”,表达出父亲面对女儿时愧疚不安的心理。
    8.小说采取了听苏雅讲往事的方式来展开情节,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6分)
    9.“我就是在那一夜间长大的”,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句话包含的深刻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及智宣子①卒,智襄子②为政。智伯请地于韩康子③,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
    又求地于魏桓子④,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⑤,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谓智伯日韩魏必反矣智伯日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⑥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智伯不悛。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有删改)
    【注释】①智宣子: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人物。②智襄子:又称智伯,智宣子之子,春秋时期晋国执政大臣。③韩康子: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领袖。④魏桓子:春秋时期晋国魏氏的领袖。⑤赵襄子: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春秋时期韩、魏、赵、智四个家族同在晋国执政。⑥城:晋阳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渭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B.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C.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D.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中的“致”指献上,与《劝学》中“以致千里”的“致”不同。
    B.大夫,我国古代的官职名,西周以后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C.人事,意思为“人力所能及的事”“人情事理”“仕途”,此处为第二个含义。
    D.三版,“版”,指“筑墙用的夹板”“写字用的木片”,“三版”指三面城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段规劝谏韩康子,如果不给智伯土地,智伯将要攻打我们,不如给他,暂时免于祸患,以等待事情有转机。
    B.任章用《周书》来分析智伯求地一事,他认为可以答应智伯,暂且给他一些好处,这样智伯就会骄傲,然后就可以择交图谋智氏了。
    C.絺疵是个能够明辨时局的人,晋阳城遭遇水淹,城中缺粮,情况危急,但韩康子、魏桓子并没有喜悦之色,絺疵据此看出二人心有反念。
    D.赵襄子和韩康子、魏桓子直接约定好攻杀智氏的日期,赵襄子夜里派人掘堤放水冲淹智伯军队,韩、魏助攻,智军惨败,智氏一族被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4分)
    (2)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4分)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有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阐述了德才之间什么样的关系?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洛中晴月送殷四①入关
    刘希夷②
    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
    晴看石濑③光无数,晓入寒潭浸不流。
    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④遍行子。
    欲将此意与君论,复道秦关尚千里。
    【注释】①殷四:诗人的同乡晚辈。②刘希夷,初唐诗人。③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④憧憧:往来不定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呼应题目,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天气情况,为下文送别做了铺垫。
    B.“晓入寒潭”“曙烟起”描写了冷寂、朦胧的景象,烘托了离别时的伤感。
    C.第五句“微云一点”描绘了天边淡淡的、细微的云色,突出了天“晴”。
    D.本诗中诗人对友人充满不舍之情,可又想到路途遥远而不能再挽留他。
    16.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诗歌中晴月的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法,又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3)《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年来,国潮服饰成为时尚聚光灯的焦点。壬寅虎年央视春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身穿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服装在太空迎接农历新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健儿身着国潮服饰在赛场成就高光时刻;网络平台上,传统服饰爱好者身着汉服化身古人展示传统服饰之美……
    服饰往往折射出时代的风尚,历史上大规模的服饰变化大多与文化思潮   ①   。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已形成共识的时代背景下,国潮服饰   ②   。国潮服饰从人们对中华美学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国际流行风尚为基础,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构建视觉系统,人们的审美被回应并进一步影响着。国潮服饰萃取的文化要素贯穿古今,既有传统要素的转化,也有当代元素的融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无论人文历史还是景观风貌,都是向设计师敞开的宝库,都可以融汇到当时服饰设计中。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潮设计对当代服饰文化的影响力   ③   。期待国潮设计继续助推文化传承创新,为中国服饰文化续写新的光彩篇章。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我的故乡山东沂蒙山区,乡亲们有早晨喝茶的习惯,尤其上了年纪的人,这是必须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水融合着亲情友情,待客敬茶成为沂蒙山区城乡人家的礼仪风尚。
    原来乡下生活条件差,乡亲们喝大碗茶,后来兴起搪瓷茶缸,有的直接放到火炉上烧。后来条件好了,   ①   ,好多人家用上当年比较时尚的“快壶”烧水泡茶。
    快壶,是沂蒙山区农村的一种烧水工具,如今基本见不到它了。可用木柴、树根、树枝或庄稼秸秆作燃料,点上火从上而下放进烟筒,一会就能听到水的响声和沸腾声。   ②   ,先倒掉壶嘴里不开的那截水,再倒入暖瓶,然后冲进放好茶叶的茶壶,闷上几分钟,就能倒出茶香扑鼻的茶水。
    我们村东、北、西三面有山,尤其东侧的南北山云雾缭绕,这里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合长茶。村四周全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茶园,迈出家门就能看到翠绿养眼的茶树丛。
    无论回到故乡还是身在外地,不管是忙于工作还是闲读写作,不论是春日清晨还是夏日黄昏,我养成每天都喝一杯地道家乡茶的习惯。   ③   ,如云雾翻滚,那味道满室飘散,清甜醇香。茶水入口的瞬间,顿感与故乡血脉相通、根脉相连,身心一时澄澈清明起来。
    21.下列句子中的“它”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到了华山脚下,它的高大陡峭令我望而生畏。
    B.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C.好累啊,今天美美地吃它一顿!
    D.讲武储粮图再举,它年六国一齐休。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五四青年节这天,遥远而神秘的世界屋脊传来捷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在世界之巅创造了多项纪录。这支团队中有80后、90后,还有00后,他们夜以继日,坚持工作,在世界之巅标注下了青春的高度。
    在五四青年节这天,苏炳添更新了微博动态:“越奋斗,越青春!”在战“疫”一线、在急诊室、在实验室……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争分夺秒治病、救人、科研等等,在不同的“战场”上跑出了令人骄傲的青春速度。
    还有“温度”。一抹“志愿红”,一片“防护白”,无数年轻的身影活跃在医院、社区,奉献自己的力量,发出不平凡的光和热,勾勒出抗疫的动人画卷。
    ……
    高度、速度、温度……青年一代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青年多一“度”,我们就多一份向上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是否也立志要做一个有“度”青年呢?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感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