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地理 > 学习方法 >

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地图叠置法

http://www.newdu.com 2018-11-1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在学习中往往被视为一个难点,在新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些地理现象的成因干脆就删掉不讲了,如地球运动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只要求记住偏转规律及其对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所造成的影响。但是也有些地理事物的成因是需要理解和应用的,这时我们可以把有因果关系的图示叠加起来,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理事物的成因。
    例如,季风的成因和风向问题,属于大气环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学习中总觉得很难,为使学生较易理解这部分内容,可联系其上部分内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即纬向的气压带如何被分裂为块状。
    首先,作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并在右侧画出大洲轮廓图:
    
    应该明确图1是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表运动的,因而同一纬度带被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当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也随季节变化而移动.简单地说,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反之,南移.因而,1月份南移,7月份北移.具体到实际地球表面,由于海陆相间分布,大气环流变得更复杂了,尤其在北半球,大面积的陆地与海洋相间分布,而海陆存在热力差异,夏季大陆要比同纬的海洋热,冬季又比同纬的海洋冷,分别成为热源和冷源,形成热低压和冷高压.最典型的如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如图2)。7月,亚欧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从而使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亚欧大陆和太平洋间就产生了气压差,导致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箭头Ⅰ),此为太平洋吹向东亚的夏季风,东南方向,温暖湿润。到1月份,亚欧大陆上则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副极地低压也仅保留在海洋上,这时的气压形势与7月正好相反,风向也就与7月相反(箭头Ⅱ),这就是大陆吹向海洋的冬季风,西北方向,寒冷干燥。到这时,我们发现东亚地区的盛行风是随季节而改变的,故而称之为季风现象,这样,对季风的成因就有了一个明确的了解。
    再如海洋表层盐度的变化规律——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对于这种分布规律的形成,又该如何理解呢?由于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即降水量和蒸发量之间的对比关系,而降水和蒸发又取决于地球上的气压带和温度,所以可把这几个有因果关系的图示叠加起来:
    
    通过两幅图的叠加,就可把温度和降水两个气候因素结合起来,再对图中三个观察点进行有目的的判读,列表写出其观察结果,最后再总结各纬度盐度分布规律,便一目了然了。
    
  纬度位置 盐度情况 影响盐度的气候因素分析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A 赤道附近 稍低3.45% 温度高,蒸发旺盛,对流旺盛,降水丰沛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 回归线附近 最高3.6% 温度较高,蒸发强烈;副高下沉气流,降水少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 副极地附近 最低<3.4% 温度低、蒸发弱,副极地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还有世界洋流的分布虽然很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并可用模式图来表示,为加强记忆可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与“世界洋流模式图”对照阅读。
    
    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两侧的暖流是自东向西流,在信风的推动形成的;西风漂流则是在西风带的推动下形成的,故而向东流。这样不同纬度的大洋环流的成因就比较清楚了。并可推广运用到太平洋、大西洋中,如日本暖流、秘鲁寒流、北大西洋暖流等的成因和方向就很容易理解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气候类型的成因的理解,由于不同地区的降水状况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故可用大气环流形势图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对照阅读。总之,地理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尤其是有因果联系的图,把它们叠加起来观察,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