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湖北省宜城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06-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1.C
    2.C
    3.D
    4.(1)首先对南北方审美精神的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引出论题——屈原领军的楚文化;
    (2)接着指出《离骚》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先河;
    (3)然后阐述楚文化的实质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
    (4)最后点明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5.①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余,楚国依旧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弥漫着浪漫的神话色彩。
    ②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们用独特的艺术想象和炽热深沉的情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影响着后世。
    ③楚文化本质上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尚未受到严格束缚以及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能充分而自由地表现原始的活力、无羁的想象。
    ④楚国疆域广袤,地处偏远,周公制礼作乐、变革中原文化时,受到的影响较小。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王夫之认为……”错,原文第三段信息是“王夫之解释《九辩》时说:‘……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也很重要,它点明了好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它指出楚辞……确乎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和模拟。……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它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可见选项混淆了说话者,张冠李戴,材料作者所言安到了王夫之头上,注意引号位置。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都已摆脱……完全战胜了”错,混淆时态。材料一第一段原文为“理性精神在北方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说的是“逐渐摆脱”“节节胜利”,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B.“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想象奇特、浪漫,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因而”错,选项强加因果。“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想象奇特、浪漫,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并非楚文化成为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的原因。其所以成为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是因为汉代的建立者刘邦是楚人,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D.“以楚灵王与楚怀王为代表的贵族阶层崇尚巫风、崇信巫祭,直接导致了”错,选项以偏概全。对应材料二第四段,楚国由盛而衰,最终为秦所败的原因不止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还因为“楚国内部,政治越来越黑暗,贵族之间互相倾轧,奸佞专权,排斥贤能,楚国由此走向没落”。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A.用荷花的花和叶子做衣裳,想象奇特。
    B.像鸾和凤凰这样的神鸟被渐渐疏远,而麻雀乌鸦之类的凡鸟却登堂入室。引申意义是人才君子被疏远,奸佞小人却被重用。使用了象征比喻,想象奇特。
    C.魂啊归来吧!你不要径自上天。九重天的关门都守着虎豹,咬伤下界的人尝鲜。想象奇特。
    D.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这里有让步假设和反问,但基本是实写,符合常理,无奇特的想象。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四段。第一段中,作者首先提到“南方……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着想象奇异和情感炽烈的神话色彩”“在文艺审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屈原领军的楚文化”,此处指出南北在意识形态各领域的差异,引出“楚文化”这一论题,同时指出《离骚》开浪漫先河。
    接着作者在二、三两段中阐释了楚文化的实质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由是,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成为无可比拟的典范,《离骚》《天问》《九歌》《九辩》等一系列作品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
    最后在第四段中,作者指出“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由此作者点明了楚汉文化一脉相承。
    可见论证思路为先总说,后分说,分说部分以时间为序。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对于“浪漫的楚文化”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则材料中找出以下内容。
    从材料二第一段中“周公制礼作乐、变革中原文化时,由于地处偏远,楚国受到影响比中原诸侯国小,所以一直被中原诸国以蛮夷视之”可知,因为楚国疆域广袤,地处偏远,周公制礼作乐、变革中原文化时,受影响较小,所以保留了一部分远古文化遗存,形成了楚文化的独特特点。
    从材料一第二、三段“《离骚》《天问》《九歌》《九辩》等一系列作品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足见源远流长,其来有自,确乎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和模拟”“这种崇尚巫风的习气,既是夏商文化的遗习,更是当地土著民族的风气”“巫文化对楚国审美风气的影响是明显的。楚地的艺术很兴盛,而这些艺术很多与祭神有关,充满了奇异的浪漫色彩”可知,对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和模拟,是楚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楚文化本质上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尚未受到严格束缚以及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能充分而自由地表现原始的活力、无羁的想象。
    从材料一第一段“南方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便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绚烂鲜丽的远古传统,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着想象奇异和情感炽烈的神话色彩。在文艺审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屈原领军的楚文化”得出: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余,楚国依旧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弥漫着浪漫的神话色彩。
    从材料一第二段“《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溶化成了有机整体。由是,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成为无可比拟的典范”可知,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们用独特的艺术想象和炽热深沉的情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的影,也是“浪漫的楚文化”形成的原因之一。
    6.B
    7.A
    8.①不惧磨难、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②救助战友和群众,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
    9.①题目“爷爷的雷雨天”交待了小说的主人公和故事发生的特殊天气情况。
    ②用爷爷修饰“雷雨天”,突出了“雷雨天”对爷爷的特殊意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③题目“爷爷的雷雨天”是全文的线索,以它为题可以让读者迅速抓住全文主要内容。
    ④轰炸以及在轰炸中爷爷被救助、老兵等七人的牺牲发生在“雷雨天”,“雷雨天”这种恶劣的环境更加烘托了爷爷和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以它为题目有利于读者把握主题。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表现了……爷爷的勇敢”错。由原文“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可知,表现的是爷爷毫无战斗经验,而不是勇敢。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一系列动作描写”错。“眼睛不再浑浊”不是动作描写,而是神态描写。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几个小兵如获至宝,争相过去取下来,拿到一个头缠绷带、手拉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纪看起来比小兵大,性格沉稳”“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爷爷从树后转出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了那拄棍的兵”等分析,爷爷把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土酒,挂在路边的树上,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等,这支队伍不拿群众的东西,有严格的自律精神。
    结合“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砬子旁”“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宿山洞,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但是因为兵员有伤,他们并不能快速前进”等分析,他们相扶相助,遇到困难的时候,依然说笑、哼歌;白天行军,晚上住山洞;遇到危险时候,不顾一切救助他人等,这是一支有不惧磨难、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队伍。
    结合“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那次轰炸牺牲了七人,年龄最大的是拉棍老兵,38岁;最小的扛锅小鬼,仅15岁”“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砬子旁”等分析,老兵在情急之下救助战友和爷爷,急步蹿到爷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等,他们有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结合“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雷声如高山撒落下了巨石隆隆作响”“第三天下午,狂风大作,天空墨黑,乌云盖顶,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爷爷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发烧、劳累等情形,还时有复发”等分析,“雷雨天”交待了小说故事发生的特殊天气情况,“爷爷”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
    从情节安排看,“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这时候的爷爷,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两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当年“爷爷”为给北上的红军带路,遭遇敌军轰炸,右脑重伤,直到现在,每逢雷雨天气,他总会回忆起当年的战火硝烟,以此为题,不仅设置了悬念,而且串联了情节。
    从人物刻画看,“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老小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话题、乡人的至宝。每当爷爷病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默契地主动配合”每当雷雨天气时,爷爷的言行及乡邻的“配合”,再现了当年他身手矫健、慷慨大度、不避艰险为红军带路的英雄形象及人们对他的景仰,以此为题,丰富了人物形象。
    从主题来看,以此为题,告诫人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珍惜现在,不忘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个年代的鱼水情深,时时刻刻保持着对英雄前辈的尊重与敬仰。
    10.A
    11.B
    12.C
    13.(1)(后梁)逃走、死亡的将领士卒用万计算,丢弃的物资、粮草和军用器械像山一样地堆积。
    (2)晋王回过头来对随从骑兵说:“差点儿成为俘虏被人讥笑。”骑兵们说:“这次正足以让敌人见见大王的英俊威武。”
    14.①和刘仁恭联合,可以共同抗拒朱温;②用道德安抚刘仁恭,能成就自己的名声。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此时正好遇上天气阴暗,刘鄩在河流拐弯处的丛林中埋伏下五千多士兵,一边呼叫一边击鼓冲了出来,把晋王包围了好几层。晋王策马腾跃,大声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靡。正好这时李存审的援兵赶到,这才得免于难。
    “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鄩”作主语,“伏”作谓语,“兵五千”作宾语,“于河曲丛林间”作后置定语,故该句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C;
    “会李存审救兵至”,“救兵”意为“救援的士兵”,是偏正结构,“李存审”作“救兵”的定语,“李存审救兵”作“至”的主语,故应在“会李存审救兵至”前后断开,排除D。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错,朔,阴历每月的初一;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C.“回到晋阳,休整军队,而后对后梁发起突袭……”错误,根据“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可知,这是“回到晋阳,休整军队”之前的事情。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得分点为:“失亡”,逃走、死亡;“委弃”,丢弃;“山”,像山一样。
    第(2)句得分点为:“顾”,回过头;“为虏”,差点儿成为俘虏;“嗤”,被讥笑;“适”,正好、恰好。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根据“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概括为:和刘仁恭联合,可以共同抗拒朱温。
    (2)根据“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此乃吾复振之时,不可失也”概括为:用道德安抚刘仁恭,能成就自己的名声。
    参考译文:
    刘仁恭向河东李克用请求救援,前后一百余次;李克用痛恨刘仁恭反复无常,始终没有答应,他的儿子李存勖说:“现在天下的形势,归降朱温的藩镇已经十之七八,自黄河以北,能成为朱温忧患的,只有我们河东与幽州、沧州了!现在幽州、沧州被朱温围困,我们不与他们协力抗拒朱温,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打天下的人不顾念小的仇怨,况且他们曾经使我们困难而我们解救他们的危急,用恩德安抚他们,才是一举而名实相合呢。这是我们再振兴的时机,不能失掉啊。”李克用认为对,于是应允刘仁恭和好。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春,晋王病情十分严重。晋王李克用下令他的弟弟李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卢质等人拥立他的儿子晋州刺史李存勖为继承人,并说: “这个孩子从小志向远大,定能完成我的事业。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啊!”又对李克宁等人说道:“我就烦劳你们替我照看亚子(李存勖小名)了!”李克用说完就死了。将吏们想要谒见李存勖,可是李存勖正在里边悲伤哭泣,很久没有出来。张承业于是就进去对李存勖说道:“大孝在于不失去基业。哭泣再多又有什么用!”随即将李存勖搀扶出来,继位做了河东节度使、晋王。五月,辛未朔(初一),晋王埋伏军队在三垂冈下,次日清晨大雾,晋军进兵直达夹寨。后梁军没有侦察放哨的士兵,也没有预料到晋军的到来,将士们还没有起床,军中一片惊慌混乱。晋王李存勖命令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两路,填沟烧寨,擂鼓呐喊而入。后梁兵溃不成军,向南逃跑。后梁逃跑的死亡的将士数以万计,丢弃的物资粮草和军用器械堆积如山。后梁太祖听说潞州夹寨没有守住,大惊失色,过了一会儿长叹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家业可以不亡了!”晋王李存勖回晋阳,休整军队,进行赏赐,任命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诏命州县举荐有才德的人。罢斥贪婪残暴的官吏,减轻田租赋税,抚恤孤寡穷民,申雪冤案,禁止奸盗,境内太平。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趁机率领百余骑兵沿河而上,偷偷地侦察刘鄩的军营。此时正好遇上天气阴暗,刘鄩在河流拐弯处的丛林中埋伏下五千多士兵,一边呼叫一边击鼓冲了出来,把晋王包围了好几层。晋王策马腾跃,大声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靡。正好这时李存审的援兵赶到,这才得免于难。晋王回过头来对随从骑兵说:“差点儿成为俘虏被人讥笑。”骑兵们说:“这次正足以让敌人见见大王的英俊威武。”同光元年,晋王在魏州筑坛,即皇帝位,国号大唐。
    15.B
    16.①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②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③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景;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④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⑤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⑥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由近及远”错误,“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应为由远及近。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上下翻飞,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见”表明上联写的是看见的景色,是从视觉角度写的;“香”是味道,是从嗅觉角度写的。
    白色的鸟儿在天空翩翩飞翔,这是天空中的景象,只有仰视才能看到;红色的荷花生长在水边,水中倒映着荷花的影子,这是近处的景象,水中的影子也只有俯视才能看到。
    白鸟“翻空”,是动态的景象;红蕖映水,幽香阵阵,是静态的景象。
    鸟是“白”的,花是“红”的,颜色对比鲜明。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时时”“细细”都是叠词,有增强语言韵律感的作用。
    17.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反”“巅”“身”“襟”。
    18.B
    19.D
    20.A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井然有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此处强调按照一定的步骤“推进”,用“按部就班”恰当。
    第二空,“反映”,表现出情况或意见。“反应”,由某种原因引发的变化、表现或特征。
    此处强调中央关于“双减”的意见发布以来,表现出“出一些难以推进的问题”,用“反映”恰当。
    第三空,“卷土重来”,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含贬义。“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此处强调一些教培机构虽然表面拥护,但也有暂时避避风头,等过段时间热度下降再重新恢复势力的“打算”,用“卷土重来”恰当。
    第四空,“犹豫不决”,迟疑不能断决,后指拿不定主意。“趑趄不前”,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
    此处强调中央关于“双减”的意见发布以来,社会上一些人还拿不定主意,用“犹豫不决”恰当。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本段话前半部分重点讲“难以推进的问题”,后半部分重点讲在“双减”工作的这重要关口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双减”入法的意义。D项总结并强调前部分的原因,句式结构统一,呼应前文“难以推进的问题”,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最恰当。
    其他三项都有不当之处,没有强调“有些人信心还不够足、决心还不够大”和“难以推进‘双减’工作”之间的因果关系。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结构混乱,暗换主语,“家庭教育促进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改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排除BC;
    二、语序不当,“将‘双减’首次写进法律”改为“首次将‘双减’写进法律”,“深入、高位、强力推进”改为“高位、强力、深入推进”,排除D。
    故选A。
    21.楼是一种高大修曲,装饰华丽,可登临、报时、报警、抵御外敌的建筑形式。
    22.①楼的形式千姿百态;②各形式有各自的作用;③在城门上也设有塔楼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给句子下定义,首先先找出句子的属概念,即“……是……”由原文“楼,是我国古代建筑形式中最为雄伟高大的一种”,可得楼是一种建筑形式。接着再去找句子的种差,就是对宾语的定语,从“不仅是高大修曲,而且也装饰华丽。楼登临眺望,钟楼鼓楼报时,角楼报警,“防御外敌”属于楼的功能性用途,即种差。所以总结“楼是一种高大修曲,装饰华丽,可登临、报时、报警、抵御外敌的建筑形式。”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由原文“有城楼、角楼、观楼、钟楼、鼓楼等。”可知这些都是楼的不同形式,所以总结为“楼的形式千姿百态”。
    由原文“如观楼登临眺望,钟楼鼓楼报时,角楼报警等”可知这些都与作用相关,故可以总结为“各形式有各自的作用”。
    由原文“如箭塔和炮塔”指的是楼上的建筑,并有防御外敌的功效,且由常识可知这些是建在城门上的,故可以归结为“在城门上也设有塔楼。
    23.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五则名言,考生需要理解这些名言的意思,从这些名言中找到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也不要强加给对方。这是说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关注自己也要关注他人。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意为正人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淡得像水一样,于是就成为真正的朋友,取得对方的信任;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浓,虽过于亲密,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这是说人与人之间要以德相交,以诚相交,不能以利相交。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这是说与人交往要心存仁爱,以人为本,尊重他人。
    “厚以责己,薄以责人”意为做人应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这是说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
    培根的名言说的是培养真正的友谊可以消除孤独,肯定真正友谊的价值。
    考生可以从这些格言中选择一则或几则来谈如何处理当代人际关系。
    写作时注意三点:一是以“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为主题,重点是谈其方法,如尊重、宽容等。二是指出当今时代人际关系的特点,如互联网发达了,人们在网上的联系就多了,当面交流的机会就少了;如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过于功利化等。三是注意引用材料中的名言,借以指出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立意:
    1.互相尊敬爱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2.不苛求朋友,交友不带功利色彩。
    3.建立真正的友谊,友谊方能地久天长。
    4.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5.温良待人,严以责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