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版)(2)

http://www.newdu.com 2022-06-2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1.B
    2.C
    3.D
    4.材料一采用的是总分式论证结构。文章首先从当今青年与网络密不可分的关系谈起,提出本文的论题“如何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网络生态、让他们健康触网”;然后第二三自然段强调的是“网络综合管理”,对应论题“如何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网络生态”;第四五自然段强调的是青少年网络素养的问题,对应论题如何“健康触网”,形成总分模式的论证结构。
    5.(1)作为网络内容的接受者,要提高自我辨别力、认知力以及对网络内容的选择与判断能力,自觉抵制低级趣味等不良信息,选择与自己成长相关、优质且有意义的内容;(2)作为网络内容创造者及分享者,要提升网络素养,树立明确的底线意识,追求真善美,积极传播正能量;(3)上网时要自觉使用“青少年模式”,让这一模式为我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4)要从“饭圈”乱象中吸取教训,不沉迷网络,不盲目追星,做到网络为我所用,有益于学习、成长。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互联网企业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筑牢基石”缩小了范围,从材料一第三段“目前,各大平台都在加强管理,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相关舆论也形成了新的态势,毫无疑问,这些社会综合治理举措都致力于为青少年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生态”来看,“整顿网络乱象、营造健康网络空间”离不开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包括政府、互联网企业、宣传机构等,即“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筑牢基石”不是“互联网企业”能包办的,因此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造成了……直接导致……”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且随着网络技术和业态的迭代更新,网络内容生产和传播几乎是野蛮式的”可知,“日益进步的技术手段”不是“网络信息的海量暴发以及野蛮式生长态势”的唯一因素,影响因素还有“业态的迭代更新”;“日益进步的技术手段”也不是“导致青少年接触到不良网络信息内容”的直接原因,两者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因此此句说法错误;
    B.“一些粉丝……促使畸形‘饭圈文化’产生”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二段“一是部分粉丝不顾社会公序良俗和基本是非,无底线追星,甚至为犯错明星辩护开脱;二是畸形‘饭圈’在网络平台和商业资本的裹挟下,助长‘流量为王’的不良风气,严重违背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三是部分青少年被不良粉丝群体误导,脱离正常追星轨道,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可以看出,形成势力化群体和利益关系是一些粉头与明星、商业资本、商业平台,其中粉丝大多是被误导或裹挟的;
    D.“但这种模式下的视频服务呈商品化、逐利化趋势,青少年少有使用”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二段“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青少年模式下的短视频服务内容普遍缺乏吸引力”可以看出,“青少年模式”下的视频服务青少年很少使用,是因为内容缺乏吸引力,不能归因于“呈商品化、逐利化趋势”。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关键点是“网络内容”与“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即要“着力创建优质化的令青少年愿听愿看的网络内容”。
    A.谈及网络与青年的密切关系;
    B.谈及青年是互联网的主力军;
    C.谈及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对青年的影响。
    D.涉及的是青少年上网干什么,他们最喜欢看哪些网络产品和内容。与题干要求相符。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中心句,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等。
    分析材料一,首先在第一段开篇阐述“当今的青少年接触网络几乎是与生俱来且无法避免的,他们的网络生活要比成年人所想象的更为丰富甚至复杂许多”的现象,进而在文末提出“如何为青少年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生态、让他们健康触网,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的中心论点。
    然后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证:二三自然段先以“饭圈”现象为例,论证营造清朗网络生态的必要性及综合治理举措,对应论点中“网络综合管理”的部分;接着在第四五自然段论证青少年要提升网络素养并拥有更高的追求,这一论述对应论点中“健康触网”的部分,因此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形成了总分式的特点。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回归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再联系当下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来组织答案。
    依据材料一第五段“张颐武认为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重视:一是青少年亟需在网络时代具备自我辨别力及认知力,自觉抵制低级趣味、‘三俗’内容;二是他们在具备这两种基础能力之后,需要进一步拥有选择判断的能力,筛选出与他们成长相关、优质且有意义的内容来开展自己的网络生活”可知,作为网络内容的接受者,要提高自我辨别力、认知力以及对网络内容的选择与判断能力,自觉抵制低级趣味等不良信息,选择与自己成长相关、优质且有意义的内容;
    依据材料一第五段“青少年在当前的网络世界里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他们不仅是互联网内容的接受者,也是创造者及分享者。网络上海量的信息一方面十分有活力、有正能量,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容,所以青少年触网需要在树立明确的底线意识的同时,拥有向上的、更高的追求”可知,作为网络内容创造者及分享者,要提升网络素养,树立明确的底线意识,追求真善美,积极传播正能量;
    依据材料二第二段“仅有14.9%的高中生会自觉使用“青少年模式”,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青少年模式下的短视频服务内容普遍缺乏吸引力”可知,上网时要自觉使用“青少年模式”,让这一模式为我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依据材料二第二段“资本对‘饭圈’的推波助澜与营销机构的引导,不问是非对错、不管善恶美丑,致使‘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成长”可知,青少年要从“饭圈”乱象中吸取教训,不沉迷网络,不盲目追星,做到网络为我所用,有益于学习、成长。
    6.D
    7.C
    8.壮观震撼的岩层剖面;向声背实的艺术界剖面;以父子为代表的家庭关系剖面。
    9.儿子艺术观的变化,表明了绘画的“神来之笔”应师法自然;儿子对父亲情感的变化,体现了两代人因碰撞而形成和谐的人生剖面。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这揭示了父子两人无话可说的根本原因”分析错误,原文是“与儿子的交流本来就不多,自从他当了画家,我们父子之间更是无话可说”,可见“根本原因”说法错误。
    B.“为后面‘我’的即席发言做了铺垫”分析错误,原文我的发言是“这不是什么梦幻之作,说白了,就是一幅野外写生作品。他画的是一幅地质剖面图,很常见。各位画家之所以没见过这种剖面,说到底,是隔行如隔山,这在地质学家眼里再平常不过了”,我在批评这幅画,与前面的热烈气氛刚好相反。
    C.“竟然有人痛斥金奖作品是‘屁’,《上帝之心》的作者因此气昏了”分析错误。原文中“‘屁!撤谎!’我小声嘟囔”,金奖作者并没有听见;金奖作者气昏了是因为“我”后面的发言。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C.“欲扬先抑”分析错误,从小说原文看,前半部分写金奖作品的优秀,画展的热烈,这是“扬”;后半部分写我的批评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对于金奖作品来说是“抑”。而进村过程的艰难与“画作原型带给人的震撼之大”之间并不存在“扬抑”关系。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标题的能力。
    由原文“他画的是一幅地质剖面图”“出露地层从老至新依次可见新元古代形成的中级变质岩,以及寒武纪形成的浅变质岩和奥陶纪形成的沉积岩。经过挤压、拉伸、抬升、沉降等构造运动,形成了顺层流复杂多样的构造现象”,可见,小说标题指壮观震撼的岩层剖面;
    由原文“画家讲完后,参会的各位大家依次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有人从艺术史的角度,提到了一些大师的名字;有人从艺术流派的视角,梳理了印象派、现代派、未来派;也有人谈了些主义和理论,如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可见艺术界有一股不正之风,他们追求名声,不求实际,所以小说借此标题指向声背实的艺术界剖面;
    由原文“与儿子的交流本来就不多,自从他当了画家,我们父子之间更是无话可说”“我尽量看看画册,读点儿西方美术史和现代艺术评论,想着法子与儿子找点儿共同语言”“我的书房里新添了两幅油画,都出自儿子的手笔,画面上没有发现人的踪影我的书房里新添了两幅油画,都出自儿子的手笔,画面上没有发现人的踪影”,写出了现代社会父子关系的真实面貌,指以父子为代表的家庭关系剖面。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由原文儿子一开始“擅长人物,瞧不上风景。我曾让他画一幅山水挂在我的书房,他很不屑,鼻子哼出声音,以示拒绝”,而且盲目崇拜金奖作者,“儿子赶忙侧过脸,把食指竖在两唇中间,示意我不要说话”怕我是外行贻笑大方,对艺术界的所谓交流奉若神明,对我的评论“惊恐的脸扭曲变形,强行拽我离开了展场”,可见儿子的艺术观一开始并不务实,不懂得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师法自然”;
    由原文“儿子凑到我身边耳语道:‘您怎么不早点儿带我来看看,我也能拿个金奖,我肯定比那个家伙画得好!’”,可见儿子的艺术观已经变化,开始认同父亲的观点,即师法自然。所以,儿子的转变,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优秀的绘画应师法自然;
    儿子的转变也表现在对父亲态度的变化上。一开始,儿子对父亲“无话可说”,也不喜欢父亲喜欢的风景画;后来儿子赞同父亲的观点,给父亲“书房里新添了两幅油画……画面上没有发现人的踪影”这表现了亲情关系的变化,体现了两代人因碰撞而形成和谐的人生剖面。
    10.D
    11.D
    12.C
    13.(1)(他是)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宽恕他,使他在您面前完成使命。
    (2)如今吴国在外被楚国围困,而且国内没有正直的大臣,这样能把我们怎么样。
    14.(1)擅长辞令。群臣怪异秦舞阳的反应,荆轲用言辞巧妙化解群臣疑虑。(2)沉着镇定。秦舞阳见到秦王色变振恐,荆轲顾笑安抚,完成献图。(3)忠肝义胆。秦廷搏击想活捉秦王,意在报答太子丹的厚遇之恩。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欲”和“使”分别是“吴王僚”的两个连个谓语动词,所以之间应该断开,排除选项AC;“延陵季子”做“使”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
    故选D。
    句子翻译:吴王僚想要趁楚国丧事的机会,命令自己的二弟公子盖馀、属庸领兵围困楚国的潜;让住在延陵的季子去晋国,来观察各个诸侯的动向。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文中‘亲戚’指王僚的至亲”错误,由原文“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可知,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由此可知,此处的“亲戚”不是王僚的至亲,是他的亲信。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错误,由原文“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可知,在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么好的机会不可以错过,如果不争取的话,什么都得不到!而且我是真正的嫡嗣,应该立为国君,就算是季子札回来,也不会废掉我。”由此可知,是公子光自己认为自己是真王嗣,而不是“专诸”。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北蕃蛮夷之鄙人:省略句,省略主语,主语补出“他”。愿:希望。假借:宽恕、原谅。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使于前毕使”。毕:完成。
    (2)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14.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可知,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由此可知,群臣怪异秦舞阳的反应,荆轲用言辞巧妙化解群臣疑虑,表现了荆轲擅长辞令。
    由原文“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可知,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由此可知,秦舞阳见到秦王色变振恐,荆轲顾笑安抚,完成献图,表现了荆轲的沉着镇定。
    由原文“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可知,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由此可知,秦廷搏击想活捉秦王,意在报答太子丹的厚遇之恩,表现了荆轲的忠肝义胆。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甲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乙
    公子光得到了专诸,很好地以门客的待遇待他。九年,楚平王死了。春天的时候,吴王僚想要趁楚国丧事的机会,命令自己的二弟公子盖馀、属庸领兵围困楚国的潜;让住在延陵的季子去晋国,来观察各个诸侯的动向。楚国发兵断了吴将子盖馀、属庸的后路,吴兵就不能回军了。在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么好的机会不可以错过,如果不争取的话,什么都得不到!而且我是真正的嫡嗣,应该立为国君,就算是季子札回来,也不会废掉我。”专诸说:“僚可以杀掉了。他的母亲老了,孩子很弱小,两个弟弟还都在被楚军围困。现在吴国外被楚国围困,内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大臣,没有人能奈何我们。”公子光郑重地对着专诸磕头说:“您专诸,就和我自己一样。”
    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毙命。他的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吴王僚手下的众人此时混乱不堪。公子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诛杀吴王僚的部下,将其全部消灭。公子光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15.A
    16.B
    17.本词在抒发爱国情感时,既深婉动人,又豪迈奔放。如用“刻骨双红豆”形容自己对祖国的依恋相思之情与刻骨铭心之爱,以香草美人、比兴寄托的手法表达爱国情思,读来真挚感人。再如写苍龙于匣底狂吼,生动表现出诗人的不甘、愤懑以及蓄力待发之势,其慷慨悲歌与雄心壮志,读来震撼人心。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能力。
    A.“写出了东渡求学的迫切心情”错。应是抒发眼见祖国山河破碎的伤感之情。
    故选A。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B.“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实景描写,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最后直接点出了悲伤、孤寂的思亲“愁”。这两句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愁”,并非化虚为实。
    A.把“别恨”化为实景“落花”描写,是化虚为实。
    C.把“春愁”比喻成“柳絮”,是化虚为实。
    D.把“春愁离恨”说的成“重于山”“马儿驮不动”,表明在诗人眼中,“春愁离恨”都有重量,这是化虚为实。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回答时要抓住本词对爱国情感的抒发缠绵与豪放这两大特点。
    (1)爱国情感的抒发深婉动人。
    “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中用“刻骨双红豆”形容自己对祖国的依恋相思之情与刻骨铭心之爱。游子就要远行了,面对江流禁不住一次次深深叹息,他将自己对濒危祖国的无比依恋喻作刻骨铭心的男女相思,香草美人、比兴寄托手法的运用,使爱国情思愈加真挚感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王维的这首《相思》诗意在此焕发出了新的时代爱国情思,表现了李叔同爱国情感抒发“缠绵”的一面。
    (2)爱国情感的抒情豪迈奔放。
    “听匣底、苍龙狂吼”中的“苍龙”是指剑,写苍龙于匣底狂吼,生动表现出诗人的不甘、愤懑以及蓄力待发之势,其慷慨悲歌与雄心壮志,读来震撼人心。这便是这位青年志士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的生动写照。“度群生、那惜心肝剖”,重申凌云壮志,最后以“是祖国,忍孤负”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极往复曲折、慷慨悲歌之致,读来回肠荡气,表现了李叔同爱国情感的抒发“豪放”的一面。
    18.     可使足民     以俟君子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浴乎沂     风乎舞雩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俟”“孰”“沂”“雩”。
    19.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雕”“砌”“颜”“乎”“亦”。
    20.     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     臣闻吏议逐客     窃以为过矣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     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情景默写,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庶、德、窃、实、乎”等字。
    【点睛】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1.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夫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繁”“寡”“德义”“殷”。
    22.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满溢、度、谬、滥”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3.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弘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载、覆、懈怠、虑壅蔽、弘、兹、简。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4.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多于在庾之粟粒     多于市人之言语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鉴、锱铢、荧、鼎铛、砾、逦迤、拒、覆、隔离、庾、粟、市。
    25.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暴霜露     斩荆棘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嬴”“荆卿”“速”“洎”“谗”“邯郸”“武”“暴”“荆棘”“弥繁”“侵”“愈”,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
    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26.①所谓“压胜”②正面为四个字的吉祥话③有商铺开张祈求买卖兴旺的
    27.压胜钱是一种外圆内方形同古钱币,由民间或官方铸钱局用青铜或黄铜等铸造,具有驱邪禳灾、祈福迎祥作用的“纪念币”。
    【解析】
    26.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根据下文“就是压制邪魔取得胜利的意思”可推断,这是对某个概念的阐释,根据语境,此处解释的是“压胜”,故此处可填写“所谓‘压胜’”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根据下文“正面刻写‘福寿康宁’‘长命百岁’等,背面浮雕传统题材‘松鹤图’‘寿星图’等”,可推断此处的句式应是“正面……”;根据语境“背面浮雕的图案与之相呼应”,可推断此处应是“正面为四个字的吉祥话”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根据下文“正面有‘日入千金’‘其德乃昌’等贺词,背面为‘金玉图’‘称心如意图’等”可知,这类压胜钱的图案文字与祈求生意兴隆有关,应是商铺所用,再根据“有祈福视寿的”和“有祝贺金榜题名官运亨通的”的结构形式,故此处可填写“有商铺开张祈求买卖兴旺的”之类的句子。
    27.
    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
    题干要求为“压胜钱”下定义。下定义的基本“公式”是“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运用“公式”下定义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找到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大概念。第二步,找到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第三步,用“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这一“公式”来表述。
    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句子主干,压胜钱是一种“纪念币”。然后从文中筛选“压胜钱”的特点:“外圆内方形同古钱币”“由民间或官方铸钱局用青铜或黄铜等铸造”“具有驱邪禳灾、祈福迎祥作用”。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组合成定语成分来修饰宾语“纪念币”,按照公式,用一个单句的形式叙述出来即可,注意陈述语序。
    注意字数的限制。
    28.B
    29.将挂满枝头的枸杞子比作礼花、喷泉和珊瑚珠穿成的华盖,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数量繁多的枸杞子紧簇密集垂挂在枝头的样子与散落天空的礼花,喷涌的喷泉和珊瑚珠穿成的华盖外形具有相似性。枸杞子颜色通红通红的与珊瑚珠颜色相似。
    30. ①句式不同:原文使用短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②语体风格不同:原文用极为简省的笔墨写出了两位老人捡枸杞子的一连串动作,语言平实,体现了平淡冲和之美。③适用位置不同,原句与上下文更为连贯,改句与上下文有重复和矛盾之处。
    【解析】
    2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两个分句之间是选择关系。
    A.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在语意上是递进关系,故分号表示分隔递进关系的分句。
    B.两个分句之间是选择关系。
    C.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D.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单句中冒号引出的并列短语用于分项列举,为了使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也可以用分号分隔。
    故选B。
    29.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子使用的比喻的修辞,本体是“枸杞子”,特点一是“多”,而是“通红通红”的。喻体是“礼花”“喷泉”“珊瑚珠穿成的华盖”,很多的枸杞子垂挂的样子与“礼花”“喷泉”垂挂的样子相似。而之所以把枸杞子比喻成一个“珊瑚珠穿成的”华盖是因为枸杞子“通红通红”的与“珊瑚珠”的颜色相似。
    3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首先,原句使用的是短句,改句使用的是长句,而前文“他们一边走,一边搜索”,后文“您二位找什么?”“枸杞子”都是短句的形式,所以原句与上下文更为连贯。改句中的“他们”“捡枸杞子”与上下文重复,且改句最终落在“停下来”,与前文的“他们一边走,一边搜索”有矛盾之处。
    第二,短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对两位老人“他们一边走,一边搜索”的描摹更加生动形象。
    第三,文段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平淡冲的生活之美,那么采用简单、平实的语言风格更加合适。
    31.C
    32.B
    33.C
    【解析】
    31.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魄力:指处置事情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语句中指《红楼梦》具有巨大的吸引人的力量,选用“魅力”;
    第二处,着力:使力气;用力;致力。着重:把重点放在某方面; 强调。根据语境,两个词均可使用;
    第三处,穷途未路:形容无路可走。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语段中用于形容考证派的研究走到了尽头,选用“穷途末路”;
    第四处,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语境用于写出现的曹雪芹遗物种类繁多,选用“不一而足”。
    故选C。
    3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
    第二段主要讲红学进入辉煌时期的情况。括号前先说“诸多杰出学者不断涌现”和括号后“如戴不凡……脂后程前的观点”可知,应先说研究红学的人越来越多,再说争鸣的范围越来越大,排除D项。比较A、B、C三项可知,B项表述语意更简洁连贯,与括号前后内容衔接更紧密,排除A、C两项。
    故选B。
    3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本题,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主客体颠倒,改为“文本研究经过红学界的大力提侣”;二是搭配不当,“经历了很大进展”可改为“有了很大进展”。A、D两项没有改正第一处语病,B项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
    故选C。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样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4.例文:
    学史崇德,以德践行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学史崇德,以德践行”。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也不是为了回避面临的困难,而是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从历史中探寻发展方向。我们往历史的纵深看多远,对未来就能看多远,只有懂得尊重历史才能赢得历史尊重,只有把握历史规律才能看清事物本质,只有善于运用历史才能创造新的历史。
    学习吃苦的精神。年轻人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生匆匆数十年,当你想做成件事情的时候,难免是孤独的。 套用首经流行的一句话,名为“孤独寂寞冷”。也许这是富有讽刺意味的玩笑话,但也揭示了一个真理,那便是,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苦难。正如当年的开国将军甘祖昌以及她的妻子龚全珍,夫妻二人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无愧为开国将军,道德模范。虽然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彷徨、踌躇、困惑可以被称之“苦难”, 却也远不及革命先辈所遭受的磨难。这是长辈们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当下的中国社会,特别是新生代的年轻人,所处的环境是无比优越的。既然灿烂的春光已经洒向了年轻一代,那么就要有所作为。要养成能吃苦的性子,锤炼坚韧的品格,增强干事的专注度、持久度。但行好事,无问西东,用自己默默的努力,于无声处绽放,然后惊艳众人。
    学习公私分明的精神,年轻人要坚守底线、忠诚可信。
    党的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公私分明的优秀党员,过去有背着金条乞讨的刘启耀,后有坚持原则的陶行知。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在工作中经常告诫支配公款和管理财务的工作人员要“点滴为公”。育才学校所有经费都是他争取及募捐得来,但他从不为办私事花一分钱,就算一些因公应酬也坚持自己开支。有一次,周恩来和邓颖超到育才学校检查指导,陶行知招待他们吃饭。第二天,他告诉财务人员:“昨天请客一切费用,连酒菜饭食,滑竿船钱,都开在我的暂记账上,并请立即清算,以便照付。学校经费不宜动用一文。”让那些为了私利失去人格的人看看吧,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共产党员。作为年轻人,我们要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崇高的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到公私分明,无愧于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敢于斗争的精神,年轻人要坚定方向、勇敢无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面对长期复杂的风险挑战,必须切实增强斗争意识和斗争自觉。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成就获得世界公认,但也迎来了更多“成长中的烦恼”,各种风险挑战叠加。在党言党爱党忧党护党。党员干部要观大势、识大局,善于从历史昭示、现实挑战与未来发展的视角,清醒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当前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和“八大斗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回首往昔,历史不会忘记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实现民族独立的筚路蓝缕;还看今朝,时代不会忘记党带领人民建设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丰功伟绩。让我们学史崇德,以德践行,为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奋斗吧。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1.分析材料。
    所给材料中列举了四个事例,第一个事例“1916年8月,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发刊词中写下‘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呼吁青年要披荆斩棘,有战胜困难之决心。第二个事例“2019年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希望青年要有责任与担当,勇于奋斗。第三个事例为“《人民日报》点赞了9位当代青年”,说明青年都秉承奉献之心,为祖国做出了的贡献。第四个实例是2021年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希望青少年要传承中国精神,砥砺前行。结合四个事例,体现了中国历来秉承的红色精神:担当、责任、奉献、不畏艰险、传承历史……
    2.分析任务。
    题目给了三个任务,要求学生选择其一进行作文。第一个任务“《晨钟报》创刊后的第三年,五四运动爆发。请以当时爱国进步青年的身份写一份倡议书,倡议青年投身五四运动”,学生要掌握倡议书的格式,并重点阐述倡议内容。第二个任务“《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开展‘青年·国家·时代’主题讨论,请写一篇讨论稿参与讨论”,同样要求学生把握讨论稿的格式,明确立意。第三个任务“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复兴中学振华班举办主题为‘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班会,请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发言”,此任务立意明确,容易把握。题目还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学生应自拟题目并达到所要求的字数。
    【立意】
    1.践行时代长征路,爱国精神伴我行;
    2.山河无恙,人间有情;
    3.寄一段家国梅香,谱一曲时代长歌。
    【素材】
    1. 用生命拥抱理想,用热血写出不屈。瞿秋白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向人们证明了何为壮志、何为爱国。中央红军离开苏区长征后,瞿秋白因自身的病情选择留在江西瑞金继续开展游击战争。后来因病情加重,中央派人护送瞿秋白转道去上海就医,然而他们在途中被反动势力发现,最终瞿秋白一行人突围失败而被捕获。瞿秋白被俘后,反动势力的长官考虑到他的重要身份及影响力,于是用尽各种手段逼迫其投降,他们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在投降条件上妥协。面对敌人的诱降,瞿秋白断然拒绝:“我青年时期已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无从改变。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就是国家前途的光明。
    2.“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历史,并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庆祝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进一步坚定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决心和信仰,并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3.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梁启超
    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西塞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余光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