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河北省保定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06-15 未知 admin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1.B
    2.C
    3.C
    4.文人画是①一种在宋朝趋于成熟,并一直绵延至今 ,②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文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③内容多为讥讽世事或借物抒情等,④主要用水墨表现的传统中国绘画流派。
    5.画中隐藏的信息是早春、水暖鸭先知和河豚欲上。“桃花三两枝”说明桃花还未盛开,说明是早春;诗人只是根据经验判断水已慢慢变暖,常常在水里嬉戏的鸭子可以先知道;诗人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想象出河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虛境补充了实境(也可以想象河豚的美味)。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而诗人也同样需要从画中提取诗境,用心体会,才能做到‘诗中有画’”错误。由原文“诗中有画,是诗人的事,一位伟大的诗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比较容易。画,必须表现诗意,却不是每个画家都能做到的。王维以诗境带动画境,追求的是一种只凭深心才能领会的妙境”可知,诗人要想达到“诗中有画”,不一定就需要从画中提取诗境。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诗意画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唐代”错误。由原文“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可知,诗意画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
    B.“画面上观看者的‘留白’”错误。由原文“一方面,诗意画带给观者强烈的情感,使之升华;而另一方面,其表现效果取决于画面上观看者的空缺”可知,表现效果还取决于画面上观看者的空缺,而不是“留白”。
    D.“苏轼‘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的观点”错误。由原文“苏东坡对于诗画意境的理解更是推动了诗画意境结合的发展”可知,“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的观点缩小了范围。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由原文“文人画的特点是抛开宋朝以前传统绘画繁杂、唯美画面的风格,以简单明了的笔墨入画;而作者的感情色彩却在画面或者字里行间得以被非常强烈、直观的手法表现出来;内容多为讥讽世事、或借物抒情等等,其表现手法简单、灵活、自由”可知,文人画的特点为以简单明了的笔墨入画;作者的感情色彩却在画面或者字里行间得以被非常强烈、直观的手法表现出来;内容多为讥讽世事、或借物抒情等等,其表现手法简单、灵活、自由。
    C.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是一首借景说理诗,所以作者的感情色彩也不能很明显地在画作中强烈、直观地表现出来。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下定义的能力。
    根据原文“文人画作为传统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可知,文人画的本质特征为传统中国绘画流派。
    由原文“在宋朝趋于成熟,并一直绵延至今”“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内容多为讥讽世事、或借物抒情等等”“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可知,在宋朝趋于成熟,并一直绵延至今,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文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内容多为讥讽世事或借物抒情等,主要用水墨表现是文人画的特点。
    最后组合成一个单句,句子的主干为文人画是一种传统中国绘画流派,然后将文人画的特点作为传统中国绘画流派的定语加入到主干句中。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竹外桃花三两枝”中“桃花三两枝”,说明是桃花初放,还未盛开,时节上为早春时节。“春江水暖鸭先知”中“春江水暖”是诗人推测出来的,因为通过“桃花三两枝”可知是早春时节,所以诗人根据经验判断出水已经开始慢慢变暖,而“鸭先知”是诗人认为常常在水中嬉戏的鸭子可以先知道。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中“蒌蒿满地芦芽短”,写出了早春时节蒌蒿丛生,芦苇吐芽的情景,“正是河豚欲上时”中“河豚欲上”并不是诗人看到的景象,而是诗人根据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想象出河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虛境补充了实境。
    6.A
    7.C
    8.①本文语言朴素、自然、亲切,将民俗风情娓娓道来。②本文使用了一些闽南语方言词汇,如“拜拜菜”“高拐”“吊嘎仔”“阿娘喂”等,使文章具有浓厚的台南(地域)风情。③本文语言别具幽默感,形容自己少年懵懂是“民智未开”,形容自己讨好长辈是“用力乖”。
    9.①以“满仔家的菜包”为题,具有象征的意味。做成“人形”的菜包是个笑话,是不合规矩的。这种规矩,和“收衣服”的规矩一样,都是对女性的规训和控制。②把“努力学捏菜包的媳妇”和“知道该上哪个馆子点铁板牛柳的媳妇”做对比,引发对女性命运的思考,看似代代相传的风俗和“命运循环”是可以被打破的,女性可以有别样的生活选择。③引发阅读兴趣,通过生活趣事引出后文叙事进而深化主旨。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想偷懒”错。作者长大后发现收衣服的各种规矩,也是对女性的规训,所以抗拒。
    C.“虚伪和欺骗”错。根据原文,“用力乖”只是需要“一点服从意志或忍耐的力气”。
    D.“‘点菜’其实也和做饭一样,是长辈眼中女孩要在结婚前练好的本事”错。“点菜”代表了女性生活选择的另一种可能,所以和之前“做饭”“折衣”的意义不同。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只有跳出这个环境,离开家乡,去到都市,才有可能……”错,原文无此意,而是在结尾说“不光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就会有选项”,可见作者认为不受他人眼光、思想制约,就会有新的选择。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语言的能力。
    ①本文语言朴素、自然、亲切,将民俗风情娓娓道来。如“冬至的时候,家里除了汤圆,还要吃菜包。不是豆浆店那种放在馒头旁边一起蒸的,白白圆圆胖胖的面皮包子,而是用QQ的汤圆皮包着高丽菜芹菜丁,背脊上捏出一条棱线,抹点油放在树叶或菜叶上蒸熟的‘客家菜包’”,文章开篇从冬至的习俗——做客家菜包说起,还具体介绍了“菜包”的做法,将民俗风情娓娓道来,语言朴素自然,读来倍增亲切。
    ②本文使用了一些闽南语方言词汇,如“阿嬷早上在市场遇到满仔,说差点被她那个颟顸媳妇给气死”“清明要会款润饼,过年要会炊甜粿咸粿发粿,除夕和中秋要吃炉果,中元节要摆出两张八仙桌的拜拜菜”“满仔的媳妇只被骂了颟顸,没有‘高拐(个性别扭)’的罪名”“裤子、裙子、洋装、衬衫、吊嘎仔(背心)”“这种传统媳妇的命运循环,比起捏菜包炊咸粿,才真的要叫阿娘喂(我的妈呀)”等,其中“颟顸”“款润饼”“炊甜粿咸粿发粿”“炉果”“拜拜菜”“高拐”“吊嘎仔”“阿娘喂”等,使文章具有浓厚的台南(地域)风情。
    ③本文语言别具幽默感,“我民智未开的时候,很喜欢被大人叫去收衣服”形容自己少年懵懂是“民智未开”;“小孩子在忙碌的大家庭活几年,就会知道‘乖’分成两种,‘自然乖’和‘用力乖’”,形容自己讨好长辈是“用力乖”;“一收就得一条龙服务到底”,把收衣服、叠衣服叫做“一条龙服务”等。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文章第二段写到了“满仔家的菜包”,满仔让媳妇包菜包,结果“满仔打开桌崁来看,发现整笼菜包全都捏成有手有脚的小人……满仔气坏了,逢人便抱怨怎么会有这么笨的媳妇”,满仔媳妇做成“人形”的菜包是个笑话,是不合规矩的。后来作者意识到,“如果想要成为她认可的大人、女人,还是得要中规中矩做出标准形状的食物来才行,捏米黏土在将来不会是好玩的事”。再后面写到了“收衣服”,“阿嬷认为男人的裤子必须折出前面两条直线来,像送洗时人家烫出来的那样,穿起来才挺才体面……所有关于服侍阿公和爸爸的教示,都像天经地义”,作者意识到,这种规矩,和“收衣服”的规矩一样,都是对女性的规训和控制。可见以“满仔家的菜包”为题,具有象征的意味。
    文章开头写满仔媳妇把菜包都捏成小人的模样,让大家笑话;文章结尾写到了大伯母点菜,“从容不迫地点出一桌我听不懂名字、味道却好好的菜色”,作者感悟到“媳妇可以有很多种,女人不是只有‘用力乖’的命运。这个世界上有努力学捏菜包的媳妇,也有知道该上哪个馆子点铁板牛柳的媳妇。不光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就会有选项”。题目“满仔家的菜包”把“努力学捏菜包的媳妇”和“知道该上哪个馆子点铁板牛柳的媳妇”做对比,引发对女性命运的思考,看似代代相传的风俗和“命运循环”是可以被打破的,女性可以有别样的生活选择。
    以“满仔家的菜包”为题目,容易引发阅读兴趣,满仔是谁,他家的菜包有何独特之处?通过生活趣事引出后文叙事进而深化主旨。
    10.A
    11.B
    12.B
    13.(1)况且人们希望封侯的原因,是希望对上以丰富的供物祭祀祖先,对下求得温饱罢了。
    (2)马家的亲属中有谦恭正直的,(马太后)就以温言好语相待。赏赐财物和官位。
    14.依据:“高祖约,无军功不侯”,无功不可封侯;“今马氏无功于国”,马氏对国家并无大功。
    措施:下诏严禁马家亲戚干预郡县政务,对不遵守法令规章者采取快速而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朝廷上下倡导节俭风尚。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汉朝建立以后,舅家封侯,就和皇子会封王一样。太后固然心存谦让,但为什么让我单单不能对三位舅舅加以恩宠呢?况且卫尉马廖年纪已经大了,而两校尉马防、马光又身患重病,如果出现不幸,就会使我终身有刻骨的遗憾。
    “太后诚存谦虚”是主谓句,“奈何……乎”是固定结构,为什么……呢,合在一起表疑问,前面断开,排除CD;
    “卫尉年尊”与“两校尉有大病”是两个不同的主谓句,中间要断开,排除B。
    故选A。
    11.
    B.“贵族男子年十八而加冠”错,是二十岁加冠。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为了获取谦让之名而拒绝章帝封爵诸舅”说法错误,根据文意“吾反复念之,思令两善,岂徒欲获谦让之名而使帝受不外施之嫌哉”,可知马太后拒绝章帝封爵诸舅并非为了获取谦让之名。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的原因;“耳”罢了;“上”“下”,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对上,对下。
    (2)“谦素”,谦恭正直;“假借”,给予;“财位”,财物和官位。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依据:
    结合“丞相条侯言:‘高祖约,无军功不侯’”可概括出“高祖约,无军功不侯”,无功不可封侯;
    结合“今马氏无功于国,岂得与阴、郭中兴之后等邪”可概括出“今马氏无功于国”,马氏对国家并无大功。
    措施:
    结合“诸马婚亲有属托郡县、干乱吏治者,以法闻”可概括出,下诏严禁马家亲戚干预郡县政务;
    结合“如有纤介,则先见严恪之色,然后加谴。其美车服、不遵法度者,便绝属籍,遣归田里”可概括出,对不遵守法令规章者采取快速而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结合“广平……车骑朴素,无金银之饰,帝以白太后,即赐钱各五百万”可概括出,在朝廷上下倡导节俭风尚。
    参考译文:
    汉章帝刘坦建初二年夏季四月,章帝想封各位舅父,马太后不允许。正赶上大旱,有人上书说是没封外戚官爵的缘故,有关部门的官员就奏请章帝依照汉朝旧制,对外戚封爵。马太后下诏说:“凡是提出要封外戚侯爵的人,都是想讨好我而希望得到好处罢了!”马太后坚持不同意。章帝看见马太后的诏书后悲哀叹息,再次请求太后说:“汉朝建立以后,舅家封侯,就和皇子会封王一样。太后固然心存谦让,但为什么让我单单不能对三位舅舅加以恩宠呢?况且卫尉马廖年纪已经大了,而两校尉马防、马光又身患重病,如果出现不幸,就会使我终身有刻骨的遗憾。因此应当选取吉时封爵,这件事不能再拖延了。”太后回答说:“我反复考虑这件事,就是想寻求两全之法,对朝廷、外戚都有好处,难道我只是想获取谦让之名,而让皇帝您蒙受不向外戚施恩的嫌怨吗!从前窦太后想封王皇后的哥哥,丞相条侯说:‘汉高祖曾约定过,无军功的人不能封侯。’如今马氏对朝廷无功,岂能与阴氏、郭氏汉朝中兴时的皇后家族相比呢?我常见富贵人家的禄位重叠,如同一年之中再次结果的树木,它的根一定会损伤。况且人们希望封侯的原因,是希望对上以丰富的供物祭祀祖先,对下求得温饱罢了。现在马家祭祀的祭品由太官供给,穿的衣服由御府余资支付,这样还不满足,而一定要得到一个县的封土吗?我已考虑成熟了,您不要再有疑问!孝顺父母最好的行动,是使父母安宁。现在不断发生灾异,粮谷的价钱已经上涨几倍,正当日夜忧愁惶恐、坐卧不安之时,您却想先封舅家的爵位,违背慈母的拳拳之心!我向来刚强性急,胸中有气痛之症,不能不顺气。儿子没成年时,由父母教养,成人以后,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办事。我想您是皇帝,但您为父亲守丧还没过三年的丧期,又事关我的家族,因此才专断裁决。等到阴阳调和,边境安定无事,然后您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到那时,我只含着糖逗着小孙子玩,不再过问政事。”章帝才停止封爵。太后曾下诏给三辅:马氏家族及其亲戚,有嘱托郡县官府、干扰郡县政事的,依法处置和上报。太后母亲安葬时,堆的坟略微高些,太后对此提出反对意见,其兄卫尉马廖等立即减削坟墓。马家的亲属中有谦恭正直的,(马太后)就以温言好语相待,赏赐财物和官位。如果有人犯了微小的错误,(马太后)就先显出严厉的神色,然后加以谴责。对于那些车马衣服华美而不遵守法律的,就将他们从外戚宗室谱籍中除名,遣送回故乡。广平王刘羡、钜鹿王刘恭、乐成王刘党,车骑服饰朴素,没有用金银饰品,章帝将之禀告太后,太后就赏给他们每人五百万钱。于是内外亲属都遵从这一教化,一致都谦虚朴素;其他外戚家族则都惶恐不安,比汉明帝时还加倍惶恐。马太后设置织造室,在濯龙园中种桑养蚕,并多次去观看,认为这很有乐趣。她经常和皇帝早晚一起谈论朝廷政事,教小皇子们学习《论语》等经典,讲述平生经历,终日融洽和睦。
    15.C
    16.颈联描写江景:境界辽阔,景物秀美;寺院晚钟远远传来,更添江上宁静:堪称“闲远朗秀”。遣词造句,极见功力:“远”“深”二字,纯从漂泊者见闻感受着笔,平中见奇;而写景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凝练传神。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决心以沉沦向统治者发出决绝的反抗”错,尾联意思是,虽然君子(代指朝廷、君王)已经忘了我,但是我依然心甘情愿守在这里(较低的官位上)。“沉”不是沉沦,而是指诗人甘于守在较低的官位上,表达了诗人忠于朝廷、君王的赤子之心。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
    首先理解“闲远朗秀,造句功深”的意思:闲静深远、清秀美好,遣词造句功力深厚。接着从意象、意境、风格等方面赏析颈联。
    “沧江孤棹迥,落日一钟深”意思是,苍茫的江上孤零零的小船渐行渐远,太阳落山像一口大钟色彩逐渐暗淡下来,被黑夜笼罩。通过“沧江”“孤棹”“落日”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幽静渺远而又清朗美好的意境,给人以闲远朗秀之感。
    对仗工整,句式整齐,运用对偶,“沧江”对“落日”,“孤棹”对“一钟”,“迥”对“深”。“沧江孤棹迥,落日一钟深”写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由“孤”和“一”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寂寞,这两个意象又展现了诗人飘然不群、遗世独立的清高。“迥”为远,“深”指天色暗淡下来,细致地描绘出太阳色彩逐渐暗淡下来的状态,可谓炼字精妙。
    17.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频”“济”“悟”“谏”“宦”“矜”。
    18.B
    19.A
    20.①句中将古城墙上林立的垛口比作伟岸士兵,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垛口有规则地分布在古城墙上,和士兵排阵整齐相似;③垛口修筑在城墙之上,位置高,和士兵的伟岸相似;④古城墙的作用为防御敌人,士兵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二者都有保护作用。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喷涌而出:水由下向上冒出来。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原文的描写对象是太阳,应选“喷薄而出”。
    督促:监督催促。催动:催促使发动。语段中,太阳光照耀天地,给万物生长的力量,因此选“催动”。
    拾级而上: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步步高升:形容地位提高得快而顺利。原文语境是指顺着石阶登上城墙,故选“拾级而上”。
    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原文空格的主语是前面的男女老幼,空格应是描写人们接连不断地到来,故选“纷至沓来”。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如下语病:
    一是“古城墙……荒芜”搭配不当,改为“古城墙……斑驳”;
    二是“沧桑与久远”语序不当,应先说表示时间的“久远”,再说表示世事变化很大的“沧桑”。
    另BD项,“人们诉说着”成分残缺,前加上“向”;
    CD项,“生出些斑驳,有些青苔”搭配不当,改为“有些斑驳,生出些青苔”。
    只有A项修改正确。
    故选A。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比喻句本体是“古城墙林立的垛口”,喻体是“伟岸士兵”,二者具有相似性。
    从外形上看,古城墙上垛口的分布很有规则,而列阵的士兵排阵整齐,二者相似;
    从气势上看,垛口修筑在城墙之上,位置高,气势磅礴伟岸,这和排阵整齐的士兵的伟岸相似;
    从作用上看,古城墙的作用为防御敌人,守护一方平安,士兵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二者都有保护作用。
    21.C
    22.①不仅仅是因为外形可爱   ②既能代表举办冬奥的中国   ③头部外壳造型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语段按顺序解释了冰墩墩的造型特点及其创意与含义,与下文“线条流动象征着”“整体造型像”对应,宜以“头部彩色光环”为主语,故排除BD;
    A项“源自……的启发”,句式杂糅,排除。
    故选C。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和后文的“还有它被赋予的创意与含义”都是说冰墩墩走红的原因,结合“冰墩墩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的结合将文化要素和冰雪运动融合并赋予了新的文化属性和特征”可知此处是说外形的因素,故填“不仅仅是因为外形可爱”;
    ②此处和“又能代表中国味道的冬奥”为对照句,“熊猫形象”即中国国宝大熊猫,代表中国,故应填“既能代表举办冬奥的中国”;
    ③前面说头部光环,结合“取自冰雪运动头盔”可知此处承接上文,说的是头部的形状,故填“头部外壳造型”。
    23.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解答本题,考生可以结合题目中的任务指向采用有由果溯因法抓住本质进行立意。
    南航的“掉头待机”之举收获点赞与好评无数,这是结果,那么为什么南航的这一做法收获点赞和好评呢?结合材料中“前往上海救助危重病人,警车正在护送赶来机场,情况紧急”“赶往上海捐赠造血干细胞,以挽救一名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生命”“事发突然、紧急”这些信息可知,这名旅客是前往上海救助危重急性白血病患儿,而且事发突然、紧急,南航“掉头待机”本着的是“生命至上”原则,在生命面前,规则制度应为生命让步。南航此次航班掉头让“特殊旅客”登机之所以令人动容,是因为践行了“生命至上”的理念。
    旅客罗某的“拦高铁等家人”之举遭众人批评与质疑,这是结果,这名旅客的做法为什么遭到质疑和批评?结合“等家人为由”“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可知,她无视规则,为了一己之私“绑架”全车乘客。
    整合两则材料,可知命题旨在引导考生思考敬畏生命与尊重规则的关系。考生需围绕这一主线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考生可以围绕如下几个方面思考立意:如没有什么比生命重要,在现实的各种操作中,应该把这当成一种坚定的信仰;如生命至上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漠视规则往往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如当下社会中缺乏对规则的敬畏之心,总有一些人觉得遵守规则就是吃亏;如生命至上,在紧急情况下规则、制度理应为生命让步。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述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如“敬畏规则,方能行止有度”;然后阐释“规则”的意义,并由材料中旅客漠视规则联系社会上诸多漠视规则的例子,指出漠视规则的危害,由此明确对待规则的正确态度是“敬畏”,并进一步列举事例论证“敬畏规则”的价值,最后发出呼吁。
    立意:
    1.用实际行动践行“生命至上”理念。
    2.生命至上是对生命的敬畏、护卫与捍卫。
    3.用敬畏与责任承托生命。
    4.构建应急体系为生命保驾护航。
    5. 培养规则意识需多措并举。
    6. 敬畏规则,方能行止有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