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1-1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共12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收天下之兵                        以致天下之士
    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蒙故业,因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2.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
    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⑥信义安所见乎
    ⑦何以汝为见                             ⑧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A.①③/②⑤/⑥⑦/④⑧      B.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C.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D.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3.下列各组的两个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畔主背亲      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与武决去
    C. 乃令张仪详去秦   赢粮而景从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厚币委质事楚
    4.下列各组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单于愈益降之   反欲斗两主          B.天下云集响应     单于壮其节
    C.舆归营      厚币委质事楚            D.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赢粮而景从     
    5.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可靠的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从容:委婉得体
    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
    C.“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二、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杜甫看过唐代舞蹈名家公孙大娘舞剑,写下了有名的句子——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这四句描写舞蹈的形容,写“闪光”,写“速度”,写爆炸的“动”,写收敛的“静”。这位公孙大娘的舞蹈,正是使张旭领悟狂草笔法的关键。
    张旭当然从书法入手学习,但是使他有创作美学领悟的却是舞蹈。杜甫看了公孙大娘舞剑,也看了张旭狂草,他在《饮中八仙歌》里写张旭醉后的样子——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新唐书·艺文传》里对张旭书写时的描述,也许更为具体传神——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酒”成为狂草的触媒,使唐代的书法从理性走向癫狂,从平正走向险绝,从四平八稳的规矩走向背叛与颠覆。
    张旭、怀素被称为“颠”张“狂”素,颠与狂,是他们的书法,也是他们的生命调性,是大唐美学开创的时代风格。杜甫诗中谈到张旭“脱帽露顶”,似乎并不偶然。同时代诗人李颀的《赠张旭》也说到“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脱帽露顶”常被解释为张旭不拘礼节,不在意同席的士绅公卿。但是“脱帽露顶”如果呼应着《新唐书》里“以头濡墨”的具体动作,张旭的狂草,或许是要摆脱一般书法窠臼,反而应该从更现代前卫的即兴表演艺术来做联想。
    唐代的狂草大多看不见了,“以头濡墨”的淋漓迸溅,或留在寺院人家的墙壁上,或留在王公贵族的屏风上,墨迹斑斑,使我想起克莱因(注:克莱因,法国艺术家)在20世纪60年代用人体律动留在空白画布上的蓝色油墨。少了现场的即兴,这些作品或许也少了被了解与被收存的意义。如果张旭书写时果真“以头濡墨”,他在酒醉后使众人震撼的行动,并不只是“书写”,而是解放了一切拘束、彻底酣畅淋漓的即兴。“以头濡墨”,是以身体的律动带起墨的流动、泼洒、停顿、宣泄,如雷霆爆炸之重,如江海清光之静。
    张旭的“狂草”才可能不以“书法”为师,而是以公孙大娘的舞剑为师,把书法美学带向肢体的律动飞扬。颠张狂素,像久远的传奇,他们的“颠”“狂”似乎无法、也不计较坚持留在轻薄的纸绢上,他们的墨痕随着历史岁月,在断垣残壁上漫漶斑驳,消退成废墟里的一阵烟尘,供后人臆测或神往。颜真卿在现代人的心目中是唐楷的典范,恭正大气,但是颜真卿曾向比他年长的张旭请益书法,刻石本的“裴将军诗”或许可以看到颜真卿与张旭的承续关系。他们的“狂草”里也并不刻意避忌楷体行书,几乎是用汉字交响诗的方式出入于各种形体之间。怀素也曾经向颜真卿请益书法。从张旭到颜真卿,从颜真卿到怀素,唐代狂草的命脉与正楷典范的颜体交相成为传承。
    (摘编自蒋勋《狂草——颠与狂的生命调性》)
    材料二:
    书法与舞蹈历来被称为“姊妹”。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的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的精神,由舞蹈的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舞蹈家在舞台上翩跹的身影恰似书法家手中飞舞的笔墨,舞蹈家与书法家通过人心、身体协调的内外运动,将种种情感波澜表现在舞动的身姿和飞动的笔墨之中,使观赏者进入审美境界。舞蹈与书法同属视觉艺术,也同属表演艺术。
    舞蹈的表演是艺术展现的最终目的,它会随演即逝,而书法的表演只是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展现书法作品,书法作品是不会消失的。书法家表演(即创作)的过程,也与舞蹈一样,非常精彩、优美。书法中的横、竖、撇、捺、提、折等具体点画,和舞蹈中一些公认的手、足、头的姿态一样,都来自动作过程的一个平衡的瞬间。王朝闻先生在《门外舞谈》中认为,中国书法的点画与古典舞蹈的动作存在着“一种形式方面的联系”。他说:“这种联系的事很多。例如‘一’字在用笔方面的特点——下笔与收笔所显示的如意(侧卧着的S),与舞蹈的出手——欲右先左和欲左先右的过程多么接近。”尤其行书和草书的造型变化以及运动迁转,与舞蹈有更多的相似处。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那“神虬腾霄”的气势、“旋风骤雨”的动态、“夏云出岫”的变幻、“奔蛇走虺”的线条、“回环圆转”的体势,综合起来,立即会使人想到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诗中对剑舞的描写:“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传说张旭草书即从公孙大娘剑舞的浏漓顿挫的气势和节奏中以及浓郁豪荡的神韵里汲取灵感,得其神,自此草书长进,传为佳话。今天,公孙大娘的剑舞早已失传,但我们却从张旭的草书中看到了她那优美的舞姿。中国书法艺术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审美学家研究的是二者内在的审美共性。20世纪80年代,某些国内外的书法家和舞蹈家曾尝试将书法与舞蹈合为一体,演员的舞蹈动作配合幕布背景上变幻的书法作品,编排了“墨舞”剧目,在美国和国内演出过,受到了一定的好评。
    舞蹈艺术的动态存在于表演过程中,而书法艺术的流动表现已经凝固在线条中,正如郑诵先生所说:“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
    (摘编自《墨乐之韵——李斌权音乐书法研究》)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孙大娘的剑舞亦刚亦柔、亦动亦静,使观者有浏漓顿挫、浓郁豪荡的感觉。
    B. 公孙大娘舞剑是张旭领悟狂草笔法的关键,也启发了他在书法上摆脱传统束缚。
    C. 公孙大娘舞剑、张旭创作草书、克莱因绘画全部都强调“即兴”,都不易被人理解。
    D. 我们现在虽看不到公孙大娘的剑舞,但从文学和书法作品中仍能体会其美感。
    8.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理性、平正、规矩是张旭之前唐代书法创作的特征,狂草的出现是大唐美学的时代风格。
    B. 从张旭到颜真卿再到怀素,唐代书法就只是因为创新才得以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
    C. 舞蹈引领书法、绘画、戏剧等各种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因此可见只有舞蹈才是中华传统艺术的核心。
    D. 书法和舞蹈属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不同,而审美学研究的是二者外在形式上的共性。
    9.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材料二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唐文宗时,裴旻的剑舞、李白的诗歌与张旭的草书并称“三绝”。
    B. 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用诗的形式记录这支当时著名的舞蹈。
    C.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将草书称为“纸上强烈的舞蹈”。
    D.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蹈《画卷》,舞者足蘸墨水绘出山水画卷。
    10.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6分)
    11. 台北舞蹈社团“云门舞集”领悟古代书法作品精髓,编排了《行草》系列舞蹈,表演大获成功;许多书法爱好者前往观看,受益匪浅。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顺与瑞宣
    老舍
    杏花开了。台儿庄大捷。
    程长顺的生意完全没了希望。日本人把全城所有的广播收音机都没收了去,而后勒令每一个院子要买一架日本造的,四个灯的,只能收本市与冀东的收音机。冠家首先遵命,昼夜的开着机器,翼东的播音节目比北平的迟一个多钟头,所以一直到夜里十二点,冠家还锣鼓喧天的响着。六号院里,小文安了一架,专为听广播京戏。这两架机器的响声,前后夹攻着祁家,吵得瑞宣时常的咒骂。瑞宣决定不买,幸而白巡长好说话,没有强迫他。
    “我说崔少奶奶,”老太太的眼睛眨巴眨巴的,好像心中有许多妙计似的,“别院里都有了响动,咱们也不能老耗着呀!我想,咱们好歹也得弄一架那会响的东西,别教日本人挑出咱们的错儿来呀!”
    小崔太太没从正面回答,而扯了扯到处露着棉花的破袄,低着头说:“天快热起来,棉衣可是脱不下来,真愁死人!”是的,夹衣比收音机重要多了。马老太太叹了口气,回到屋中和长顺商议。
    长顺呜囔着鼻子,没有好气。“咱们的买卖吹啦,还得自己买一架收音机?真是的!日本人来调查,我跟他们讲讲理!”
    “他们也得讲理呀!他们讲理不就都好办了吗?长顺,我养你这么大,不容易,你可别给我招灾惹祸呀!”
    长顺很坚决,一定不去买。为应付外婆,他时常开开他的留声机。可长顺不能一天到晚老听留声机。他开始去串门子。程长顺找到了瑞宣。对瑞宣,他早就想亲近。可是,看瑞宣的文文雅雅的样子,他有点自惭形秽,不敢往前。有一天,瑞宣在门口看大槐树上的两只喜鹊,他搭讪着走过去打招呼。长顺的语声呜囔的特别的厉害,手脚都没地方放。瑞宣看出来他的局促不安与求知的恳切,告诉他可以随便来,不必客气。这样,他才敢放胆的到祁家来。
    瑞宣愿意有个人时常来谈一谈。年前,在南京陷落的时节,他的心中变成一片黑暗。那时候,他至多也不过能说:反正中日的事情永远完不了;败了,再打就是了!及至他听到政府继续抗战的宣言,他不再悲观了。他常常跟自己说:“只要打,就有出路!”他看清楚,一个具有爱和平的美德的民族,敢放胆的去打断手足上的锁镣,它就必能刚毅起来。他还愁什么呢?看见山的,谁还肯玩几块小石卵呢?皮袍的有无,过年不过,都是些小石子,他已经看到了大山。
    北平已没了钱财,没了教育,没了思想!但是,瑞宣的心中反倒比前几个月痛快多了。他并不是因看惯了日本人和他们的横行霸道而变成麻木不仁,而是看到了光明的那一面。台儿庄的胜利使他的坚定变成为一种信仰。西长安街的大气球又升起来,北平的广播电台与报纸一齐宣传日本的胜利。瑞宣却独自相信国军的胜利。他无法去高声的呼喊,告诉人们不要相信敌人的假消息。他无法来放起一个大气球,扯开我们胜利的旗帜。他只能自己心中高兴,给由冠家传来的广播声音一个轻蔑的微笑。
    虽然如此,他心中可是觉得憋闷。他极想和谁谈一谈。长顺儿来得正好。长顺年轻,虽然自幼儿就受外婆的严格管教,可是年轻人到底有一股不能被外婆消灭净尽的热气。他喜欢听瑞宣的谈话。瑞宣的话使他兴奋,心中发热,眼睛放亮。他最喜欢听瑞宣说:“中国一定不会亡!”
    长顺听了瑞宣的话,也想对别人说。他当然不敢和外婆说。可是,不久他就露了破绽。听到自己的外孙滔滔不绝的发表对时局的意见,马老太太马上害怕起来:长顺是在祁家学“坏”了!
    在瑞宣这方面,他并没料到长顺会把他的话吸收得那么快,而且使长顺的内心里发生了变动。有一天,他扭捏了半天,而后说出一句话来:“祁先生!我从军去好不好?”
    瑞宣半天没能回出话来。他没料到自己的闲话会在这个青年的心中发生了这么大的效果。他忽然发现了一个事实:知识不多的人反倒容易有深厚的情感。他也想到,有知识的人,像他自己,反倒前怕狼后怕虎的不敢勇往直前。他正这样思索,长顺又说了话:
    “我想明白了:就是日本人不勒令家家安收音机,我还可以天天有生意做,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国要是亡了,几张留声机片还能救了我的命吗?我很舍不得外婆,可是我能老为外婆活着吗?人家那些打仗的,谁又没有家,没有老人呢?人家肯为国家卖命,我就也应当去打仗!是不是?祁先生!”
    瑞宣还是回不出话来。在他的理智上,他知道每一个中国人都该为保存自己的祖坟与文化而去战斗。可是,在感情上,他老先去想每个人的困难。但他又不能拦阻长顺,正如同他不能拦阻老三逃出北平那样。
    “祁先生,你看我去当步兵好,还是炮兵好?”长顺呜呜囔囔的又发了问,“我愿意做炮兵!你看,对准了敌人的大队,轰隆一炮,一死一大片,有多么好呢!”他说得是那么天真,那么热诚,连他的呜囔的声音似乎都很悦耳。
    瑞宣不能再楞着。笑了一笑,他说:“再等一等,等咱们都详细的想过了再谈吧!”他的话是那么没有力量,没有决断,没有意义,他的口中好像有许多锯末子似的。
    长顺走了以后,瑞宣开始低声的责备自己:“你呀,瑞宣,永远成不了事!你的心不狠,永远不肯教别人受委屈吃亏,可是你今天眼前的敌人却比毒蛇猛兽还狠毒着多少倍!为一个老太婆的可怜,你就不肯教一个有志的青年去从军!”
    责备完了自己,他想起来:这是没有用处的,长顺必定不久就会再来问他的。他怎么回答呢?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杏花开了。台儿庄大捷”开头,既描写了自然景物,又交代了社会背景,自然引出下面故事的展开。
    B. 因日本人勒令每个院子要买一架日本造的收音机,使得长顺家的留声机滞销,这激发了长顺参军抗日的决心。
    C. 祁瑞宣并未因看惯了日本人和他们的横行霸道而变得麻木不仁,反而因台儿庄大捷坚定了中国不会亡的信念。
    D. 小说生动刻画了冠家、小文和马老太太等北平沦陷区部分普通民众的群像,表现了他们逆来顺受的懦弱性格。
    13. 文中是如何塑造祁瑞宣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耕籍田仪注》,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天子率公卿躬秉耒耜,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侍臣曰:“先王制礼有本有文,苍生之福也。”户部奏青州借官粮赈饥,乞复勘,然后给。上曰:“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三年六月,上谕朝臣:“贪污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太宗尝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廉公有威。”荣曰:“佐为京尹,能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上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九月庚戌朔,驻跸蓟州,进州官谕之曰:“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谣,尔曹勉之!”又进耆老谕曰:“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四年春,上召大学士杨溥谕曰:“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惓惓。今幸百姓稍安,顾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溥顿首谢:“臣不敢忘报。”上曰:“直箴朕过,报朕多矣。”溥又顿首谢曰:“直言求之非难,受之为难。”上曰:“然。”(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B. 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C. 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D. 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宗,明朝皇帝朱瞻基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的名号。
    B. 籍田,天子率臣子亲自耕田的典礼,又指天子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文中指前者。
    C. 户部,古代掌管土地户口、科举考试、财政税收等事务的部门,副职称户部侍郎。
    D. 庚戌朔,指庚戌日初一这天。这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纪日法相同。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士奇和杨荣一致认为顾佐廉正有威名,举荐他取代刘观,这与明宣宗的想法不谋而合。
    B.明宣宗认为,户口的增减反映国家的治乱。户口衰减,多是因为大兴土木或战乱不息。
    C.张堪任渔阳郡太守时,百姓安居乐业,当地传唱民谣以颂扬他。明宣宗告诚蓟州官吏,要努力向张堪学习。
    D.明宣宗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之理,没有被谄媚之臣的谀词所惑,希望杨溥全力辅佐他。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宗尝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
    (2)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西塞山泊渔家 
    皮日休
    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一、二句摹写渔家头戴纶巾,银发丝丝,静静倚坐在树下垂钓,这是渔人日常。
    B.诗歌三、四句介绍渔家生活,男女各有其事“挑叶去”和“买蓑归”对仗工整。
    C.诗歌五、六句写西塞山风物,这里莼菜可采,鱼儿肥美,渔家生活幸福滋润。
    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看到很多游人来西塞山作客,对渔人的生活充满羡慕。
    19.这首诗融描写、叙事和抒情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6分)
    时代不同,中国青年所展现的形象和风采、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也有所不同,但有些精神品质却是________的,尤其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家国情怀。今天,中国青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既面临时代机遇,又面对重重挑战。如何引导他们参与到________的社会实践之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呢?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创造了为我们走进青年心灵之窗、开启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随着媒体传播手段发生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的变革,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手段________,“青年大学习”等聚焦青年的新媒体栏目也不断涌现,以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互动性、突出的贴近性,吸引了众多青年。无论时代如何改变、媒介手段怎样变迁,都有着一个不变的精神内核——堪当大任的中国青年,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这种精神犹如火把,在百余年间的青年群体中________,并以璀璨夺目的光辉,继续引领新时代青年笃定前行、矢志奋斗。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以贯之     风起云涌    一日千里    薪火相传
    B.一以贯之     波澜壮阔    日新月异    薪火相传
    C.有始有终    波澜壮阔    一日千里    衣钵相传
    D.有始有终     风起云涌    日新月异    衣钵相传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为我们开启青年心灵之窗、走进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
    B.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是我们创造了走进青年心灵之窗、开启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
    C.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为我们创造了开启青年心灵之窗、走进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
    D.在传统的媒介手段之外,互联网为我们创造了走进青年心灵之窗、开启青年精神世界的全新载体。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浮萍是目前已知     ①     。在基因测序技术的帮助下,科学家破解了其“快速生长之谜。”由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     ②     ,且大部分生长发生在早晨,所以,研究人员在光暗周期下对浮萍进行研究,以确定浮萍哪些基因在一天里哪些时间是活跃的。结果发现,与其他植物相比,(      ),这可能就是它生长如此之快的原因。而且,浮萍没有与植物生长其他要素相关的基因,如防御机制和根的生长。这意味着浮萍已经摆脱大部分与快速生长无关的基因。     ③     ,也许未来可以开发出能够养活更多人口的食物。
    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浮萍只有一半的基因受光暗周期的调节
    B.受光暗周期的调节的只有一半的浮萍
    C.只有一半的浮萍受光暗周期调节
    D.只有一半的基因受光暗周期的调节的是浮萍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
    24.(1)《屈原列传》中“          ,          ”两句写出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
    (2)《过秦论》中“            ,               ”两句形象写出始皇派遣得力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过秦论》中“            ,             ”写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
    五、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
    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