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 六、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赴彭州山行之作 (唐)高适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时年五十九岁的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下本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山路独行,一路美景和鸟声清越,这些美景远近结合,声色交错,虚实相生。 B.嶙峋的峭壁怪石,撩人衣裳的轻萝,令山行艰难,又因路长年老,诗人困顿不已。 C.山行迢迢,无限芳菲争相逞妍,诗人放下意绪,尽情饱览秀色,只可惜没人同游。 D.全诗写景远近结合,声色交错,抒情转折起伏,凸显诗人赶路时内心的曲折变化。 15.“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6.诗人流连山水之际,还流露了哪些情感?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4.A 15.群峰如聚,层峦叠翠,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雄奇秀丽的群峰攒翠图。 16.①思乡之愁,诗人年老仕宦、独行赴任,悦目的山色终难完全排解愁思;②游子的寂寞,山行逶迤,长路漫漫,无人共“玩芳菲”,表达出诗人孤寂之感。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虚实相生”错误,前两联的写景都是实写,诗歌写景远近结合,声色交错,但没有“虚实相生”。 故选A。 15.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鉴赏诗歌画面能力。 一般步骤:描述画面,概括画面特点,点出技巧和表达效果。描述画面要抓住诗句中意象来进行。 诗句“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意思是悬崖峭壁连接着的是崆峒,簇聚的山峰上堆着翠微。此联,“峭壁连崆峒”“攒峰”“叠”描绘出彭州界山脉连亘起伏、雄奇的特点,“翠微”,山气呈青绿色,写出了山峦的秀丽。据此分析,概括诗歌描述的画面即可。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诗人流连山水之际,流露了哪些情感。作答本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 前六句“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写诗人看到了雄奇秀丽的山景,一路之上美景美不胜收,不禁让诗人驻马欣赏,留恋忘返,此时的诗人内心欣喜愉悦;“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情感由喜入愁,感伤于道路漫长,年华已逝却还要漂泊异乡,抒发了思乡之愁。 最后“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情感变得失落,山路好像永远都走不完,虽有美景,却无人和我一起赏玩美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伤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