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中医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天人合一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疾病及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再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方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平衡而康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健康和长寿的需要,也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人类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关注生命、重视生命、研究生命,寻找生命的密码,把握生命的规律,延长寿命的长度,提高生命的质量。
博大精深的中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行医之道和养生之道,比如“养心莫善于寡欲”、“善服药不如善保养”、“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都值得我们铭记和研究。
(摘编自汪金友《给中医更大的用武之地》)
材料二: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
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扬光大。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难延续。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当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
(摘编自白剑峰《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
材料三: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打造2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2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0个左右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00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形成一批中医优势专科。在国家的引领和大力支持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各国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严峻挑战,在全世界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救治,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中医药作为一大亮点备受世界瞩目。
要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就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建立符合其特点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同时,要加强研究论证,总结摸索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作用机理,切实把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中医药文化在中华大地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摘编自侠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B.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为中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据此撰写出的中医古籍是中医药的精华,值得研究。
C.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依靠中医寻找生命的密码、延长寿命的长度、提高生命的质量可能是未来的方向。
D.要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遵循中医药发展的规律,更要加强论证研究,总结摸索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机理。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徒间口传心授的传统师承教育和“标准化”的院校教育相结合,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可利于中医药发展的人才培养。
B.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要遵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要求,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
C.传承好中医古籍、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始终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
D.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将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发展开辟崭新天地。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在抗疫中,中医凭借历史上对付瘟疫富有成效的“扶正祛邪”思想和灵活的“辨证论治”特征,可因人、因地、因时迅速开出有效的方药。
B.中医药学是我们的中华瑰宝。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中医药为我国的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C.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突破中医药研究,可以实现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确保中医药在新时代有新作为。
D.康源全自动重要调剂系统生产线对几千年手抓戥称的调剂方式进行了创新,极大地提高了中药饮片的配药、取药效率。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根据材料举例说明。
5.高考填报志愿时,高三学生小丁想选择中医学专业,他的家人不同意,小丁怎样才能说服家人同意他的选择?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帮他阐述理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事通先生
(英)毛姆
我在见到凯兰达之前就有点不喜欢他。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横渡太平洋的航线非常繁忙,客舱是很难预订到的。我很高兴弄到个双人客舱,但想到在这十四天的旅途中(我从圣弗兰西斯科到横滨)将和一个叫凯兰达的人共用一间房就很不爽。上船后,我来到客舱,发现凯兰达的行李已经在那里了。他的衣箱可真难看,上面贴满了标签。
我不喜欢凯兰达。他不但和我在一个房间,而且一日三餐都非要和我挤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不论在什么地方,我都无法摆脱他。
凯兰达擅长交际,在船上的第三天,就差不多认识了所有的人,他什么事都干,好像比谁都懂得多。我们都叫他“万事通”先生,甚至在他面前也是这样。他把这当作我们对他的恭维。
一天晚上,我们坐在医生的桌旁,在座的还有拉姆齐(在神户的美国领事馆工作)和他的夫人。
这次是带着妻子重返神户的。他的妻子已独自一人在纽约待了一年,拉姆齐夫人的样子十分可爱,举止优雅,颇富幽默感。虽然她丈夫工资低廉,但她知道怎么着装,使她自有一番优雅而又与众不同之处。
这时,话题谈到精明的日本人正在进行的人工珍珠养殖。我看见凯兰达一开始还很激昂健谈,最后他被拉姆齐的一句话激怒了,因为他敲着桌子在喊:“我最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我这次到日本就是去洽谈珍珠生意的。没有哪一个懂这一行的人不认为我刚才所说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他得意扬扬地看着周围的人。
他指着拉姆齐夫人戴的项链:“夫人,你的这串珍珠项链就非常值钱,并且它的价格还在上涨。”
谦逊的拉姆齐夫人脸红了,她把那串项链轻轻塞进她的衣服。拉姆齐身体前倾,他看了看我们,眼角滑过一丝笑意。“当然,这不是我买的,但我想知道,你认为它值多少钱?”
“在有些市场要1.5万美元,但在美国第五大道,卖到三万美元也用不着吃惊。”
拉姆齐冷笑起来:“这是我夫人离开纽约前在一家百货商店里买的,只花了十八美元。你吃惊吧!”
凯兰达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胡说,这项链不但是真的,而且就其大小而言是我见过的最好的。”
“你敢打赌吗?我要用一百美元和你打赌这是仿制品。”
“可以。”
“不,亲爱的,你怎么能拿一件事实和人打赌呢?”拉姆齐夫人说道。
“为什么不呢?如果放弃这样一个轻易能弄到钱的机会,那才是一个傻瓜。”
“但你也不能证明它是仿制品呀?”她急道。
“把它拿给我看一看,如果是赝品,我马上就能告诉你。这一百美元我还是出得起的。”凯兰达说道。
“亲爱的,解下来,把它拿给这位先生看看。”
拉姆齐夫人犹豫着,她两手紧握。拉姆齐跳起身,“我来解开。”他把项链递给了凯兰达。
我突然预感到一件不幸的事要发生了。凯兰达拿出一个放大镜,仔细地察看起项链来。一丝得意的微笑闪现在他光滑黝黑的脸上。他把项链递给拉姆齐,正准备开口说话时,忽然看见拉姆齐夫人的脸是那样的苍白,好像她马上就会晕过去。她的眼睛看着凯兰达,那是一种绝望的哀求。她丈夫居然没有看到这些,我真是奇怪。
凯兰达张着嘴,半天都没有说出话。他的脸通红,你看得出他在努力地克制着自己,“我错了。”
他说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仿制品,这种次品十八美元正合适。”
他从钱包里拿出一百美元递给拉姆齐,没有再说一句话。
“年轻人,也许这能教会你以后不要太自以为是了。”拉姆齐接过钱说。
我注意到凯兰达的手在发抖。
这件事很快在全船传开了,那晚凯兰达不得不忍受着别人的戏弄和嘲笑。“万事通”先生露了馅,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笑话。但是,拉姆齐夫人再也没有出来过,她有点头痛。
第二天早上,我起来正在刮脸,凯兰达躺在床上抽烟。忽然一阵轻微的刮擦声,我看见一封信从门下塞了进来。我打开门向外望,外面没有任何人。我捡起信封,信是写给凯兰达的。名字用印刷字体写的,我把信递给了他。
他打开信封。拿出的不是信,而是一张一百美元钞票。他看了我一眼,脸变得通红,然后把信封撕成碎片从舱口扔了出去。
“没有谁愿意被别人看成是一个傻瓜。”他说。
“那珍珠是真的吗?”我问道。
“如果我有一个漂亮的妻子,我绝不会让她一个人在纽约待一年而自己在神户。”他拿出钱包,小心翼翼地把一百美元放了进去。
这时,我觉得我不那么讨厌凯兰达了。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从“我”和凯兰达的相遇展开,聚焦于“我”的转变:最先讨厌凯兰达,对他百般挑剔,但“珍珠”事件后,开始尊重他。
B.“我突然预感到一件不幸的事要发生了。”是因为“我”已经预感到这个项链是真的,害怕凯兰达将揭穿拉姆齐夫人的谎言,为拉姆齐的家庭带来灾难。
C.“年轻人,也许这能教会你以后不要太自以为是了。”这是拉姆齐以胜利者的姿态对凯兰达的教训,自以为抽了凯兰达“一记耳光”,殊不知是抽在自己脸上。
D.读完小说,读者可以发现“万事通先生”并非“我”从一开始就不余遗力地营造的那种令人讨厌的人,他亦有值得他人钦佩的品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我”作为一个观察者与主人公“万事通先生”保持联系并产生作用。显然,“我”的身份设置有助于使读者对人物产生亲切感。
B.小说叙述了“我”和凯兰达相处的过程,把人物性格塑造得十分鲜明。小说中的“我”是虚设的,并不能与作者本人等同。
C.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作者用细节描写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性格更加鲜明、丰满和具有特色。比如“凯兰达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就是因为凯兰达被拆穿他是夸夸其谈,而非真才实学展现的愤怒。
D.《万事通先生》一文围绕着“我”对凯兰达先生观感的改变展开,之所以发生改变是“我”在观察凯兰达与相关人物的交往的过程中被他的行为触动。
8.请简要概括“万事通”凯兰达先生和拉姆齐夫人的人物形象。
9.情节突转,是指小说情节出现令人始料不及的一百八十度的突然转变,由此造成强烈的戏剧性。根据文本,概括文中情节突转的地方,并分析这样的突转有何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熙宁五年秋七月,太子少师致仕欧阳文忠公薨于汝阴,八年秋九月,诸子奉公之丧葬于新郑旌贤乡。自葬至崇宁五年,凡三十有二年矣。
公讳修,字永叔,生四岁而孤,韩国夫人守节自誓,亲教公读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公敏悟过人,所览辄能诵。比成人,为一时偶俪之文,已绝出伦辈。翰林学士胥公时在汉阳,见而奇之,馆之门下。公从之京师,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人。
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公之在滁也,自号醉翁,作亭琅琊山,以醉翁名之。晚年又字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居颍一年而薨,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
公笃于朋友,不以贵贱生死易意。石守道、孙明复、梅圣俞既没,皆经理其家,或言之朝廷,官其子弟。公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雠,而公愈奋厉不顾。上独深知其忠,改右正言、知制诰。故事,知制诰必试。上知公之文,有旨不试。公前后历七郡守,其政察而不苛,宽而不弛,吏民安之,滁、扬之人,至为立生祠。
昔孔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其称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虽一时诸侯不能用功业不见于天下而其文卒不可掩孔子既没诸弟子如子贡子夏皆以文名于世数传之后子思孟子孙卿并为诸侯师。秦人虽以涂炭遇之,不能废也。及汉祖以干戈定乱,纷纭未已,而叔孙通、陆贾之徒,以《诗》《书》《礼》《乐》弥缝其阙矣。其后贾谊、董仲舒相继而起,则西汉之文后世莫能仿佛。盖孔氏之遗烈,其所及者如此。
自汉以来,更魏晋历南北,文弊极矣。虽唐贞观、开元之盛,而文气衰弱,燕许之流,倔强其间,卒不能振。惟韩退之一变复古,阏其颓波,东注之海,遂复西汉之旧。自退之以来,五代相承,天下不知所以为文。及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古。於乎!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惟得二人焉。夫岂偶然也哉!
(选自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一时诸侯不能用/功业不见/于天下/而其文卒不可掩/孔子既没/诸弟子如子贡/子夏/皆以文名于世/数传之后/子思/孟子/孙卿/并为诸侯师。
B.虽一时诸侯不能用/功业不见于天下/而其文卒不可掩/孔子既没/诸弟子如子贡/子夏/皆以文名于世/数传之后/子思/孟子/孙卿/并为诸侯师。
C.虽一时诸侯不能用/功业不见/于天下/而其文卒不可掩/孔子既没/诸弟子如子贡/子夏/皆以文名于世数传之后/子思/孟子/孙卿/并为诸侯师。
D.虽一时诸侯不能用/功业不见于天下/而其文卒不可掩/孔子既没/诸弟子如子贡/子夏/皆以文名于世数传之后/子思/孟子/孙卿/并为诸侯师。
11.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始于晋武帝司马炎的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
B.谥,用言论给予褒扬,尤指死后追封。谥号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C.故事,文中指旧例、先例,现在指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D.立生祠,是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并加以奉祀,以颂其功德,为后来者之典型。但也有的生祠是谄媚者或慑于势焰者所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公机敏聪慧,才学过人。四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教导,有过目不忘之能。跟随胥公时去京师,三次考试均考了第一。
B.欧阳公亲近自然,恬然自适。在颍州做官时,选择在这里筑房定居,这是因为他很喜欢这里的风土人情。在滁州时,他自号醉翁,并在琅琊山修建亭子,以醉翁命名。
C.欧阳公正直公允,忠诚可嘉。哪怕小人视之如仇敌,他也毫无顾忌,反而更加激愤,正道直行,议论国事直言不讳无所回避。
D.孔子遗风,影响后世。汉朝时天下动乱纷争一直未停息,叔孙通、陆贾等人,就用《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来辅助汉高祖征战天下。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成人,为一时偶俪之文,已绝出伦辈。
(2)石守道、孙明复、梅圣俞既没,皆经理其家,或言之朝廷,官其子弟。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4.请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概括“文章废而复兴”的两次表现。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
刘长卿
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月何。
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
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见多。
唯余旧山路,惆怅枉帆过。
(注释)枉:绕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依然”照应诗题“归故村”,从语意关系上来看,后句“无如岁月何”其实可放在开头。
B.颔联“邑人怜白发”写诗人生出白发,一个“怜”字直接体现出对年老的感慨嗟叹,以及对生命的惆怅茫然。
C.“庭树长新柯”和前一句形成对照,用新枝的欣欣生新与人的黯然衰鬓相对照,以乐景衬哀情,使垂垂老者更显憔悴不堪。
D.颈联写诗人的朋友、同僚本来就相当少,现在又难以相逢,相聚艰难,更突出了自己孤独寂寞之感。
1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使用了和本诗尾联相同的物象,这两联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化用《湘夫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成了“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诗句。
(2)《夜归鹿门歌》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在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中衬托出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菩萨蛮》中微妙地捕捉人物身上突出的特点,以局部代整体,摹写出江南曼妙美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雨辋川庄作》中体现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旅夜书怀》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扬州慢》中形容战争残酷和破坏深重,运用拟人手法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三星堆新发现》特别节目,实时报道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最新发掘成果。此次三星堆“上新”,不仅有恒温恒湿考古仓、3D打印箱等新技术、新装备,还有“直播+MV”的全新探索,令亿万观众______________的同时,改变了人们对考古的刻板印象,让社会大众感受到文物并不是______________的,厚重的历史也可以是平易近人、鲜活有趣的。此前,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用5G、AR技术展示虚拟场景,力求将盛唐的风采和少女的灵动搬上舞台,再现盛唐时期的大国气象和以“唐三彩”为代表符号的唐韵之美。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
曾经,传统文化传播______________,如此突然______________、接二连三地破圈而出,令人振奋和欣慰。五千年文明从来不缺乏精彩故事,只是缺少融入时代语境的表达方式和途径。无论是三星堆考古现场的全景式直播,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展示馆、线上文创馆,还是此前收获无数“点赞”的《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唐宫夜宴》等节目,都是对表达方式和途径的有益探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喜闻乐见 仰之弥高 式微 否极泰来
B.耳目一新 仰之弥高 衰败 否极泰来
C.耳目一新 高不可攀 式微 峰回路转
D.喜闻乐见 高不可攀 衰败 峰回路转
19.下列各项中,和画下划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量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450万辆,占全球50%以上。然而,在买与不买的选择中,续航难题还是难倒了不少人。_①_,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充电桩建设的不断提速,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得到局部缓解,目前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已超过130万个。不过,私人充电桩安装率偏低,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高,充电桩的使用体验也不佳。既要“装得上”,_②_,充电模式改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_③_,换电模式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只不过,由于换电站建站成本不菲、维护成本太高,再加上电池型号不统一、不兼容等因素,推广普及换电模式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请分别用一个转折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30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将方正与圆融的性格集于一身是否会使人形成两面性?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