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 B
2. D
3. A
4. ①举例论证。材料一举了晋悼公重用魏绛、廉颇“负荆请罪”等事例,材料二举了蔺相如、晁错等事例。②引用论证。材料一引用了《吴太伯世家》中的内容,材料二引用了司马迁对蔺相如的评价。
5. ①塑造了大量的优秀人物,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如崇尚德义等。②真实全面地记载了各民族逐渐融合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精神。③采用了一些独特手法,展现人物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④融入了司马迁独特的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民族精神提供了载体。
6. C
7. D
8. ①才华出众。她写的《如梦令》,黛玉评价为“新鲜有趣”,众人“称赏了一回”。②心直口快(或纯真坦率)。看了宝钗写的《临江仙》,第一个称赞,认为第一句就“出人之上了”。③命运凄苦。《如梦令》写了暮春之景,这是她凄苦命运的象征。
9. ①语言形式陌生化。“好风凭借力”颠倒语序造成了语言形式陌生化。②语意上重炼意翻新。用简洁的语言体现了薛宝钗从容不迫、春风得意的内心世界。③折射与暗示的多重性,能给人们以哲理启示。脱离具体的创作情境,可以给人们向上精神、竞争意识等多方面的启示。
10. A
11. D
12. C
13. (1)张汤执法严厉而何比干主张仁爱宽恕,多次和张汤争辩,虽然不能每次都成功,但挽救活下来的人可以用千来计算。
(2)何敞到任后,用道义辅佐刘康,多次引用法律劝谏、纠正他,刘康敬重并且礼遇他。
14.①何敞多次上奏论说窦氏罪过,遭到窦宪等人怨恨;②济南王刘康尊贵骄横,窦宪想借他打压何敞。
15. B
16. 相同点: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不同点:①第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豪迈之情。作者登临狼山,见到壮观景象,眼界为之开阔,胸中升腾起志在天下、进取向上的豪迈之情。②第二首诗歌中“细数落花”“缓寻芳草”表达了诗人淡寂安闲的心情。
17 ①.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②.至丹以荆卿计 始速祸焉 ③.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18. D
19. C
20. 示例:尽管(或虽然)戏剧是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戏剧的艺术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21. 示例:大学校训是一种文化符号,它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理念和精神,会渗透到每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管理制度、学科建设、师生活动等各个方面。
22. 示例:①就会有一些共同的特质 ②更体现在校训的内容上 ③也有一些本质差异
23.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