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江河《星星变奏曲》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4-01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
    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抬头凝望星空,把“星星”作为遥远的安慰,这是因为黑暗笼罩大地,处于劫难中的人们渴望光明。
    B.“柔软得像一片湖”形象地写出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给人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C.“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意思是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把寂寞化作光明。
    D.结尾用“飘动的旗子”“涌出金黄的星星”的“火”来表现诗人丰富的情感流变与追求光明的热望。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假设的语句来开头,用“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诘问,宣泄着诗人内心蓄积已久的苦闷与祈盼。
    B.诗人用“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这样的句式,引出一系列的美好意象,写出了诗人向往的光明世界。
    C.这首诗采用复沓的结构形式,意在营造浓郁的氛围,增强诗的内趋力和表达效果,让人于轻松中心灵受到震动。
    D.用睡莲、丁香等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用夜、冰雪等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使诗歌清晰显豁,意境优美。
    8.“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中的“颤抖”如何理解? (4分)
    9. 诗歌中有些句子使用了通感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举例简析。(6 分)
    答案:
    6.C [解析] C项“只能把寂寞化作光明”应该是“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
    7.D [解析] D项“清晰显豁”说法错误,应该是“朦胧含蓄”。
    复沓,又叫复唱,语出:《庄子·田子方》,指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加重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的效果。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8.①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心灵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与温暖。②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
    9.①诗句“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②因为声音一会儿人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似的。③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