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雨果 群众有等候观赏公开行刑的习惯,他们用观看刑台来消磨时间。 当伽西莫多给拖到刑台顶上的时候,当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场内爆发了一阵笑声和喊声,人们认出他就是伽西莫多。 人家叫他跪在那块圆形底座上,他照着做了。人家脱掉了他的上衣和衬衣,直到露出胸膛,他也听之任之。群众看见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驼背,突起的胸脯,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爆发出一阵哄笑。正当大家笑闹的时候,施笞刑的大头目比埃拉爬上了平台,到了犯人身边。 随着轮盘的转动,比埃拉抬起胳膊,皮鞭挥起,发出水蛇般的嘶嘶声,一鞭又一鞭疯狂地落到那可怜人的肩膀上。人们看见成千条血水在那驼子的黝黑的肩膀上流淌,皮鞭在空中挥动时把一些血珠也溅到了观众的身上。伽西莫多脸上的呆笨表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他闭上独眼,把头垂到胸前,仿佛死去了似的。 轮盘停止了转动,施刑人停止了鞭打,笞刑算是执行完了。可是对于伽西莫多,这还未完事,他还要在刑台上示众一个钟头。当“公诉”执行完毕,就轮到千万种私人的报复了。 “邪教的怪物!”一个说。 “骑扫帚把的家伙!”另一个嚷道。 “做个凄惨的怪笑吧。”第三个说。 成千种侮辱性的语句像雨点般落在他身上,场上处处都有人诅咒他,嘲笑他,向他叫骂,向他投石子。伽西莫多虽然耳聋,但他看得很清楚,群众的狂怒表现在脸上的并不比表现在话语里的少,向他投来的石子也能说明群众是在哄笑。他愤怒、憎恨、失望,脸上布满了厚厚的阴云。 这时,他远远望见一个神甫骑着骡子经过,这可怜人的脸色就温和起来,一直控制着他的那种愤怒变成了奇特的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甜蜜宽厚而温和的微笑。那神甫愈走近他,他的笑容就愈加明显,愈加清晰,愈加光辉灿烂,简直像是不幸的人所崇敬的救主降临了似的。可是当那头骡子靠近了刑台,使骑在它背上的神甫看清了犯人是谁的时候,那神甫却低下眼睛,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骡子急忙转身走开了,好像在逃避一声耻辱的呼唤似的,他很不愿意在那种场合被一个不幸的人认出来并且向他致敬呢。 那个神甫正是副主教克洛德。伽西莫多的脸色黯淡起来了。微笑还在一片阴云间停留了一会,但那是痛苦的、无力的、带着深深悲哀的微笑。 时间一点点过去,他在那儿至少待了一个半钟头,被人不停地折磨,虐待,嘲笑,投石子。突然,伽西莫多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他打破缄默,用嘶哑愤怒的如动物般的声音吼叫:“给水喝!”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台四周的市民笑得更加厉害。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睛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 只见爱斯梅拉达一言不发地走近那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节选《巴黎圣母院》,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伽西莫多在刑台上毫不反抗,是因为“他认为一切反抗都是徒然的”,他甘愿为副主教克洛德承担劫持爱斯梅拉达的罪名。 B.当伽西莫多用令人心碎的声音求水喝时“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只”说明围观的人群虽然看到伽西莫多经受了酷刑,但没有人同情他,强调人们态度的冷漠。 C.伽西莫多很少得到別人的同情,在爱斯梅拉达到来之前,在场的许多人骂他、打他,而伽西莫多曾为副主教克洛德抢过爱斯梅拉达,所以当伽西莫多看到爱斯梅拉达走来,“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 D.选文描写人物时采用多种方法,如:描写伽西莫多时,通过对他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刻画,表现了他的期望、怀疑、感激、悲哀;描写爱斯梅拉达时,着重刻画她的外貌、神态与动作,展现她的人性美。 8.小说多处描写围观者对伽西莫多的哄笑、侮辱,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9.本文标题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也有译为“一滴水唤一滴泪”的。你认为哪个好?请简述理由。 答案: 7.D项,“描写爱斯梅拉达时,着重刻画她的外貌、神态与动作,展现她的人性美”分析错误,描写爱斯梅拉达时,着重刻画她的表情与动作,展现她的人性美。没有对爱斯梅拉达的外貌描写。 8.(1)表现人性的丑恶,反映当时人们缺乏怜悯、良知的社会现实。(2)反衬爱斯梅拉达善良与宽容的人性美。(3)为结尾写人们良知的被唤醒作铺垫。 9.示例一:“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好。理由:(1)突出伽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赠水的感激之情。(2)“一滴水”体现了仁爱和人性,爱斯美拉达的“一滴水”换来了伽西莫多的眼泪,而这又感动了周围的观众。 示例二:“一滴水唤一滴泪”好。理由:(1)这样更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有爱斯梅拉达充满仁爱的“一滴水”,才有伽西莫多充满感激的“一滴泪”。(2)更能突出 “一滴水”对唤醒伽西莫多良知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