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杜甫《秦州杂诗(其十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9-11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杜甫
    秦州杂诗(其十一)①
    杜甫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②,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杜甫携家到秦州(今甘肃天水)避乱,衣食无着,极为困窘。秦州之西常有吐蕃犯边,形势紧张。②蓟门:泛指蓟州、幽州一带,是安史叛军的老巢。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大处着笔,描写秦州古塞的萧索景象,句中叠词“萧萧”“漠漠”强化了表达效果。
    B. 颔联描写黄鹄因雨重而垂翅,苍鹰因饥饿而啄泥,这既是眼前之景,也是诗人自身写照。
    C. 颈联表达诗人对现实的忧虑:无人去平定安史叛军,也未能像汉朝那样派大将抵御吐蕃。
    D. 尾联写出诗人的无奈和悲哀,其中“厌”字本意为满足,这里则有因听闻太多而苦恼之意。
    16. 清代学者仇兆鳌《杜诗详注》评本诗“对雨而伤寇乱也”,请据此对本诗从整体上作简要赏析。
    答案:
    15. C   C项,“也未能像汉朝那样派大将抵御吐蕃”错,唐诗中常用“汉”代指本朝“唐”,所以“未能像汉朝那样派大将抵御吐蕃”是对“汉将独征西”的误读。
    故选C。
    16. ①本诗前两联写“对雨”,描绘出秋雨中秦州边地特有的景象,渲染出一派阴冷、压抑的氛围;②后两联“伤寇乱”,表达作者对国家内忧外患的担忧,对自身历经战乱、衰老穷困的感叹。③前面的写景为后面的感时伤身作铺垫,后面的抒情则深化了前面景物描写的内涵。全诗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本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对雨而伤寇乱也”。前两联的主要句意为:古塞萧萧风冷,秋云密布低垂。黄鹄雨中垂翅,苍鹰啄泥充饥。主要描绘出秋雨中秦州边地特有的景象,渲染出一派阴冷、压抑的氛围,为后面的感时伤身作铺垫;后两联的主要句意为:蓟门叛军,谁去征讨?吐蕃发难,汉将征西。不料我这书生双耳,近暮年却饱听了鼓鼙。这四句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内忧外患的担忧,对自身历经战乱、衰老穷困的感叹。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