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钱谦益《游黄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8-03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钱谦益
    游黄山记
    钱谦益
    由祥符寺度石桥而北,逾慈光寺,行数里,径朱砂庵而上,其东曰紫石峰,三十六峰之第四峰,与青鸾、天都,皆峄山也。过此,取道钵盂、老人两峰之间,峰趾相并,两崖合沓,弥望削成,不见罅缝,扪壁而往,呀然洞开,轩豁呈露,如辟门阖。登山者盖发轫于此。
    里许,憩观音崖。崖欹立如侧盖。迳老人峰,立石如老人伛偻,县崖多奇松[1],裂石迸出,纠枝覆盖,白云蓬冒松起。僧曰:“云将 铺海,盖少待诸[2]?”遂憩于面峰之亭[3]。登山极望,山河大地,皆海也。天将雨,则云族而聚山;将晴,则云解而归于山。山河大地,其聚其归,皆所谓 铺海也。云初起如冒絮,盘旋老人腰膂间,俄而没顶及足,却迎凌乱,迫遽回合,弥漫匼匝[4],海亦云也,云亦海也,穿漏荡摩,如百千楼阁,如奔马,如风 樯,奔踊却会,不可名状。荡胸扑面,身在层云中,亦一老人峰也。久之,云气解驳,如浪丈水势;络绎四散,又如归师班马;倏然崩溃,窅然不可复迹矣。回望老 人峰,伛偻如故,若迟而肃客者。缘天都趾而西,至文殊院宿焉。
    黄山自观音崖而上,老木搘径,寿藤冒石,青竹绿莎,蒙落摇缀,日影乍穿,飞泉忽洒,阴沉窅窱[5],非复人世。山未及上曰翠微。其此之谓乎?升老人峰,天宇恢廓,云物在下,三十六峰,参错涌现,怳怳[6]然又度一世矣。吾至此而后乃知黄山也。
    (节选自《游黄山记》清·钱谦益)
    [注]:[1] “县”,同“悬”。[2] “盖”,同“盍”。 [3] 面峰之亭:背靠着山峰的亭子。[4]匼匝(ǎn zā)周匝,环绕。[5] “窅窱”,同“窈窕”。 [6] “怳”同“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辟门阖 辟:开
    B.则云族而聚山 族:丛聚,簇拥
    C.则云解而归于山 归:返回
    D.却迎凌乱 却:但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登山者盖发轫于此 于其身者,则耻师焉
    B.扪壁而往 泉涓涓而始流
    C.其此之谓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
    D.其东曰紫石峰 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铺海”本是黄山的奇观。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从云起到铺海再到云散的全过程,写得生动、具体,让读者能从中领略到这一奇观的实况。
    B.首段作者详细介绍了登山行踪,从钵盂、老人两座山峰之间,摸着崖壁到达一个敞开的开阔地,这里是许多登山者出发的地方。
    C.作者着力描写了黄山“云铺海”的雄奇景象,白云从山脚升起,很快盘旋在老人峰的腰脊之间,一会儿就没过了山顶。
    D.黄山从观音崖而上,老树支撑在路上,老藤覆盖着石头,飞泉从崖上洒落,让人感觉好像不再是人世间;登上老人峰,更是一幅奇异的景象。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由祥符寺度石桥而北,逾慈光寺,行数里,径朱砂庵而上。(4分)
    (2)里许,憩观音崖。崖欹立如侧盖。(3分)
    (3)缘天都趾而西,至文殊院宿焉。(3分)
    参考答案
    4、D却:退下来,后退
    5、B 连词,表修饰关系(A介词,“在”或“从”;介词,对。C助词,宾语前置;助词,的。D代词,它的;语气副词,难道。)
    6、C“云铺海”的景象是先盘旋在老人峰的腰脊之间,一会儿就没过了山顶山脚。
    7、(1)由祥符寺度过石桥向北走,越过慈光寺,走了几里路,经过朱砂庵向上攀登。(度 逾 径各1分 整体语句通顺1分
    2)走了一里多路,在观音崖休息,观音崖像一个倾斜的车盖一样斜立着。(憩 欹立 侧盖 各1分)
    3)沿着天都峰山脚向西走,到了文殊院,然后住在那里。(缘 至 焉各1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