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荀子继承儒家思想,同时杂取百家,与孔孟不完全一致,但却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 (1)西汉初年,统治者一直奉黄老之学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俱兴,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无为而治适应。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原因:黄老政治使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汉武帝为了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影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1)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对儒学的影响。理学两大流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2)宋明理学两大流派 ①程朱理学:对理学的发展起突出作用的是"二程",即程颢、程颐,南宋时的朱熹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在元朝时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明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②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阳明。思想核心分别是"心即理"和"致良知"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 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