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 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联在制止战争侵略方面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6分) 32.中外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推行专制或民主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7分) 材料一 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开明专制君主。……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统治效率很高。……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虽然也存在着渴望复辟旧制度或是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但是大多数人则都因为他结束了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⑴建立起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拿破仑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华 盛顿和拿破仑在治国方略上有何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点又是什么? (10分) 材料二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 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 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但是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 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⑵材料二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 材料三 1912年初的一天,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从扬州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 统孙中山。孙笑着起立和他握手。老先生却放下手杖,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连忙将他拉住,请他坐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并亲切地和他交谈:“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就和百姓无异了。”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等⑶指出材料三中“见到民主了”反映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意义。(6分) 材料四 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 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云: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梁启超《李文忠公事略》 ⑷在人物评价问题上材料四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因素 有哪些?(5分) 33.自古及今,民生问题关系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⑴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观点?(2分)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 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 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⑵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年间唐太宗的哪些经济措施体现了“存百姓”思 想?(2分)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 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孙中山《建国方略》 (3)分析孙中山的民生主张有何发展,并指出其思想根源(10分) 宁波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校联考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3题,31题14分,32题27分,33题14分,共55分) 31.(14分) (1)(6分) ①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 全身”的局面; ②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③完成工业革命以后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6分。每点2分) (2)(2分) 态度:最大限度削弱德国(1分) 目的:建立欧洲大陆霸权(1分) 32、(27分) ⑴(10分) 措 施:实行征兵制(2分)(如答反击反法同盟给1分) 相同之处:①重用人才;②加强财政经济管理,建立国家银行;③注重法制建设(6分。每点2分) 不 同 点:华盛顿崇尚(或实行)民主;(1分) 拿破仑信奉(或实行)独裁(或专制)(1分) ⑵(6分) 观点:既重视西方科技,利用西方科技维护统治;又继承传统思想文化。(2分) 看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引进西方科技文化,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为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开化和进步;(4分。只谈到积极作用2分) ⑶(6分) 反 映:政治制度变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分) 最大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⑷(5分) 人物评价:见仁见智,难以定论。(1分) 因 素:评价者自身因素(如政治立场、主观情绪和知识水平等);现实的政治需要;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及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等。(“因素”共4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是总分不得超过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