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丘吉尔和他的同谋者认为:“要使前俄罗斯帝国臣服,不仅是军事上的远征问题,而且是世界政治问题……;我们只有依靠德国的帮助,不能臣服俄国。”材料中的“前俄罗斯帝国”是指 A.沙皇俄国 B.临时政府 C.苏联 D.苏维埃俄国 19.1920年10月,英国著名作家威尔斯访问苏俄,列宁在 克里姆林宫接见了他,同他就当前苏俄建设进行了长时 间的交谈。他们交谈可能涉及的问题是 A.国家电气化计划 B.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 C.新经济政策的成果 D.建立红军 20.邓小平说,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泽东为领导中国人民走出黑暗而摸索出来的道路是 A.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建立苏维埃政权 B.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C.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三大改造,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1.“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上述引自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22.深圳在建特区的25年间,用前18年的时间使GDP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接着用了5 年时间使GDP达到2000亿元,然后仅仅用了2年时间就使GDP达到5000亿元,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接近30%,“深圳速度”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闪亮的名片。深圳速度 A.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轨迹 B.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C.证明私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D.表明中国外贸总量跃居世界前列 23.瑞典人安德士•伦斯泰特(1769-1835)是为澳门写史的第一人。他在《葡萄牙在华居留地史纲》一书中提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葡萄牙占领这块土地既无法律根据,又没有任何协议作基础。由此可知,关于澳门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通过一国两制成功解决澳门问题 B.澳门问题涉及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C.澳门问题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D.澳门问题产生于鸦片战争之后 24.美国历史学家约翰•西蒙斯在其《科学家100人:历史上最具影 响力的科学家排行榜》将牛顿置于首位,并说牛顿的学说起到了对 人类的“革命性”的影响。下列对牛顿的评价中,错误的是 A.牛顿的光学研究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 B.牛顿制造的折射望远镜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C.牛顿是第一个充分使用实验这一方法的科学家 D.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权威直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以及量子力学的建立才被打破 25.右图为192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所颁发给爱因斯坦的获奖证书。爱 因斯坦获奖是因为他 A.光电效应研究 B.相对论 C.统一场论 D.爱好和平,为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 26.人们形容李四光是“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 方向”。他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的著作是 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C.《新华夏海的起源》 D.《地质力学概论》 27.一位美国学者说:“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生产力水平下降 ②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再次出现高潮 ③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④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1918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决定将化学奖授予工业化合成氨的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但是这一决定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弗里茨•哈伯同时也是一战中德国毒气战的负责人。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中率先使用毒气战 B.说明诺贝尔奖的评审是非不分 C.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应将科技造福于人 D.毒气战是一战结束的主要原因 29.一位政治人物接受报社访问时表示:“日本与中国皆远处亚洲,参战程度远非英法之比,则发言权之差异自所不免,青岛问题当属议题之一。列国因战争影响,中止在东亚活动,今战事既终,则战后活动必倍于昔日,东亚安全,责在贵我两国。”这场战事是指哪一场战争? A.中日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抗日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30.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在其历史著作《剑桥战争史》中有这样一段话:“长远看来 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 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解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 这边。”在作者分析同盟国一战失败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A.美国始终援助协约国 B.德国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C.德国资源匮乏,工业力量薄弱 D.协约国经济实力总体强于同盟国 二、非选择题(共3题,31题14分,32题27分,33题14分,共55分) 31.若不认识战争,就无法了解二十世纪这短暂历史的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 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 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 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 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 ——(英)霍姆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⑴分析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6分) 材料二 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 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的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些 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 ——(法)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3月25日照会的总意见》 ⑵联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上法国对德国的态度及目的。(2分) 材料三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 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