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必修三1--2单元练习题(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刑,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
    (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统治方式上的不同点。(4分)
    (3)材料三体现了韩非的法治思想,其与现代社会的法治有何截然不同?(4分)
    47、(16分)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战国时期的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2分)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2分)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48.(16分)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三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材料四 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血腥和暴力的悲剧时,在英国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全部近代历史上没有别的事件曾更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
    ──(美)海斯《世界史》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2分)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3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3分)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4分)材料中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什么?(1分)
    (4)材料四中所说的“这个变化”是指什么?(1分)写出这次变化中“惊人地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的两件事例。(2分)
    49、(20分)最近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一:“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探究主题二 “西学东渐”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四种观点。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丁: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探究主题三:岭南文化的变迁
    l9世纪70年代以后的一些岭南人,成了无愧于时代的文化巨子。在鸦片战争结束半个世纪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一颗颗启明星在岭南的地平线上接连升起。
    ——《现代与传统》第一辑
    请回答:
    (1)依据探究主题一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4分)
    (2)指出探究主题二材料中甲、乙、丙、丁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70年代后,岭南文化能孕育出“无愧于时代的文化巨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他们对清朝晚期的政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4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4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