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外国语学校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年级历史文科试卷 一、单选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孔子 A.兼爱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民贵君轻 2.传统的启蒙读物《三字经》中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 性乃迁”的句子。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儒家思想 B.看到了教育对人的影响 C.体现了荀子的思想 D.这一观点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3.西汉初年,大臣陆贾在评论秦的统治时说:“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这段话最根本的含义是 A.严刑酷法不能保证统治的安定 B.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C.秦朝养兵太多反而招致灭亡 D.秦朝法网严密却不能阻止民间的反抗 4.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5.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 6.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是 A. 民主共和制度 B. 中央集权制度 C. 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度 7.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8.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顺应的“世界潮流”是 A.民族主义 B.政治民主化 C.社会主义 D.经济全球化 9.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10.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开始进行文学革命 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11.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B.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等理论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D.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斗争的理论 12.邓小平理论论述的根本问题是 ①一国两制 ②和平与发展 ③什么是社会主义 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3.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①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②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伟大纲领 ③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④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5.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16.电影《英雄》中,无名(刺客)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通)。秦王说:同意以后要将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令全国使用的标准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宋体 17. 邓小平在一次文物展览会上指着一幅古代的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A.《牡丹礁石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1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唐诗属于哪个流派 A.边塞诗 B.田园诗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19.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20.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其主要目的是 A.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B.炫耀国力 C.与美国争霸 D.用于收复台湾 21. 在一次科技博览会上,大家首次看到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模型、 “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模型。请推测一下,这次博览会最早可能举行的时间是 A.1980年 B.1970 年 C.1990年 D.1983年 22.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 A. 古为中用,洋为中用 B. 百家争鸣 C. 百花齐放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3.文革”期间,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主要原因是 A.文艺工作者减少 B.社会素材减少 C. “双百”方针错误 D. “双百”方针遭破坏 24.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强基础教育 B.发展高等教育 C.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D.促成教育的立法 25.国家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所实施的重要措施是 A.继续推动希望工程 B.加快发展“863”计划 C.扩大高等教育招生 D.实施“211工程”计划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题14分,27题10分,28题12分,29题1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住的……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