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同步检测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3.《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多B.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剧
    C.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 D.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
    4.对北宋中期统治状况的表述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A.出现“冗兵、冗官、冗费”现象 B.积贫积弱
    C.阶级矛盾激化 D.社会危机、统治危机加深
    5.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A.辽、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6.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北宋进行的改革是
    A.王安石变法 B.庆历新政 C.仁宗变革 D.军事改革
    788.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政府财政收入问题 B.大地主的特权问题
    C.农业生产发展问题 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8.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9.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10.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②目的在于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
    ③在—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财政收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1.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 安石变法中的( )
    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12.修建于北宋中期的福建莆田木兰陂工程,既能抵御海潮,又能灌溉农田。这一成就与王安石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农田水利法 D.方田均税法
    13.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哪一项与唐代的“庸”相似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
    14.“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反映的是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1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
    16.“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 A、兵不在多在勇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
    17.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B、是否在统治危机四伏的背景下进行
    C、是否从根本上挽救危机 D、是否在各方面进行改革
    18.下列涉及到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改革是
    (1)管仲改革(2)王安石变法(3)商鞅变法(4)梭伦改革
    A、(1)(2) B、(2) C、(3)(4) D、(3)
    19.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20.王安石曾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与唐朝纳绢代役相比,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特征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限制官僚地主的经济特权
    C.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 D.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
    回答:⑴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⑵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⑶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⑷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22.(2007山东高考)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