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10届高二历史选修作业三练习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010届高二历史选修作业三
    一、选择题
    1.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享有盛誉,其基本特征包括 ①汉字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性和气势 ②书法是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意境美 ③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④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反对传统和理性
    A.①②⑨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书评:“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等评论的对象应是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 D.《新青年》
    3.“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4.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不断发展.下列各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 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6.1600年,因为坚定不移地同罗马教会、神学作斗争,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被罗马教会称做异端处以火刑,其为科学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令后人敬仰。但在此之前,马丁•路德同样反对罗马教皇却免遭其难,主要原因在于
    A.因反对赎罪券和简化宗教仪式而得到人民的拥护
    B.因向罗马教皇忏悔而获得宽恕
    C.因主张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而得到德意志诸侯的保护
    D.因创立了路德教派同罗马教皇分庭抗礼
    7.《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依据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8.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A.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地但爆炸成功 D.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班级 姓名 学号
    二、主观题
    1、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循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途程之艰辛、实现近代化的历程之坎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 立法权
    (贵族院、众议院)
    行政权 司法权
    (国王) (人民法院)
    孟德斯鸠学说图解
    材料三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 语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935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四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3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的哪一学说?这一学说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⑶材料三中“康梁之徒”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⑷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这场反封建斗争有何特点?这次向西方学习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