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长沙市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入学考试同步检测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长沙市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入学考试•试题卷
    2010年3月16日年级高二科目历史时 量90分钟
    一、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写在答题卷上。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 )
    ①井田制瓦解 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③新兴地主掌握政权 ④百家争鸣 ⑤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吸引商人买房置地 B.鼓励百姓从耕织中求功名
    C.遏制商贾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3.秦国“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消极影响是( )
    A.导致了秦朝短暂而亡 B.导致法家理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C.推动了封建统治的强化 D.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4.在评论商鞅变法时,司马迁说“秦民大悦”,而司马光却说“人多怨之”。史学研究者的正确态度是( )
    A.支持司马迁的说法 B.查阅相关史料后自作结论
    C.支持司马光的说法 D.采用当代学者的权威说法
    5.“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这里的“务本”是指( )
    A.重视改善民生 B.致力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C.重视发展农业 D.完善律令作为治国根本
    6.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下列新法哪一项可以作为立论依据?( )
    A.“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
    B.“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C.“集小乡邑聚为县”
    D.“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7.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北魏政权器重反映的问题是( )
    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 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
    C.鲜卑族学习汉族文化 D.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
    8.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均田制的实行 ②迁都洛阳③孝文帝亲政④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
    9.北魏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重点发生了变化,重点转向( )
    A.制度革新 B.移风易俗 C.建设洛阳 D.发展经济
    10.北魏时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 )
    A.生产方式 B.生活习惯 C.言行举止 D.饮食穿着
    11. 促使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 )
    A.民族融合的趋势 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
    C.南北对峙的形势 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
    12.孝文帝下诏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如拓跋氏该为元氏,为全国首姓,门第最高;丘穆陵氏改为穆氏,等等。这种做法的主要后果是( )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开创了士族制度
    C.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D.改变了鲜卑陋习
    1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 )
    A.结束了单一民族的游牧生活 B.加速了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C.极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D.推动了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14.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发展
    B.土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少数民族内迁导致中原文化复苏
    15.北魏孝文帝改革制定官吏俸禄制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
    A.遏制了官吏对人民的任意搜刮
    B.增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C.有利于吏治的进一步好转
    D.为豪强地主割据一方提供了物质基础
    16.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17.北宋初年实行“更戌法”,产生的后果是( )
    A.“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B.“兵无常帅,帅无常兵”
    C.“方镇相望于内地” D.“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
    18.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之深 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④标志着俄国地主私有制的确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弊 D.吏治腐败
    20.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
    ①造成资本的集中 ②扩大了国内市场 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1.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
    A.继续保留农奴制 B.对农奴制进行和缓的改革
    C.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 D.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22.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
    A.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B.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23.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也说它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24.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
    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
    C.完善民主政治 D.使沙皇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5.一部英文著作中原文有这样一句:“Emperor Kuang Hsu had re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 Ying。”其中Cheng Kuang Ying是指郑观应,Emperor Kuang Hsu是下列哪一个皇帝?( )
    A.康熙帝 B.光绪帝 C.道光帝 D.咸丰帝
    26.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 )
    A.《时务报》 B.《中外纪闻》 C.《国闻报》 D.《循环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