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测试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1)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2分) 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2分)
    (2)结合材料二,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2分)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2分)
    (3)结合材料三、四,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1分)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1分)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请说理由?(5分)
    30.(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她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北朝鲜军队为了“解放”南朝鲜,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材料四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它们在什么问题上有相似(同)的记录?(2分)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你能列举可能造成这种不同的若干原因吗?(2分)
    (3)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3分)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你还会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2分)
    31.(15分)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1)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3分)分别说明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个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6分)
    (3)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第一次统练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234567891011121314
    AAACCBCCDBDABA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ACDCACBBCDBDC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9题15分,30题14分,31题11分,共44分。)
    29.(1)原因: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2分)
    根本原因: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2分)
    (2)不同: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2分)
    趋势: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2分)
    (3)稳妥: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1分)稳当: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1分)
    没有矛盾,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1分)唐太宗用相,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4分)
    30.(1)朝鲜战争(1分);在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越过三八线南下(2分)。
    (2)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次进攻(1分);材料二认为是北朝鲜要“解放”南朝鲜(1分);材料三没有直接说明起因,但暗示这是内战(1分);材料四认为是北朝鲜反抗南朝鲜的侵略(1分)。原因:事件本身复杂——因此难以厘清,导致众说纷纭(1分);作者立场不同——因此视角不同,导致分析不同(1分);受意识形态制约——因此先入为主,导致不尊重事实(1分)(列出两条即可,2分)。
    (3)会尽量客观而认真地研读上述各方材料,而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二个材料就下结论;会将上述材料放入原著之中,力求理解作者的真正含意;会将上述材料及著作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作者写作时的具体条件、环境与思想情感(按层次给分)。(3分)
    方法或途径:借助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更多的资料,进行比较;与老师和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可能的话),寻访身边的老人,了解战争爆发时的具体情况;通过信件(邮件)向有关专家请教(列出二条即可)。(2分)
    31.(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政策等。(3分)
    目的:梭伦改革:缓和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挽救贵族政治面临的严重危机。(2分)
    商鞅变法;顺应社会大变革形势,实现富国强兵。(2分)
    (2)梭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商鞅变法用军功大小划分等级。(2分)
    梭伦改革由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商鞅变法官吏通由国君任免。(2分)
    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2分)
    (3)不同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
    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