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l00分)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1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1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下列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60分) 1.推动梭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上下层贵族之间矛盾激化 B.上层贵族对王权专制构成了威胁 C.上层贵族与下层平民的日益尖锐 D.奴隶反抗奴隶主贵族的斗争此伏彼起 2.古代雅典政治制度演变的正确顺序是( ) A.民主制——共和制 B.君主制——民主制 C.贵族制——民主制——帝制 D.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3.“商君虽死,秦法未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4.上题材料中“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从另一角度可以说明( ) A.商鞅变法得到秦国各阶层的拥护 B.“商君之法”在秦国已深入民心 C.商鞅变法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最多 D.商鞅的地位超过了秦王 5.见下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 鲜卑姓拓拔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 汉姓元长孙穆陆贺刘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 ) A. 摆脱柔然威胁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C. 减少改革阻力 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7.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 A.战国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D.宋代王安石变法 8.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B.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宋神宗态度犹疑,摇摆不定D.冗官冗员的现象仍继续存在 9.西欧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 ) A.天主教内部的教派之争B.国王与教皇之间的权力之争 C.人民反对天主教的起义D.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10.16世纪欧洲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的改革是 ( ) A.加尔文宗教改革 B.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C.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D.法国宗教改革 1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12.克里木战争失败后,俄国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矛盾的焦点集中于( ) A.经济的落后 B.军事的落后 C.农奴制的落后 D.文化的专制 13.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 大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的 小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结论: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1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前欧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 15.穆罕默德•阿里创办的工业最为重要的是:( ) A.民用工业 B.农副产品加工工业 C.军用工业 D.棉纺织业 16.阿里改革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B.增强了埃及的军事、经济实力 C.推迟了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D.推动了埃及的近代化进程 17.穆罕默德•阿里在改革中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根本目的是( ) A.推动埃及的近代化 B.抵御外来侵略 C.巩固统治,建立庞大帝国 D.改善国内的文化教育 18.近代日本从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中,哪些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①洋学的传播②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③形成改革派④黑船来航(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9.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的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的标志是:( ) A.幕府统治被推翻 B.明治维新开始 C.明治维新期间自由民权运动掀起 D.《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20.最早对日本进行武力叩关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21.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