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年级:高二 科目:历史 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2分) 先秦时期中华民族的原始先民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华夏文明,使得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请回答第1——8题。 1、下列成语或典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道路以目 ②围魏救赵 ③问鼎中原 ④退避三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④③②① 2、《竹书纪年》载:“仲丁迁于遨,河擅甲已迁于庇,南庚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号之曰殷。……自盘庚迁于殷,至纣亡无,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通过以上材料反映了( ) ①商朝前期政局不稳 ②盘庚迁都后政局稳定下来,社会发展 ③商朝势力增达到珠江流域 ④商朝也称殷朝的理由是充分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对季羡林先生的颁布奖词是这样写的:“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的思想?(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4、史料记载,原始社会长江流域的农业与黄河流域可以相媲美。但是到战国时期,我国南北经济差距拉大。你认为下列因素中最主要的应该是( ) A、北方政局相对比较稳定 B、北方自然条件更加优越 C、北方铁器得到大力推广 D、北方劳动力资源比南方丰富 5、下列几种主张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有(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兼爱,非攻” ③“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时” 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战国时期,有一位历史人物曾经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A、新兴地主 B、商人 C、奴隶主贵族 D、农民 7、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封建国家出于政治、军事需要的考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中说:“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下列符合题意的有( ) ①“仁” ②“兼爱”、“非攻” ③“存天理、灭人欲” ④“无为而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时期,这一时期一系列的制度创新,被历代统治者所沿袭。请回答第9——12题。 9、秦朝之所以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 A、社会经济大发展 B、国家实现统一 C、秦始皇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法治 10、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与政策中动机与效果明显矛盾的是 A、休养生息 B、沿用秦朝的郡县制 C、分封同姓子弟作王 D、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11、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同的根本目的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思想控制 C、巩固君主专制 D、防止人民反抗 12、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国家的大统一 ②生产的发展 ③民族联系的加强 ④中外互相交流的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者自日南檄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注:日南,汉代郡名,辖越南北部一些地方)据此回答13--15题。 13、引文中所说的“大秦”就是( ) A、安息帝国 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4、依据上述材料,这位大秦安敦的使臣来到我国的途径是( ) A、自西域经阳关而来 B、越葱岭经河西走廊而来 C、从天竺经云贵高原而来 D、由东南亚航海而来 15、下列各项关于“大秦王安敦遣使”来华“始乃一通焉”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是正史关于中国与外国官方外交的最早记载 B、是丝绸之路正式开通的标志 C、是正史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D、是基督教传入我国的开始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据此回答16——21题: 16、六朝时期,江南农业开发。其中,成为产粮区的是( ) ①洞庭湖流域②鄱阳湖流域③成都平原④闽江流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 B、北方经济仍处于明显领先地位 C、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状态 D、农作物新品种得以广泛种植 18、从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最直接原因看( ) A、科技发展的结果 B、政策调整的结果 C、中原人民南迁的结果 D、阶级斗争的结果 19、“灌刚法”是指( ) A、制钢范,灌钢水 B、把生铁和熟铁合炼 C、“杂炼生铁作刀镰” D、“清水要其锋” 20、从东晋南朝的古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的瓷器,大多是( ) A、白瓷 B、黑瓷 C、青瓷 D、钧红 2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交往频繁,人们的衣食住行、习俗风尚也相互影响。与以前相比,南北朝我国人民的食品结构中地位逐步上升的粮食作物有( ) A、水稻、甘薯 B、小麦、水稻 C、甘薯、小麦 D、水稻、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