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09-20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单元同步检测(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第41题10分,42题14分,43题16分,共40分)
    4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缮、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2分)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2分)
    4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便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 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担任地方官司多年,每天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普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岳麓版)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类别目的措施
    理财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
    整军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选才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
    材料三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4分)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隐患。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6分)
    (3)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4分)
    43.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比较一般的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
    而且,这种色彩……要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材料二 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蜕化了,把该国引向灭亡,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等地共和党的旗帜,把荷兰从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思想体系的外衣。
    ——一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的古典哲学的终结》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所述的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诱因是什么?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原则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二进一步说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对当时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有何作用?(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的共同态度是什么?加尔文教比马丁•路德教有何进步? (4分)
    2009-20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单元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
    1D 2B 3B 4B 5D 6A 7B 8D 9C 10B
    11D 12C 13D 14B 15D 16A 17A 18D 19B 20A
    21B 22A 23A 24C 25A 26B 27C 28A 29A 30C
    31C 32B 33C 34B 35A 36B 37A 38A 39D 40C
    二非选择题(40分)
    41.(10分)(1)赞扬态度。(2分)
    (2)与什伍制度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4分)
    (3)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的专制政策。(2分)
    (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2分)
    42.(14分)(1)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时代需要改革家。(1分)王安石勤奋好学,少有大志,(1分)注重调查,了解下情;(1分)为人刚正、意志坚强,具备了改革家的素质。(1分)
    (2)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3分)募役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农民负担仍很沉重,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3分)(只要能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正确分析即可)
    (3)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减小变法的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统治阶级内部认识,
    解决内部纷争。在用人问题上应慎重。(4分)
    43(16分)答案:(1)因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在15、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它们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宗教神学“异端”的形式。(4分)
    (2)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信仰耶稣即可得救。(2分)
    (3)加尔文创建的宗教组织形式带有民主化色彩,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了借鉴。在尼德兰,加尔文教是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在英国,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要求进一步改革,出现了用加尔文精神来改革国教的主张,要求“清洗”天主教因素的影响,建立廉俭教会,反对专制王权,形成清教运动。17世纪40年代,在清教组织下,英国资产阶级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6分)
    (4)不反对(信仰上帝)。提出了建立民主教会的主张,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4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