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游牧民族农业化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问的融合 20.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土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21.北宋初年实行“更戌法”,产生的后果是 ( ) A. “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B. “兵无常帅,帅无常兵” C. “方镇相望于内地” D. “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 22.下列哪些是由于北宋过分加强中央集权所带来的结果 ( ) ①官僚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大 ③兵将配合不力,战斗力下降 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23.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其改革主张的核心是( ) A.整顿吏治 B.轻徭薄赋 C.精简军队 D.限制“恩荫” 2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的是( ) ①农田水利法 ②市易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均输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5.王安石对科举制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 ”这说明他( ) 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 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 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 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 26.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政治状况是 ( ) ①封建割据严重 ②封建王权衰弱 ③天主教会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④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处于绝对对立状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7.宗教“异端”运动是( ) A.废除天主教会的斗争 B.推翻封建王权的运动 C.用与天主教会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反封建的斗争 D.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28.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 B.有力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发展 29.“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 ( ) A.指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 B.指被教皇免罪 C.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 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