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4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王安石“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监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农民坏于差役,……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 ” ——《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材料三: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四: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司马光认为: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为改变这些现状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材料三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2分)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2分) (4)你对材料四中王安石、司马光的理财之道的认识有何看法?(2分) 4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放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4分) (3)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你所学知识谈谈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4分) (4)依据材料三,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长泰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ACAD 6-10 DADCD 11-15 DDADB 16-20 CCDDB 21-25ADCBA 26-30 ACABD 31-35DABAD 36-40CCCAD 41.(1)按人口分配土地。(2分) (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答出任何两条给4分) (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6分) 42.(1)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历史现象;(2分)根源: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导致的。(2分) (2)改革科举考试,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实行将兵法,提高军队战斗力;实行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4分) (3)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2分)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2分) (4)王安石的理财之道旨在削弱大地主、大官僚的特权,企图削弱他们的经济实力来富国。司马光是在不危及地主官僚利益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2分) 43.(1)材料一:明治维新;材料二:戊戌变法。(2分) (2)内在联系: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分)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1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提供了借鉴。(2分) (3)措施: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2分)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扩大了维新思想的影响。(2分) (4)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换过程。(2分,摘抄材料不给分) 特点:国家的扶植与保护。(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