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取之”,即发现、选拔人才。“任之”,即任用人才。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 材料二:陕西宁州通判邓绾曾经“举进士,为礼部第一”,对王安石以及他主持的变法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赏识,被提拔进朝廷做官,在京的同乡骂他无耻,他却毫不在乎地说:“笑骂从汝,好官我自为之’?。……吕惠卿才华横溢,有非凡的政治能力。王安石十分器重他,对他有“卵翼之恩,父师之义”,朝中之事无论巨细都和他商量,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期间力荐吕惠卿任参知政事,而吕惠卿却落井下石,以达到阻止他复相之目的。王安石还朝后,吕惠卿居然把王安石写给他的私信呈给了皇上,信中曾有“无使上知”(不要让皇上知道)字样,犯了欺君之嫌,于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永远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以上材料摘编自武玉环《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人》 材料三:朱熹尝论安石“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归纳王安石人才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王安石是怎样实行他的人才观。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5分) (3)据上述材料与问题,谈谈你在人才方面的认识。(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但丁对地狱中的一位教皇尼古拉三世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惩罚是公正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你们把金钱看作你们的上帝,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 ——《神曲》 材料二:加尔文的信条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他的先定学说,就是下面这一事实在宗教上的反映:在商业竞争的世界中,成功或失败不取决于个人的活动或才智,而取决于不受他支配的情况。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一个人的意志或行动,而是未知的至高的经济力量的摆布;在经济革命时期,当一切旧的商业路线和商业中心被新的所代替的时候,当印度和美洲已经向世界开放的时候,当最神圣的经济信条——金银的价值——也已经开始动摇和崩溃的时候,这种情况就特别真实了。 ——恩格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但丁为什么在《神曲》中将教皇尼古拉三世安排在地域?其用意何在?(3分) (2)但丁与加尔文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根源。(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共同影响。(5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指平民)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专心一志的意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指船和车)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忧恤黔首,朝夕不懈。……举错(同“措”)必当,莫不如画 材料二:1973年8月5日,毛泽东作《读〈封建论〉,赠郭老》(指郭沫若)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1)指出材料一中的哪些内容符合秦始皇的历史事实?(5分) (2)材料二中的“焚坑事件”指的是什么?毛泽东在诗中认为“焚坑事件要商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5分) 2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这大块版图的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材料二:拿破仑是一位军事天才。在10年时间里,他的大军几乎踏遍欧洲大陆…… 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但是,拿破仑压榨被征服地区,掠夺当时的财物。 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还通过哪些征战使材料一中“这大块版图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7分) (2)依据材料二,应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对外征战(3分) (3)康熙帝与拿破仑的征战目的有何不同?(3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