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出列宁在建设社会主义上有哪两大实践活动?(2分)其本质特征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观点有哪些?(2分)上述理论对苏联经济、政治有何危害?(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实质(2分)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有哪些?(4分) (4分)对于苏、美在20世纪30年代实行的经济体制,我们应有怎样的认识?(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材料二 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品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 材料三 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他们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的帮倒忙。 ——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材料四 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希特勒《我的奋斗》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指的是什么?(2分)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两个焦点问题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法令的实施造成了什么影响?(3分) (3)材料三中的“修正主义者”对经济危机有何错误的认识?(2分)你认为对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正确做法有哪些?(3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西斯结盟为何打着“反共”招牌?(2分)具体行动指的是什么?(2分) 28.国家利益是对外关系的出发点,大国关系的调整变化深刻影响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4月13日的《苏日中立条约》中说:“苏联政府和日本政府庄严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成和不可侵犯。” 材料二 “我们与希特勒或他们的匪帮永不会谈,永不斡旋,我们将在陆地上、海洋上、天空中与他们战斗,直到把笼罩阴云于大地的一切敌人消灭为止。”“……任何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支援。任何与希特勒为伍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将尽一切力量俄国和俄国人民。”“……过去25年里,没有人比我更加始终一致地反对共产主义。凡是我谈过的关于共产主义的话,我决不收回。” ——丘吉尔对德国侵略 苏联发表的声明(1941年6月) 材料三 1945年2月11日的《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中说;“苏美英三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2个或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 (1)依据材料一、三,概括指出苏联对日政策的变化及其对二战进程的影响(3分)分析两种政策的共同之处(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丘吉尔怎样的政治立场?(2分)丘吉尔为什么宣称要“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2分) (3)列举出涉及材料三内容的会议的其它内容。(3分)美苏英三国关于苏联对日作战开出的条件说明了什么?(2分) 高2011级半期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5 DADCD 6—10 BDADB 11—15 DDACB 16—20 AAABC 21—25 DCBCB 26、(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分);战时共产主义本质特征是: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经济运作,使之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2分);新经济政策本质特征: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2分) (2)高度计划,实行绝对公有制,高度集权,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经济管得过严过死,缺乏动力、活力,经济效益低(2分);政治上过分集权、缺乏民主、法制、人民群众积极改性、创造性受压抑(2分)。 (3)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分)。成功原因有:A、历史条件:以革命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无封建残余,B、政治条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共和制,民主制度健全;C、国际条件:是凡华体系受益者,海外市场广;D、经济实力雄厚等。(4分) (4)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发展手段或方式,都需要不断地根据形势变化而灵活调整。 27、(1)欧洲世界中心地位开始动摇,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2分),德国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2分) (2)各国纷纷设置关税壁垒(1分),引发关税大战,各国报复提高关税(1分),国际贸易萎缩,经济危机进步加深(1分) (3)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周期的一个波谷,可以通过市场自我修复,政府干预经济起反作用。(2分)国家宏观调控,全面干预,刺激消费,扩大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各国协同对付。(3分) (4)不愿过早刺激英、法、美(1分),共产国际是它们侵略的巨大障碍(1分),1936德、日签《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大利加入(2分)。 28、(1)对日中立到对日作战(1分);加速二战爆发到加快二战的结束(2分);都是苏联保证自己利益(2分);法西斯与世界各国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苏联是抗击德国主要力量(2分)。 (2)既反德国法西斯,又反苏联共产主义(2分)。 (3)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1分),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1分),准备在战后建联合国(1分)。说明:三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惜牺牲中国权益,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