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南沿岸的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 A.为西南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B.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奠定基础 C.为迁都重庆奠定基础 D.为日后发动内战奠定基础 22.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B.缓和民族矛盾,巩固新生政权 C.实现民族团结,防止民族歧视 D.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2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其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某些国家的敌视 B.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左”倾错误思潮的影响 24.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在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反映的最本质含义是 ( ) A.英国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 B.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英国 C.国家实力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础 D.香港问题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 25.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B. 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 C.历史研究的目的是追求客观公正 D.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文明成果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16分,27题20分,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一一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二、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3分)图示三与图示一、图示二所示制度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2分)?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两种地方管理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作者观点产生的经济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5分) 27.(20分)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是直接民主。与我们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不同。另外,雅典居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不享有公民资格,如奴隶、妇女和外国侨民。这些群体的人从事劳动,雅典公民搞政治。”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