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江苏省铜山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练习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江苏省铜山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继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西周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等级制 D. 世袭制
    3、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A.封邦建国 B.确立皇帝制度 C.置“三公”“九卿” D.全国郡县化
    4、《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5、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6、《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扪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7、江苏省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下列关于古代江苏省行政区划变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周时部分归属封国吴国 B.秦朝时部分归属会稽郡
    C.北宋时部分归属宣政院 D.元朝时部分归属河南江北行省
    8、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这句话说明:
    A、康熙帝想恢复三省六部制 B、康熙帝认为皇帝事务繁重,因此应设军机处
    C、康熙帝认为自古以来就是实行专制统治 D、康熙帝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
    9、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推恩令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
    11、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 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
    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
    12、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13、2007年1月8日,安徽六安一个古墓的墓主被确定,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据文献记载,西汉时六安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时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根据这一材料可以断定
    A.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直以分封制为主B.汉武帝分封大批刘姓诸侯王以拱卫中央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D.分封制曾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14、《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关系 B.宗法制下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君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15、孟德斯鸠(1689—1755)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D.清朝设置军机处
    16、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17、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产生 B.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18、《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
    19、阅读下列表格:
    年代唐元和初年北宋治平年间南宋初年元朝中统四年明朝永乐初年
    铁年产量207万斤824.1万斤216 2144斤584 4000斤19575026斤
    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B.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
    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
    20、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21、“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着大意义。”其中的“商业革命”表现在
    A.出现了市舶司 B.坊市制度被最终打破
    C.出现了最早的银行雏形 D.出现了专职管理市场的官员
    22、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问,大力打击市场_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C.孔子反对商业欺招 D.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