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江苏省铜山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练习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3、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现象,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失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
    A.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B.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
    C.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D.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
    24、下列材料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专制政府抑商政策的是:
    A、(汉)“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B、(唐)“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C、(宋)“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
    D、(清)“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
    25、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景德镇是青花瓷的重要产地之一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26、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严格规定外商在华的经济活动。上述规条出台的背景是
    A、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中外贸易仅广州一地
    B、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商业活动
    C、清政府开放两广地方,两广与外商贸易活动频繁
    D、外国商人假借经商活动破坏两广地方经济稳定
    27、温总理2008年1月三次南下指挥抗雪灾工作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心才能安”;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后,温总理多次强调将救人放在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位,以上体现了我国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2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29、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30、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③“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31、陆九渊 (1139~1192) ,号象山,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以下名言肯定不属于陆九渊的一项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
    C.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 D.致知在格物
    32、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
    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
    33、吴倩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
    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
    断应该是
    A.人物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山水画
    34、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35、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反映了: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材料题
    3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郡县论•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4分)
    (2)材料二中李斯主张建立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3分)
    (3)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照抄材料不得分)(3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6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