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历 史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和探究题四部分,共29道小题。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坐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这种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皇帝制度 D.王位世袭制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朝廷任命 3.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 4.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法兰西第二帝国瓦解 B.巴黎公社建立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D.法国大革命胜利 5.下列各项中,表述不准确的是 A.八七会议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 B.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阐述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是 A.《共产党宣言》 B.《四月提纲》 C.《论法的精神》 D.《共同纲领》 7.右图是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 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右上角写有这样一句话:“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美国人之所以给图片加上这句话是基于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C.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8.“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A.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经济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和平统一海峡两岸”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9.“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为此美国在西欧 A. 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 建立北约组织 D.实施军事援助 10.西汉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时期,更是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A. 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 农商皆本 D.重商抑农 11.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 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 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制瓷业的兴盛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12.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A.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推动了海外殖民据点的建立 C.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D.加强了欧洲与世界的联系 13.一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在18世纪下半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并一步步走向世界的中心,这个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14.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化,下列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15.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电力的广泛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 C.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D.垄断组织的出现 16.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17.下列不属于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