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清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至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10分)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3分) 32.(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做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所谓的“诉诸战争权”。 2.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许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材料二 1.在国联成立以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大家都认为每个国家都是判断自身行动的唯一和最高裁判,因为国家再不服从任何更高的权力,对于其他国家的批评或质问,国家都有权利表示愤慨。 2.国联是人们为组织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第一个有效步骤。在这个秩序中,人们可以超越国家传统、种族差异和地理上的阻隔看到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国联作为一个工作机构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所努力促进的理想,它所引起的希望,它所制定的方法,以及它所建立的机构,都已成为文明世界政治思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影响将一直存在到人类消除国家和民族界线的融洽无间的时代。 ——摘自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联形成的时间及宗旨。(5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当今世界各种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事实,分析国联为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和教训。(10分) 3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到1900年,日本儿童入学率达到81%,1907年更高达97%,几乎所有的儿童全部入学。 材料二: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34所,其中外语学堂7所、军事学堂15所、科技学堂12所。 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但多为民办,规模不大。 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30多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日两国在近代教育上的差异?(9分) (2)分析教育改革的差异对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影响?(6分) 哈师大附中2010年度高二文科历史答案 12345678910 CACDCACACB 11121314151617181920 ACBBABDAAB 21222324252627282930 BCDCBABADD 31.(1)变化:从世界领先转为(到)落后(4分) 差异:中国:古代(典)科技;西方:近代科技.(各2分,4分)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2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2分)人文主义(或文艺复兴)(2分)和理性主义精神(或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2分) (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2分)重农抑商(2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分)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2分)文化专制政策(2分)(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等)禁锢人的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 (4)评分说明: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赋分。(2分) 32.(1)时间:1920年;(2分) 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3分) (2)经验:从人类全球化的角度看待人类的政治文明;(2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分)它的制定方法及建立的机构,为二战后联合国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分) 教训:本质上是大国操纵,维护霸权的工具(或维护强权政治);(2分)缺乏有利的军事制裁和严密的法律保障。(2分) 33.(1)差异:日本:政府制定国民义务教育制度;(2分)大、中、小学体制完备;(2分)国民受 教育比例高。(2分) 中国:洋务运动运动只有技术学校,未建立近代教育体制;(1分)维新变法运动中只设少数新学堂;(1分)近代教育体制建立比日本晚30年。(1分) (2)联系:日本实现近代化的重要经验是教育兴国(或教育改革推动了日本近代化发展的速度。) (3分)清政府不洋重发展近代教育,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