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28.右侧漫画反映了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苏关系改善 29.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 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 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0.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共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均选自《梭伦的诗歌》 材料二 阿里改革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路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势力……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和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阿里改革没有使埃及国家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向西方学习的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改革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的角色。(2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扎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