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期末同步检测(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1.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下列各项与形成这种态势有关系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滞胀B.马歇尔计划成为美国经济的负担
    C.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破裂D.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22.东欧剧变后,各国版图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B.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C.波兰四分五裂D.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23.下列各项中有悖全球化进程的现象包括( )
    ①亚当•斯密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②近代初期中国、日本的闭关禁海政策
    ③20世纪30年代各国的关税大战
    ④欧共体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4.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的过程中,国际范围内斗争的焦点是( )
    A.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B.国际范围内的恐怖与反恐怖斗争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D.能源需求与能源出口国之间的斗争
    25.下列各项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的是( )
    A.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B.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拉大D.人类生活发生了变革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6分,共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进入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可以进行自身调节,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但是,市场经济有着仅靠自身调节所无法解决的矛盾,而这些矛盾逐渐积累,最终酿成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到破坏,社会矛盾也更加激化,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初,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当商品供应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等办法扩大政府支出,增发纸币,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在社会政策方面,政府应当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向富人多征税,然后用于救济穷人,使之用于消费,从而扩大购买力,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就业。凯恩斯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富兰克林•罗斯福认真研究了凯恩斯的理论,他的新政措施与凯恩斯的主张也基本一致。
    材料三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经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阅后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1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分)结合材料一,用史实说明在19世纪50年代这一思想受到怎样的冲击? (1分)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什么影响(1分)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凯恩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经济学理论? (1分)结合凯恩斯的经济学观点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实行了哪些措施? (1分)新政有何特点? (1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作出了哪些主要规定? (1分)简析美国建立该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背景。(2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留意日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的国内政治状况也极为复杂。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规定了颇为苛刻的条件,这不仅引起德国方面的不满,在英法两国一部分居民中也造成了一种负罪感。他们对战后德国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了一种理解的态度,对30年代德国的违约行动采取了一种容忍的立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交战国军队和人民的大量伤亡,严重破坏了交战国人民正常的经济生活,因此在英法等国中出现一种鼓吹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还有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 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持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统治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引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张伯伦说:“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多大的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引自中学历史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