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三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以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主要依据是( ) A.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形成 B.开始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C.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D.奴隶主占有土地和奴隶 2、有诗云:“剥民膏脂作台堤,作起台堤日已西;牧野师兴苏困苦,朝歌戈倒望云 霓;九州宝货劳心贮,一旦灰尘战马蹄;想是积财冤未散,晓来犹如乱云迷。“对 此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揭露了商纣王奢侈淫逸的生活 ②牧野之战中出现了士兵倒戈的现象 ③鹿台的建造为殷灭亡敲响了丧钟 ④诗人以古喻今,讽谏当政者要体恤民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因素是( ) A.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B.国家机器的完善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历史人物的决策 4、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其年代距今约为4080-3609年之间。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 A.大汶口晚期 B.夏朝 C.商朝早期 D.商朝中期 5、周武王伐纣灭商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 A.纣的残暴统治激起奴隶的反抗 B.商朝前线兵力弱 C.文王时任用姜尚进行政治军事改革 D.一些小国、部落参与伐商战争 6、西周分封制与井田制之间的纽带是( ) A.工具和奴隶 B.贡赋和工具 C.土地和义务 D.王位和权力 7、下列哪些经济状况已出现在商周时期( ) ①习称的“五谷” 已种植 ②牲畜还用于拉车和祭祀 ③出现原始瓷器 ④玉器加工、漆器制造、丝织业已达到较高水平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8、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主要是因为当时( ) A.最早使用青铜器 B.处于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 C.手工业以青铜制造为主 D.青铜器遍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9、考古发掘一座先秦墓葬时发现了用九个鼎随葬的情况。根据周礼,只有天子可 用九鼎,但是根据出土的其他文物断定它决非周天子墓葬。对此现象最合理的 解释是( )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社会剩余劳动产品更加丰富 C.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10、春秋末年,齐鲁等国农业税征收的主要标准是( ) A.按公田的实有数目征收 B.按土地的实有数目征收 C.按户籍征收 D.按家庭人口的实有数目征收 11、夏、商、西周的下列都城,在今河南境内的有 ( ) ①夏都阳城 ②商都殷 ③周都镐京 ④周都洛邑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春秋时期,齐、鲁等国分别实行“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的实质是( ) A.推广铁器和普及牛耕 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C.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建立新的封建制度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是我国史书有确切纪年最早的史事 ②商朝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③商周遗址已出现了原始瓷器 ④商周时已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③④ 14、《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15、下列关于先秦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禹用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国人暴动”使商朝由盛而衰 C.葵丘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D.儒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地位 16、下列图片信息对哪种税制的出现产生重大影响( ) A.井田制 B.初税亩 C.西周的贡赋制度 D.赏赐制度 17、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 “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崩溃 B.社会性质变化 C.王权加强 D.土地所有制变化 18、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生产工具由石器到铁器演变 B.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C.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19、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开始崩溃,这种状况在政治上的突出变现是( ) A.各诸侯国普遍实行变法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土地制度已从根本上改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