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黄宗羲对中国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 这种设计的历史缺陷何在?造成这种缺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 兴官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养士皆学儒经,取士皆选儒生。 材料二 宋代,学生入官学要受籍贯限制,而书院没有这一约束,学生可以越出本籍自由择师。书院允许学生中途转换教师。书院教育重在陶冶人的品格。四大书院是以理学家及心学家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他们一致反对以追逐科举及第为直接目标的学校教育和社会风气,强调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培养人的德性。书院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以自学为基础。书院提供充分的书籍条件。教师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读书和研究学问方法的指导。教师指导主要采用答疑方式。宋代问世的“语录”,多半是师生之间质疑或解答问题的记录,是研究各个学派思想的重要资料。间亦讲学,事先均备有“讲义”。书院倡导学生、师生、师友之间开展学术争辩,学术上的争论并不影响彼此情谊。 请回答: (1)概括两汉与宋代教育的共同特点,相对于封建官学,书院教学的有哪些优势?(7分) 材料三 江南是明清中国科举应试教育最发达的地区,科举功名之盛,甲于天下,但是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出科技人才最多的地区,明清江南虽然为功名而苦读者数量众多,但是从明清史籍中可见到更多的人读书并不是为功名,而是为以后从事工、商、医(生)、幕(友)、讼(师)乃至农业等工作,他们所受的教育以识字教育及计算教育为主要内容。在方式上也并非与科举应试教育一样,而是使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方法。……迟至明朝后期,即使是在科举成功的人士中,也有许多人努力学习各种实用知识,以致明清江南科技人才辈出,数量为全国之冠。不仅如此,他们中的一些人还突破了蔑视“蛮夷”的传统的自大心理,对此时期传入的西洋科技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反应,徐光启就是其杰出代表。 (2)明清时期江南教育较前代出现哪些变化?分析的变化原因?(1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也。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衷,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三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材料四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两种治国思想的不同点?(2分) (2)材料三、四两种主张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差别又在哪里?实施结果如何?(10分) (3)几则材料折射出此间中国古代思想领域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分别反映了哪些实质性问题?(4分) 太 原 五 中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9月) 高二历史(文)答卷纸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 二.非选择题:26题17分;27题17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材料二与材料一对比,相同的主张是什么?适应了怎样的时代要求?(5分) (2)材料二比材料一又有哪些重要发展,其积极意义何在?(6分) (3)黄宗羲对中国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 这种设计的历史缺陷何在?造成这种缺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分) 27.(1)概括两汉与宋代教育的共同特点,相对于封建官学,书院教学的有哪些优势?(7分) (2)明清时期江南教育较前代出现哪些变化?分析的变化原因?(10分) 28.(1)材料一、二两种治国思想的不同点?(2分) (2)材料三、四两种主张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差别又在哪里?实施结果如何?(10分) (3)几则材料折射出此间中国古代思想领域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分别反映了哪些实质性问题?(4分) 高二历史9月月考答案 ABADA CBDDB DBBCC DCACC CDABA 26.(1)同: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分)适应时代: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确立和巩固封建统治,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发展农耕经济的需要,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以及经济发展。(4分)(2)发展:鼓吹天人感应;一方面强调君权神授,为皇权专制确立神学依据,另一方面要求天子循天道,施仁政,有利限制君权,抑制暴政。对巩固大一统和稳定统治秩序有积极作用。(3)政治设计:扩大相权,限制君权;学校议政决断是非;历史缺陷:实质是修补封建专制,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 缺陷根本原因: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未成长为真正的阶级力量。 27(1)共同特点:官学与私学并行;儒家思想为主要教育内容;教育为封建政治服务;为后代教育奠基;(答对3点3分)书院优点:打破地域限制,入学条件宽松;重在培养品德;教学方法自由,立足自学、质疑,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带动学术发展传播;尊师爱生,师生关系融洽;(答对4点4分)(2)科举应试教育以儒经理学为教材、八股文写作为重点;变化原因是明清强化统治,八股取士。(3分)实用教育得到发展,面向大众;内容为基本读写算,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需要的实用性人才。(3分)变化原因:江南商品经济发达,对劳动力要求提高;经济繁荣,为教育、读书奠定物质基础;“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推动;西方科技传入;(中国传统科技如珠算发展;科举竞争激烈,读书人转向实学)(任答4点4分) 28.(1)孔子重德,韩非重刑;对德理解差异,孔子的德指宽以待民,韩非的德指君主对臣下庆赏,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手段。(2分) (2)同:强调文化专制,统一思想服务政治统一;并指出统一思想途径。差别:李斯主张以法家思想治国;通过焚书、严刑惩治以禁百家;董仲舒倡导以儒学统一思想,实质是儒法结合。实施结果: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了集权,但钳制思想,激化矛盾,加速秦亡,也不利于法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推行儒学教育,实现大一统,并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主流,还推动了封建教育发展,积极作用更明显。(10分) (3)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由法家主导到儒家为主导,反映实质:国家从分裂到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封建统治手法成熟。(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