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单元测试同步检测及答案【人民版】(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7.D【解析】注意题中信息:“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守旧的人反对变法、革命、民主;维新派不主张革命的手段。但都认识到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先进性。
    8.C【解析】新文化运动针对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舆论上掀起 “尊孔复古”逆流的情况进行批判。而其主要阵地就是《新青年》。
    9.A【解析】材料反映了陈独秀主张科学与民主,因此这时他还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故A正确。
    10.D【解析】注意材料中的信息“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儒家思想的封建钢厂伦理道德。
    11.D【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不要被题干中三党名称所干扰。“保国以变法”的中立党应该是维新派;“意以作乱”的维新党应该是革命派;而甲午以后洋务派随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推出历史舞台。综合上述因素确定本题的正确答案。
    12.D【解析】以林则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之长计以制夷”学习西方科技的思想,把该思想大规模运用到实践的是洋务派,兴办近代的军事工业等。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放弃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俄国革命道路,按照敌强我弱的现状,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全国政权的井冈山道路。
    13.D【解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判断这段历史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14.B【解析】本题从所给定的时间入手,可以用排除法,《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共七大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是在抗战时期和建国后。遵义会议,是指排斥了共产国际的干预,开始探索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5.C【解析】①发表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③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②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④发表于建国后,故选C。
    16.A【解析】《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还规定了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它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的总原则。《共同纲领》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体现,是建国初期的施政方针。《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理论基础和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政策基础,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新贡献。
    17.D【解析】①、②、③、④的时间分别是:1927年、1938年、1940年和1957年。
    18.A【解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发表于1925年12月,文章的中心是从各阶层的自身利益出发分析革命的敌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1930年1月毛泽东总结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提出来的。
    19.A【解析】马克思在其《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社会主义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④不属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20.B【解析】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并成为后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21.A【解析】1978年掀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理论禁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奠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22.C【解析】①1978年春;②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准备用一国两制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③邓小平在十二大(1982年9月1日到11日召开)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④1992年南巡讲话
    23.C【解析】邓小平的这段谈话主要是论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4.D【解析】结合十四大的主要内容可知。
    25.C【解析】邓小平理论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
    26.参考答案:
    (1)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2分)
    含义: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1分)
    (2)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2分)
    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中国落后。(3分)
    (3)观点:批判吸收。(1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分)
    (4)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主张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2分
    【解析】西学东渐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的主线。第一问依据材料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新思想的作用。第二问要联系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胡适思想的局限。注意分析时拓宽思路。第三问要注意时间范围。回答第四问时要求同学综合三段材料归纳变化趋势。
    27.【参考答案】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重要代表人物梁启超、陈独秀在在思想方面的不同,有一定的难度。把二人放在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和辛亥革命失败的背景下,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问题即可。
    28.【参考答案】
    (1)三权分立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学说;(3分)资本主义发展受封建专制的严重阻碍(1分)
    (2)认识到帝制复辟的根本原因(2分);新文化运动(1分);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2分)
    (3)不正确(1分);对东西方文化要剔除糟粕,取其精华;要传继与创新。(2分)
    【解析】材料出自卢梭的主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结合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回答出现的根本原因;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说明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复辟帝制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解放人们的思想,认识到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材料三“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可以看出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对东方文化绝对否定。对任何文化的态度都应该是剔除糟粕,吸取精华。
    29.【参考答案】
    (1)新内容: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扶持弱小民族,实行民自治)(2分)。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和独立(中华民族获得国际平等地位)(2分)。
    (2)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中国传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分)
    (3)民族主义是建设民族国家进程中的政治行动;(1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1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分)
    (4)反对(不同意)这一观点。(1分)民族主义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基础。(1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但是必须是正面的积极作用,是与代有关的。)(赞同这一看法,是中学生错误的价值观,不能得分。)
    【解析】本题是对不同时期民族主义内涵的考查。(1)注意新旧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的区别即可;(2)借助于材料中提供的“西方统治”、“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和“土著中产阶级”三方面信息,可从政治、阶级、思想三方面分析20C初民族主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3)将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与政治行动三者有机统一,即可阐述其核心内容,举例时注意时间限定,可用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加以说明;(4)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30.【参考答案】
    (1)①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1分)②思想: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③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 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分)
    (2)①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2分)②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1分) ③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2分)
    (3)①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分)②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分)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有理也可)(1分)
    【解析】本题考察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回答问题的关键在于紧密结合材料,从材料所反映的含义并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三大理论成果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