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二学期浙东北(ZDB)三校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 (2011年4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尊称、敬称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明礼仪,如令尊是对他人父亲的尊称。下列符合古代询问对方年龄的是 A.岁首 B.贵庚 C.高就 D.仙乡 2.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未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3.“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4.宋代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参知政事王安石曾对神宗说“名分有上下,如臣为参知政事,众以为过当。然曾公亮所批判,臣但有不著字,与公亮反复论可否,岂敢改公亮文字?”解读这段史料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有①曾公亮应是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②曾公亮与王安石之间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③参知政事的权力相当于宰相④参知政事对朝廷政务有驳议权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6.黑格尔说,欧洲人只要一提到希腊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家园之感。这是因为 A.古希腊文化遗产保夺完好无损 B.古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中得到重生 C.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D.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议制之母 7.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伯利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8.梭伦“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成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至于列在日佣等级的人,他只允许他们充当民众会和法庭的成员。”“与四个等级的划分相适应,分配不同的兵役义务:每个等级的公民都有自备武装服兵役的义务,第一二等级充当骑兵……”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关于对梭伦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雅典人可以按照财产的多寡享受一定的民主权利 B.按照财产划分等级,是对从前按照血统和门第划分等级的否定 C.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 D.这项改革对氏族贵族是一个打击 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罗马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主要是指罗马法 A.摒弃了罗马的风俗与习惯 B.使罗马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C.以自然法则为理想和指导 D.服务于罗马奴隶主的统治 10.下图是一幅讽刺1938年慕尼黑会议的漫画(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抬着空担架问狼:“打扰,请问你们是否听见一声尖叫?”狼前面的地上写着“捷克斯洛伐克”字样)。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 A.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 B.推行种族歧视政策 C.排斥不同制度的国家 D.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尽管调停人通常将民族自决的原则运用于欧洲,但他们绝对不在欧洲以外地区这样做。”这里,作者批评的是《凡尔寒和约》 A.规定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B.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 C.规定英、日、法等国以“委任统治”方式瓜分德国全部殖民地 D.对战争赔款问题始终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 1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特点是①支配世界的力量是以英美两国为主②体系具有不牢固性、脆弱性③体系具有反动性④体系具有不全面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他说此话的背景是 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 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苏联和英国面临着共同的敌人 D.丘吉尔维护苏联人民的利益 14.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不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15.右图是圭亚那发行的二战纪念邮票。它纪念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不列颠大空战 B.敦克尔克大撤退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6.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17.“二战改变了世界,使世界从动荡战争时期转向和平与发展时期……它把和平还给了世界。”上述观点说明 A.二战后战争的威胁已经消除 B.二战使世界从此走向了安定繁荣 C.没有二战就没有世界的和平发展 D.战争的残酷深化了世界的和平意识 18.学者们喜欢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它是可恶的。下列哪些史实可以说明德国是在考问世界①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从德国开始②1936年,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④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向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下跪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9.1959年阿拉法特与战友阿布•杰哈德等人成立了“法塔赫”组织,积极开展抗击以色列的斗争。“法”“塔”“赫”分别是三个阿拉伯词语的音译词的第一个字,这三个阿拉伯词语的中文意思是 A.“巴勒斯坦”“解放”“运动” B.“民主”“自由”“平等” C.“武装斗争”“独立”“耶路撒冷” D.“反犹”“和平”“重建家园” 20.1978年11月,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决定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埃及总统萨达特与以色列总理贝京。他们能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 A.结束了“十月战争” B.促成了巴以建交 C.实现了埃以和解 D.解决了阿以争端 21.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说:“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的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讯能力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的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这说明 A.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人而是武器 B.战争不再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 C.现代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D.电脑技术在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内容上,主要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B.范围上,遍及世界,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C.方式上,主要局限于游行示威 D.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行动走向跨国行动 23.“一个根源,多种力量;互相制约,和平有望。”这是一位学者对未来世界格局及社会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其中,“一个根源”是指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世界的多极化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D.世界和平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