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试卷类型:A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也有的惨遭奴隶的悲惨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这表明梭伦: A.颁布解负令 B.限制谷物出口 C.划分财产等级 D.设四百人会议 2、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 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起楷模作用 3、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③ 4、“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 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措施主要是: A、保甲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改革科举制度 6、16世纪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利 7、下图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图片,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或教士都重要。它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 A.教会内部分裂,出现附属于王权的新教会 B.新教否定上帝的存在 C.蔑视教皇和天主教会,《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D.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8、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 “……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 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 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要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9、“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1822年一样英勇作战……总之战争是失败了。”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俄国的发展受到农奴制的阻碍 B、俄国没有开展工业革命 C、俄国孤军难以对抗强敌的联合 D、没有获得海军的保障 10、阿里改革给埃及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却昙花一现。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C、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改革 D、欧洲列强的干涉 11、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工业革命 ②废除封建制度 ③实施“大陆政策” ④推行“文明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①裁撤冗员 ②取消旗人特权 ③废除八股 ④裁汰旧军 ⑤设立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1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依据上述观点,他实际上是主张: A.废除君主制 B.维护君主制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14、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在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 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 C.改革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前,埃及存在着土耳其、英国和马木鲁克三股外来势力 B.日本倒幕派联合外来势力推翻了幕府统治 C.戊戌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形势下展开的 D.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16、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相同措施有: ①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 ②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③创办各种专业学校 ④成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17、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18、英王詹姆士一世公开打出“君权神授”的幌子,主要目的不包括: A.向议会重申王权的至高无上 B.否认议会干涉王权的权力 C.缓和王权与议会的矛盾冲突 D.给王权披上神圣的外衣 19、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