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10/2011学年度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题及答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45.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第II卷(共30 分)
    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6.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4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
    47.拿破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一百多年以来,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这些英雄人物……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在法国内部创造了一些条件,从而才保证有可能发展自由竞争,经营分成小块的地产,利用解除了桎梏的国内的工业生产力,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根据需要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材料二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象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三 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巳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材料四 法国著名史学家索布尔说:“拿破仑的历史,正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一样,将是永远不能完成,也是永远不能全部写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将无间断的引起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热情。
    ——埃米尔•路德维希《拿破仑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拿破仑的历史功绩。(4分)
    (2)据材料二、三,恩格斯和列宁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的评价有何不同?两人为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4分)
    (3)材料四中,史学家的看法反映了历史研究有何特点?(2分)
    48.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 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唯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令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达到革命目的,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在组织建设上有哪些重大行动?(2分)在思想上其提出了十六个字的革命纲领,其内容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1分)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共45题,9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30分
    46、
    (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48、
    (1)“本”是指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末”是引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
    (2)组织上: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
    思想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发展:提出新三民主义
    原因:
    客观: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孙中山看到希望
    ②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主观:①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
    ②孙中山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以及他一贯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根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